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3年中国提高进口关税,是在主权范围之内的合法措施,并带有较强的保护关税性质。‘棉制品进口税率大幅度的提高,是这一次关税改订最明显的特征。本文分别研究了中国民族纺织业、日本在华纺织业和日本国内纺织业与此次关税改订的关系,进而对中日之间围绕关税改订和棉麦借款进行的交涉,做了述评,指出了1934年关税再改订既有财政上的原因,更是国民政府内部对日妥协政策占支配地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关税特别会议”中有关附加税及税率问题之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若怡 《民国档案》2005,(4):126-132
1925年10月26日召开的关税特别会议,就结果而言,一如之前历次商约、税则修改的谈判,成以失败告终;但就过程而论,却可视为近代中国在争取关税自主努力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与会代表的努力和收回主权意识的觉醒下,为日后实行关税自主及开征二五附加税,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美帝扩大侵略战争的阴谋,使世界人类尤其是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的和平受到了严重的威协:它非法武装日本,非法单独对日媾和;在朝鲜停战谈判的会议上,它一再玩弄着卑鄙无耻的手段,阴谋破坏谈判;同时并向朝鲜及我国东北进行着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美国战争贩子们想在亚洲发动世界大战的阴谋已日益显著了。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善良的人们,谁不痛恨战  相似文献   

4.
王书丽 《史学月刊》2006,1(3):73-76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成为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在对外经济政策中,关税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成为两种可行的选择。从内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基本上采取了关税保护主义政策,美利坚逐步完成了由弱转强的历史性嬗变。关税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应该是正面的。  相似文献   

5.
郑率 《史学集刊》2006,1(6):22-26
关税与厘金的复杂关系是近代中外经济关系中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从晚清到民国,一直是外交谈判中的主要议题之一。厘金产生之后,就与海关的子口税产生矛盾,从而产生了漫长的裁厘加税谈判。随着关税地位的上升,中国方面要求关税自主的呼声日渐高涨,于是裁厘加税又转变成列强要求裁撤厘金和中国要求关税自主之间的较量。最后的结果是协定关税和厘金同时废除。从近代关税和厘金的纠葛来看,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和列强为本国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较量,也暗含了中国政府加强自身统治力量与列强控制中国这两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杨天石 《近代史研究》2015,(2):53-66,160
美国长期大量向日本出售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助长其侵华实力。1939年7月,蒋介石致电罗斯福,建议美国采取办法,削弱日本的战斗力与经济力。同月,美国政府宣布废止美日商约,对日实行经济制裁。1941年4月,日本向美国提出《日美谅解案》,企图通过谈判,减轻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压力。罗斯福为避免美国过早陷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提出退让、妥协方案,企图在一定时间内放松对日本的经济封锁。蒋介石坚决反对美国政府改变对日政策,愤而以"国际信义"与"人类道德"相责,胡适、宋子文也积极与美方交涉,最终,美国对日政策由有限度的妥协恢复为全面强硬,美日谈判破裂。日本指责美国已彻头彻尾地成为蒋介石的代言人,于12月初突袭珍珠港等地,太平洋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7.
WTO与日本市场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WTO)部长级会议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由此将拉开WTO成立后第一轮、也是新世纪第一轮世界多边贸易谈判的帷幕。以往每一次世界性多边贸易谈判的核心内容都是减少限制,开放市场。通过谈判,既进一步敲开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大门,也进一步敲开了发达国家的市场大门。作为贸易大国但封闭性又较强的日本,在以往各轮谈判后也被迫不断开放市场。二十一世纪的首轮多边贸易谈判,各国之间,特别是美日欧之间在市场开放方面的争执定将格外激烈。但可以肯定,新的多边贸易谈判将会给世界带来更宽松的贸易与投资…  相似文献   

8.
本刊追踪     
正奥巴马:徒劳无益的表态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25日上午结束了对日本三天两夜的访问。在当天发表的《日美联合声明》中,美方表示,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外界分析,奥巴马此举是为了换取日方在TPP谈判上的妥协,但奥巴马此访最终未能与日方就TPP问题达成一  相似文献   

9.
一八十年代第一个回合的胜负美国国会连篇累牍地提出并通过了几百项贸易保护主义和对贸易对手采取报复措施的法案(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日本的),1985年底,日美渔业谈判陷入僵局,美国政府决定由商务部长鲍尔德里奇亲自主持对日本的半导体倾销案进行调查,美国总统里根在写给日本首相中曾根的亲笔信中声称,因为日本在美国皮革贸易谈判中没有做出应  相似文献   

10.
仇华飞 《史学月刊》2001,175(1):106-112
领事裁判权问题是近代以来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症结。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将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定。1927年1月,美国出于远东战略利益的需要,决定通过谈判途径“尽快”解除美在华享有的治外法权,但因当时美国对华政策无确定对象,加之中国政局动荡,致使美国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立场有所动摇。1928年中美签订新关税条约后,在中方的坚持下,中美开始就撤消美在华领事裁判权问题进行谈判。其间,美国采取拖延、推委战术,致使谈判久拖不决。‘‘九一八”事变后远东局势发生突变,中美长达三年之久的谈判因之被迫中断,撤消美在华领事裁判权问题被搁置一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