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惩治汉奸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奸研究的三个视角:社会学功能主义、政治学民族主义以及伦理学道德论。功能主义视角认为,在民族战争中,通敌者从某种意义上成了战争挫折和人们推卸责任的"替罪羊",惩治他们有加强群体或民族内部团结的作用;民族主义视角认为,通敌者违背了某种原则,必须对他们进行无情清理,而且国家任何一个成员都有惩罚的权利;道德论则从人性论的角度质疑不分青红皂白惩治叛徒和通敌者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大约是他镇压了太平军之故吧,多少年来,除了“刽子手”之名外,又硬将一顶“汉奸”的大帽子扣在他的头上。众所周知的原因,对于历史,我们洒上去的政治尘埃实在太多了。现在,是否该努力拂去这些尘埃了呢?本期我们发了三篇有关李氏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诚龙 《文史天地》2007,(10):48-50
儿子写老子的文章多矣,但多为粉饰之词。那么,作为大汉奸周佛海的儿子,周之友如何写他爹呢?本文告诉你一个概况。  相似文献   

4.
张喆 《沧桑》2009,(5):45-46
周佛海一生多变,附逆投敌,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心理因素。本文通过研读周佛海的日记,对周佛海悲观的情绪,消极的心态以及对权力的疯狂崇拜,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和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贪图享乐的生活理念等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梳理,进一步揭示了其投敌叛国的思想根源,还原历史真相,昭示对现实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鄂尔泰的西南治理对象,除了少数民族土司与普通民众外,还有一个特殊群体——“汉奸”。由于“汉奸”既威胁到清政府在西南地区的统治深入,也暴露了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地区吏治的松弛,鄂尔泰在雍正帝的支持下对其进行了两次集中打击。同时,鄂尔泰企图通过实行“民族隔离”政策,在贵州苗疆地区杜绝“汉奸”的进入,但是这种极端做法不仅没有消灭“汉奸”。而且影响了民族之间的正常交往。  相似文献   

6.
汪精卫叛变投敌,一直是历史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投敌的原因、情形等,随着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的死亡,成了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陶希圣,算得上汪精卫的左膀右臂,逃敌复归,对汪精卫和自己的行为留下“毒酒论”之说:好比喝酒,我喝了一口,死了半截,发觉是毒酒,不喝了;汪精卫喝了一口,发觉是毒酒,又索性喝下去。  相似文献   

7.
吴佩孚晚年抵制日本威逼利诱,拒当汉奸,为世人所称道。其原因颇为复杂,吴佩孚的民族主义情结,当时全国兴起的抗日风潮的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和吴氏故友旧人的努力争取以及吴佩孚和日本双方在出山条件上的差距等都是吴佩孚最终没有出山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郑老头据说是蒋介石的亲哥哥。他是1944年被送到贵州息烽集中营来的。初来时只有他一个人,不久又从河南乡间将他的老婆和一个16岁的女儿接来同住。集中营对郑老头一家特别优待,在营内特新建房屋一栋,与大汉奸周佛海家属分住,自办伙食。  相似文献   

9.
在共产党眼中,他是汉奸;在国民党眼中,他也曾是汉奸,但后来又当了国民党的高官;在货真价实的汉奸们眼中,他又是“誓当杀之”的对象。自言“这一生,前一半是教授,后一半是记者”的陶希圣在读者的眼中,又会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大汉奸汪精卫经河内叛变投敌,军统头子戴笠奉命刺杀。可惜杀死的是个替死鬼,否则,中国的历史是否会重写?  相似文献   

11.
客观来说,汪精卫的一生应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为“总理信徒”时期的汪精卫,一是作为汉奸的汪精卫,本文要讲的是汪精卫闪亮的前半段生涯。  相似文献   

12.
刘向上 《文史博览》2006,(10):51-54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女特务柳妮娜确有其人,她的本名叫钮梅波。1955年4月,48岁的她被上海市人民法院以汉奸叛国罪判处死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林力 《文史春秋》2003,(9):44-47
一、周佛海早年留学日本时,便接触了马列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积极宣传。周与陈公博一样,也是中共一大代表。1924年他与国民党右派分子戴季陶搭上线后,于同年9月叛党,成为国民党右派营垒中的重要分子。周曾任国民党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中央宣传部部长。1938年随汪精卫投敌后,历任汪伪政府警政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上海市市长等职。  相似文献   

14.
陈家鹦 《文史博览》2007,(10):52-54
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汉奸陈公博一度潜逃日本,藏匿于京都郊外的金阁寺。不久,在中国人民掀起严惩  相似文献   

15.
16.
一个民族只有通过历史才能完全地意识到自己。于是历史被认为是对人类的合理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林家虎 《安徽史学》2006,1(4):102-106
陈独秀的抗战政见以其"汉奸"事件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汉奸"事件后,他与中共的政治对立使其前期抗战政见的内在矛盾进一步演化,其抗战理论与中共的抗战实践由脱离走向严重对立,由此从发动民众的全面抗战倒退到依赖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并最终走向悲观主义的泥沼.但抗战救国仍是他思想的主旋律,他仍为中国抗战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侯杰  马晓驰 《安徽史学》2019,(2):126-133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各地厉行肃奸运动。作为素称有名的女汉奸之一,川岛芳子受到关注。媒体不仅参与了其被拘捕、审判、行刑的过程,而且关注其性别身份的转变,将民族主义情感和历史认知融入报道,产生大量揭秘性、演绎性和批判性共存的报道。媒体报道形成了叙述女汉奸群体的特定话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不仅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为国人所不耻的汉奸。这些汉奸或为权势,或为金钱,或为温饱,或为自保。尽管他们的目的不一,但都是出于私利而出卖了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的公利,他们将被记入"另册",遗臭万年。  相似文献   

20.
张宝英 《文史月刊》2007,(12):36-37
伪军,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利用汉奸及国民党投敌分子组织的军队,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以华制华、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他们在日军的监视下成立,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