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武汉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全面了解武汉博物馆的文物保存环境现状,科学评价该馆文物库房环境达标试点工程的成效,总结实践经验,服务我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改善工作,采用相关检测设施和仪器分析手段,针对该馆的改造新文物库房、未改造老库房、文物储藏柜、包装囊盒、陈列展厅、文物展柜内的环境质量,检测了其中的温度、相对湿度、甲醛浓度、板材的木材含水率、可见光照度以及紫外辐照强度等指标,并对环境中的酸性气体和VOC浓度进行了采样分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博物馆达标改造工程对库房温湿度和光照水平的控制成效明显,基本达到了文物保护要求;增添使用的文物储藏柜、包装囊盒、活性炭吸附材料等具有一定的微环境调控效果。由于装饰材料和橱柜材料等散发污染物的影响、恒温恒湿系统的间歇式运转模式、部分老库房和展厅采用无防护自然采光设计等原因,现文物保存环境中还存在主要污染气体浓度普遍偏高、湿度呈现短周期性波动、局部光照水平偏高等情况。对此,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太原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库房保存环境状况,利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文物库房温度介于14.7℃-19.1℃,相对湿度介于9.41%-61.3%,整体温度偏低,整体湿度较为适宜;甲醛浓度含量范围为0.002ppm-0.025 ppm,符合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要求;中转库照度保持在80lx-130lx,超过《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 23863-2009)中对藏品库区光照度的规定。工作人员进入文物库房时紫外线强度在0.02μW/cm~2-0.08μW/cm~2范围内波动,基本能满足《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的要求;有机化合物均在0ppb-1279 ppb之间,整体含量存在数据偏高的监测点,91.91%的VOC数据低于300ppb;空气环境质量级别为S5/C1/P1,与空气品质分级推荐中博物馆库房级别S2/C2/P2相比,含硫污染物超标,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符合要求。从而为进一步的环境调控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浅谈博物馆文物库房温湿度环境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物馆是保存珍贵文物的重要场所,而文物的保存对环境有着复杂而严格的要求。藏品在保存中易受到环境气候、空气污染、光线辐射、昆虫危害、微生物繁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科学研究文物藏品在文物库房中的保存环境可避免文物受到损坏,延长文物藏品的寿命。库房内温度和湿度的环境变化是影响文物保存最佳状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博物馆作为存放文物的主要地点,博物馆库房工作直接关系到文物存放的好坏。库房管理是博物馆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做好文物库房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韩景轩 《神州》2020,(1):283-283
科学化管理是基层博物馆文物库房中重要环节,并且能够反映出库房管理的质量,为文物展览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本文将通过阐述基层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以期帮助基层博物馆文物库房提高管理水平与文物质量,同时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5.12”特大地震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严竣挑战,特别是位于地震带上的地区建设文物中心库房可能更加必要和紧迫。区域性文物中心库房是本行政区内达到国家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要求的达标库房,集中代管本行政区内的珍贵文物,并具有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本文对西部地区区域性文物中心库房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在此次特大地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的成功经验,探讨了中心库房建设应考虑的技术因素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博物馆的抗震设计到文物的放置方式,再到囊匣的保护和封闭式铁质密集柜的使用等均能有效地保护馆藏文物。本文就此初步探讨文物库房、特别是文物中心库房在满足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条件下,如何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增强抵御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纺织品文物进入博物馆库房后,它的保护、保管极其重要。纺织品文物的保存,当前最为常用的方法是控制库房温、湿度,光照强度和加强防虫、防霉条件。另外,还要注意人为因素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不仅仅涉及到标本收藏和历史文物的保留,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对历史文化的宣传。随着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逐渐备受关注和重视,文物库房的管理工作也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博物馆库房作为文物存放的主要地点,库房管理涉及到的问题复杂而多变。本文分析了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市场上推广用调湿建材搭建库中库,调控库房内湿度,减小空调的运行能耗。为验证调湿建材对文物库房湿度调控的应用效果,进一步降低文物库房中温湿度的波动,节约能耗,本实验分别用调湿建材和普通建材搭建库房,通过设置不同的空调系统开关场景,得到不同场景下两间库房各阶段的库房湿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调湿建材搭建的库房内湿度更加均匀,同中心位置相关性达到0.8;在不同的空调开启场景下湿度变化都更加平缓,日波动均低于2%;并且开启间隔越短,调控效果越好。因此使用调湿建材搭建的库房对环境控制效果更好,结合适当的空调开启方式可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本研究为文物库房的搭建节能和库房内空调的开启方式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库存文物的保管与文物展览同等重要。文物保管的原则是:容易查找,便于观察和研究,在许多博物馆里,由于库房环境的恶劣以及缺乏适当的仓库设备而使库存文物经常处于危险之中.假如收藏的文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而且不容易查找,那么就应该分析库房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寻找解决的方法。在图书馆领域,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保存和查找图书比较简单的问题上,性质相同的书籍的保存较之博物馆每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文物保存,似乎要简单得多。博物馆领域的许多人都认识到了博物馆库  相似文献   

