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午战争中,清廷内部对于战与和的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从整体而言,怯战心态始终如影随形,堂堂天朝上国竟然主动向蕞尔小国日本表示屈服,这在时人和后人眼里颇觉难解。百余年来,人们往往站在旁观者立场审视这场战争,甲午战争中清廷何以难掩怯战心态,战败后清廷何以迅速求和,是不敢再战还是不能再战,促其作出求和决策的动机何在?回到甲午年的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视皇朝生存为头等大事的清廷,自然  相似文献   

2.
胡适求和,却身染痢疾和痔疮 倒也有趣,胡适被郭沫若痛斥一回之后,不是“应战”,而是“求和”。胡适给郭沫若写了一封较长的信。这封信在今天还能看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胡适书信集》中就收有这封信。郭沫若在《学生时代》中正好提到了胡适的求和情况和信件的片断:“一鼓的作气的确是很勇猛,使敌对者对于我们也隐隐生了一种畏惧。《周报》发刊不久,《季刊》的四期又出版了,那里面有我的《卓文君》,达夫的《采石矶》,不期然地同时刻薄了考据家,把胡博士骂我们‘浅薄无聊’的话来发挥过一下。就在那时候胡大博士到了上海,他…  相似文献   

3.
咸丰帝“避战求和”质疑苏生文中国近代史著作在提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皇帝对英法侵略者的和战态度时传统的说法是:咸丰八年《天津条约》签订前,咸丰帝“丝毫没有诉诸武力的打算”,“表示不出任何抵抗外敌的决心”,“一心一意只想求和”①在《天津条约》签订至咸...  相似文献   

4.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一篇著名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长期以来,人们皆认为此文是由国民党蒋介石的求和活动而起,然而从其行文内容来看,却是主要针对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政治立场而发,因为当时真正让毛泽东担心的不是国民党蒋介石的求和,而是革命阵营内部可能出现的分裂。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道光帝在鸦片战争中妥协、求和、动摇、投降、卖国。后来又有学者或者一反传统观点而认为道光帝是抵抗派;或者认为道光帝左右摇摆,应当划阶段来论述,在某一阶段主战,在某一阶段妥协;或者认为道光帝是速胜论者。本文则认为,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6.
汪精卫对于抗战从悲观失望发展为公开主和,有其思想演变的脉络,也有促成其思想演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汪精卫反对国民党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战略,不信任英美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并在日本与苏联之间,选择了亲日、反苏。汪不相信国民党能在既反日、又不依附苏联、也得不到英美支持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并坚信他的求和主张能在政军两界激起普遍"回响"。这是他不惜离渝而对日求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石校昆  叶虹  肖桂云 《神州》2012,(9):315-316
本文从青少年对流行音乐的心理祷求和流行音乐自身特点两个方面,对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市场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对其在青少年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客观剖析.井向广大传媒及成人社会提出注意的问题,让他们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流行音乐。  相似文献   

8.
李晓燕 《神州》2013,(14):191-191
掌握这个方法,可以解决一类数列求和问题,使得解题过程程序化,能够在解题时达到方便快捷、准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世纪前的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年)发生的中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尽管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掌管外交、军事、经济大权的李鸿章采取避战求和,招致战争失败和北洋海军覆没,被迫签订结束战争的丧权辱国的  相似文献   

10.
于化民 《百年潮》2001,(11):19-25
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即1948年秋季,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48年9月,解放军在济南战役中,歼灭敌人主力10余万人,解放了济南,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大规模战略决战,歼灭敌军154万人,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将战线推进至长江北岸.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已基本上被消灭,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捉襟见肘,摇摇欲坠.1949年元旦,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发表求和文告,表示愿意与中共"商讨停止战争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熟知蒋介石惯于翻云覆雨的毛泽东,当即写下<评战犯求和>的评论,揭露了蒋介石假求和的虚伪性,1月5日以新华社的名义发表.14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主席的名义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及改编一切军队等八项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分重要,也十分及时。建立一个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远大理想,也是我们长期不懈奋斗的现实目标,需要我们在发展中求和谐,在解决和化解矛盾中求和谐。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的重要使命,就有一个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日起,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相似文献   

