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2012,(3):78-78
由湟源县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于2012年1月1日至2月23日举办。本届文化旅游节以“品味茶马商都,观赏排灯异彩,走进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一湟源丹噶尔”为主题。第四届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期间,湟源县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清不清时天地昏,滚滚风尘神州愤;山东烟熄走铁板,河源薪燃现龙身。丹噶谋举黄表会,乔寿山敢当首领;虽然头悬城墙门,曾喊日月分半轮。"这首诗是丹噶尔黄表会和元山尔反清斗争始末的真实反映。清光绪末年,丹噶尔(湟源县)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2010,(3):77-77
气势恢弘的寺院庙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号、风格迥异的湟源排灯……在有600多年历史的青海“茶马商都”丹噶尔,一片瓦、一块砖、一扇门、一合窗,都承载着这座高原古都古朴浓郁、灿烂辉煌的文化信息。2010年农历正月十二到二十,丹噶尔将举办“2010年湟源丹噶尔春节民俗文化之旅活动”。届时,这座昔日的“海藏咽喉”之城,将再现“茶马商都”神韵。  相似文献   

4.
<正>湟源史前称羌地,西汉称临羌,唐代称绥戎,明代称俱尔湾,清代称丹噶尔,民国称湟源。古城在清代称丹噶尔,民国称湟阳镇,新中国成立后称城关区,后改城关镇,坐落在西石峡、药水峡、巴燕峡、拉沙峡之中点。北依八宝山、河拉大山,南临湟水,接松蛾山,是内地通往西藏、柴达木、新疆的重要门户,被誉为“海藏咽喉”“海藏通衢”。  相似文献   

5.
马征 《中国土族》2008,(1):38-38
清朝、民国之际,被誉为“海藏咽喉”的丹噶尔古城(今湟源县城)贸易发达、商铺林立,其中有英、美、俄等国商人开设的11家洋行,这里的年贸易额曾达250万两白银,是当时西宁的六至七倍;这里古香古色的汉式建筑、街市与熙来攘往、身着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土族、汉族服饰的顾客、行人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图。 本文作者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湟源人,对丹噶尔城的风情和生活情景有着切身的体会,她以鲜活、生动的文字,勾勒出曾经创造了商贸奇迹的湟源丹噶尔城的盛景……  相似文献   

6.
蜚声中外的日月山,位于青海省湟源县,《唐地志》注:"在西宁丹噶尔西南面三十里,今日雅拉山,又称日月山."《辞海·历史地理》赤岭条:"赤岭,即日月山,在青海省湟源县西."《地名大辞典》中称"日月山在甘肃西宁县治西川口外".《西宁府新志·地理·山川》中称"日月山在县治一百七十里,东北五里即新设哈拉库托营,西宁县与青海以北山分界".《松潘县志》有"赤岭,在陕西西宁卫"的记载.《丹噶尔厅志·地理·山脉》中记载最为详尽准确:"日月山,在县城南八十里,东距哈拉库图城十五里.登山峥可望青海,过此山则为青海界."  相似文献   

7.
沿着古“海藏通衢”、沿着今天的青藏公路,出湟源向西南行约25公里,在日月山北麓的东科寺河北岸之山坡上有一处坐北朝南的寺院,便是闻名遐迩的藏传黄教寺院东科尔寺(又名洞阔寺)。约在1488年前后由东科尔一世达哇嘉措创建于西藏安多地区,达哇嘉措也因此而称为东科尔活佛第一  相似文献   

8.
河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沉淀十分厚重。时逢青海省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在这片古老的沃野上,便有无数的奇花瑞草破土而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湟源,就有这样一枝"红杏"分外妖娆,它就是丹噶尔皮绣艺术产业。它的生成虽只有短  相似文献   

9.
周思邑 《神州》2014,(3):247-248
18世纪末的马噶尔尼使华是东西方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大国—中英之间的首次撞击。出使过程中的礼仪之争反应了东西方之间不同思想的碰撞,这种不同的思想来源于东西方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国际体系的认识。东西方的相遇和碰撞是历史的必然,撞击后东方的转变也是历史所致,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马征 《中国土族》2012,(1):43-44
丹噶尔地处高海拔地区,北靠祁连山峦南麓的大通山诸峰,西、南临日月山脉群山,中有"两涧回环"——湟水自西向东贯穿全境,药水河由南而北汇入湟水,形成了狭长的河谷盆地地貌,造就了丹邑特有的物候植被。一湟水自古滋养了这一方土地。  相似文献   

11.
马征 《中国土族》2009,(3):21-22
要说对丹噶尔城的记忆里,最让我倾心的,还是那一扇扇暗红漆或黑漆大门后,清雅幽静的四合院。不瞒你说,对于曾承载过我童年时光的庭院,我的牵挂尤胜,以至时不时在梦中,又回到老家的四合院:庭院里,月华泻地,花木重影,依稀是我儿时常见的景象。然清夜梦醒,怅惘何似。  相似文献   