12.
北京故宫文物霉菌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对故宫博物院自然环境库房内空气以及已经生长霉斑的馆藏文物进行采样、分离、培养鉴定,从中了解故宫文物库房的空气以及文物霉菌的种屑。从菌落个数、在空气中的含量以及菌种出现次数等不同角度探讨故宫文物霉菌。这是长霉文物处理时不可缺少的第一步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高湿环境给有机质地文物带来的危害和当前大多数博物馆文物库房使用去湿机现状的分析,论述了湿度突变会对有机质地文物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指出要使去湿机获得满意的除湿效果,必须同时具备实现去湿机自动控制和库房24小时供电两个条件。为文物保存柜、陈列柜的小环境除湿,则选用某些固体或液体吸湿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解决广东地区大部分基层文博单位藏品库房的环境达不到安全收藏文物的技术要求诸问题,通过现场走访、电话访谈以及电子邮件反馈等调查方式,对广东地区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地区大部分基层文博单位藏品库房的环境达不到安全收藏文物的技术要求,漏雨、潮湿、虫蛀、长霉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文物藏品的保存、保护极为不利。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针对目前广东地区气候环境和各文物收藏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建立区域集中库房;二是研发自动调湿环保微环境装置。  相似文献   

15.
青铜文物保存环境现状及预防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国内部分重点博物馆、考古所青铜库房文物保存环境现状调研及温湿度监测,分析了目前青铜文物在保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预防保护角度提出青铜文物保存环境的改进措施及一些新型材料和设备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原地区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强,为了研究高原博物馆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对拉萨市某博物馆库房经书柜内外进行为期10个月的温湿度、CO2浓度、VOC浓度、光照强度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分析了环境参数的变化规律、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柜内温湿度随柜外温湿度季节性变化而变化,柜内温湿度日变化小,温湿度平均日较差分别为0.73℃和0.83%,柜外为1.6℃和4.25%,经书柜可以有效保护古籍文物不受柜外环境温湿度日波动的干扰;柜内外温湿度日较差与季节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该博物馆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性能较好;温度日较差与CO2浓度日较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库房内工作人员越多,温度日较差越大;柜内VOC容易富集,浓度更高,建议放置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光照和紫外线强度极低,当前经书柜整体有利于保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武汉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价报告》综合分析,将武汉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一期工程中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湿度、空气污染物、光照等控制方法和效果做了客观分析和评价。同时从工作观念的更新、工作程序的规范和工作方案的科学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影响文物保存环境的因素做了客观分析。进而提出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强文物保存小环境的研究、尽早公布实施《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规范》、重点解决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主要矛盾和重视新馆建设、规范陈列制作和环境改造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等建议。强调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试点工作,以实现我国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工作从传统的个体保护走向科学的整体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害虫综合防治体系(IPM)是博物馆预防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治的目的在于:1)避免对藏品造成损害;2)防止害虫在藏品之间进行传播。IPM有多种措施,如封闭建筑,调节温度,保持洁净的环境,培训博物馆员工进行预防性监测等等。大多数博物馆逐步减少使用杀虫剂,转而采用低温冷冻法、控制温度法、氮气或二氧化碳气调等进行防治。药材甲是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常见的害虫。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库房中出现了药材甲病害。2011年,将画作放进库房之前,曾对  相似文献   

19.
孟庆卓 《黑龙江史志》2013,(19):237-237
影响我国博物馆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空气的湿度、温度、污染空气以及光线,而且不同材质的文物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研究文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有效的保护文物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研究这些化学、物理的反应机理以及反应速度,是研究制定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前言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也称为博物馆环境、文物保存微环境,主要是指与博物馆、纪念馆及其他文物收藏单位的库房、陈列室、储藏柜、展柜等室内环境中可移动文物本身具有直接而密切关系的温湿度、污染气体、光辐射、虫害和霉菌等外在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对文物长久保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开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技研究,对博物馆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调控、评价和整治,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危害作用,努力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的安全生存环境,尽可能阻止或延缓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乃至最终劣化,预防性地从源头上保护珍贵文物,促进中华文明传播,是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领域十分迫切、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