12.
秦立海 《湖南文史》2010,(11):32-33
陈嘉庚不仅是一位成绩卓著的华侨实业家,更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1938年10月,陈嘉庚针对汪精卫的对日妥协投降活动,曾通过电报形式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了一份怒斥汪精卫对日求和的著名提案,被邹韬奋称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1999,(12)
白崇禧密谋和共反蒋毛泽东批准秘密接触1948年除夕之夜蒋介石的“求和”文告,确如中共中央所预见,纯粹是一种缓兵之计。面对军事和经济的败局,国民党内部早已分崩离析,求和之声越来越多。继续不顾一切地打下去,不仅军事上没有喘息的机会,而且政治上必定会引发众怒,危及自身的地位。迫不得已,蒋介石只好一面做出和平姿态,一面准备宣告下野,把和谈的难题留给副总统李宗仁。国民党内一向派系林立,蒋介石的中央军遭受覆灭性打击之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拥有相当军事实力的桂系自然变得  相似文献   

14.
陈嘉庚不仅是一位成绩卓著的华侨实业家,更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1938年10月,陈嘉庚针对汪精卫的对日妥协投降活动,曾通过电报形式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了一份怒斥汪精卫对日求和的著名提案,被邹韬奋称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相似文献   

15.
关于咸丰时期钱局与铸钱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咸丰时期(1851~186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时期.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采取对外妥协求和.对内利用曾国藩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策略。为了解决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的巨额军费开支。清政府在咸丰三年开始发行大钱来弥补财政资金的  相似文献   

16.
1842年6月,英国侵略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攻陷吴淞炮台后溯江而上,7月13日大举进攻镇江,妄图切断大江南北漕运,陷中国经济于瘫痪,迫使清政府乞降求和。在强敌进攻面前,京口副都统海龄率领以青州兵为骨干的镇江守军奋起反抗,重创敌人。当7月21日城被攻破后,镇江军民又与敌军寸土必争,血战街巷。镇江  相似文献   

17.
荆植新 《文史精华》2005,(11):13-18
日本人见大势将倾,急于向中国求和抗战将到最后阶段,日本人见大势将倾,急于向中国求和。有一个吉野少将,往年久任驻桂中校武官,与李宗仁、白崇禧都有交情。飞到广州湾找我,要求我设法让他与李宗仁通信。这种重大行动,我不能不告诉徐瑞霖。过了3天,徐瑞霖找我说:“我们需要你往南京去一趟,当面问周佛海,他愿不愿意接受重庆的使命。过去我们派人去过多次,均未得确实的  相似文献   

18.
《考古》1975,(4)
西汉是我国新兴封建制度建立后,逐步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当时西汉地主阶级专政的中央政权面临着两大隐患:一个是匈奴奴隶主军事政权不断杀掠侵扰;另一个是奴隶主残余势力时刻妄图分裂复辟。这两股反动势力又经常串通一气,相互勾结,构成了对西汉王朝的严重威胁。因此,对待匈奴奴隶主的侵扰,是坚决抗战,自卫反击,还是屈辱求和,卖国投降;在西汉政权内部,是维护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刘志青 《纵横》2010,(7):62-64
蒋氏父子大陆求和 1949年的一天,一辆军用吉普车在“凯旋归”饭店大门外戛然而止。从车上走下来三个人,其中一位便是国民党军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台湾“国防部”总政治部某厅厅长胡伟克。当时,蒋经国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胡伟克受其领导,成为其心腹爱将。李次白与他们都是军界多年的朋友,在一起总有话题可谈。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开始后,经过1948年底开始的“三大战役”的较量,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已经被消灭殆尽,中共中央已经在着手部署“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国民党方面在代总统李宗仁等桂系力量的策划下,企望能保住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向中共抛出“求和”的橄榄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