12.
在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有一片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凝重而神奇的土地。这就是——阿里。 噶尔位于阿里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镇西南120公里处,是原西藏地方政府阿里总管府(通称噶尔本)所在地。噶尔是两个地方的合称;即“噶尔亚萨”和“噶尔昆萨”。“亚萨”指夏季居住的地方,“昆萨”指冬季居住的地方。由原西藏地方政府阿里总管府召集的一年一度的恰青在噶尔亚萨隆重举行,所以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赛马、射箭、马术、物交、收稅为内容的大型活动被史称为噶尔恰青。  相似文献   

13.
清朝、民国之际,被誉为"海藏咽喉"的丹噶尔古城(今湟源县城)贸易发达、商铺林立,其中有荚、美、俄等国商人开设的11家洋行,这里的年贸易额曾达250万两白银,是当时西宁的六至七倍;这里古香古色的汉式建筑,街市与熙来攘往、身着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土族、汉族服饰的顾客.行人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图.  相似文献   

14.
马征 《中国土族》2011,(2):19-20
说起丹噶尔明清时的"茶马古道",据载"陆地崎岖,车亦罕及,故运售货物,番人用牛与骆驼,汉人用骡、马与驴,亦有肩挑背负者"。就是说,茶马古道因为它多属山路,不便行车,仅通人马,故行路难。这种行路难的状况,直至上世  相似文献   

15.
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17世纪70年代西域和卓家族的重要人物阿帕克和卓因失势而被迫离开天山南路的流亡路线。认为其可能到过克什米尔等地,后东行经哈密至河州、西宁一带传教,由此进入西藏,求援于达赖喇嘛,1680年返回喀什噶尔。  相似文献   

16.
喀什噶尔地名考辨评议高永久法国学者伯希和(PaullPelliol)在《马可·波罗注释》一书中.为喀什噶尔列了专条①。在该专条中,伯氏引用了众多研究成果,试图最终解决与喀什噶尔名称有关的一些问题.诸如它出现的时间、它的含义等。伯氏称:“对于喀什噶尔这...  相似文献   

17.
旧帐新算     
从前,在一个村庄有两个邻居,名叫坚参和旺杰。有一天,坚参借了旺杰的毛驴去驮运木材,他故意给驴驮沉重的木材,途中毛驴被压死了。他去找旺杰说:“你的毛驴可能腿有毛病,在这么好的路上摔死了,这真是你的不幸。”旺杰着急地说:“毛驴死了,没有别的办法,我不得不向你要点损失费。”坚参说:“哪有这样的说法?如果我买了毛驴,当然要给钱,我又没有买你的毛驴。动物哪有不死的?昨天你又没说如果运木材时毛驴死了我赔钱。借驴时我给了你两块钱的工钱,这一天我有毛驴死活的权力。”说完走了。 旺杰想下一次一定要报复他,但一直没有机会。过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后期,鞑靼人早期的启蒙教育家提出了以“扎吉德”为名的教育改革思想,并创办多种报刊在境内外穆斯林中宣传“扎吉德”思想,近代新疆喀什噶尔也成了传播的目的地.鞑靼语报刊积极刊发针对喀什噶尔的文章,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喀什噶尔的穆斯林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在《译文报》上发表的《巴赫其萨莱致喀什噶尔的信》为依据,试对此期鞑靼扎吉德教育在喀什噶尔的传播及演变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9.
喀什噶尔简称喀什,为新疆南疆重镇,是清政府喀什道署所在地。喀什噶尔局何时成立史料无载。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西四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商品经济发达,对货币流通需求量较大,而喀什噶尔铸钱局铜源匮乏.无法扩大铸钱规模,每年所铸红钱与西四城需要相去甚远,难以满足流通需要。  相似文献   

20.
姜生 《历史研究》2016,(4):4-27,189,193
汉墓画像系统中,用图像化的语言保存着汉代盛行的阴阳合气、龙虎交媾结精成丹信仰和仪轨;此乃东汉《老子想尔注》以墓室为"炼形之宫"进行死后"太阴炼形"结精不死、《周易参同契》论龙虎交媾之术以求尸解成仙的信仰根据。俨为宫府的墓室里,引导龙虎入室合气的"媒"、承载交媾结精成丹过程的"太一紫房"丹田、鼎器等道教丹家话语符号,均已出现。融会发达的汉易、黄老道及尸解信仰,以易理阐发龙虎交媾丹道理论的《参同契》,堪与此类汉墓画像形成高度互证。判断《参同契》原本和丹田学说在东汉形成,有其时代信仰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