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西班牙历史看"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界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族国家"是一种国家形式,同时也是近代以来形成的一种政治属性的民族,可称为"近代民族"。它与其他那些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属性的民族有明显区别,主要特征在于:其规模相当于一个主权国家,而不像自然属性的民族那样不是大于一个国家就是小于一个国家;其主权属于人民,而不能属于任何个人或其家族。它诞生的标志不是"国家统一"而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19世纪以前,国家统一之后所产生的往往是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国家,而不是民族国家,它们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西班牙国家统一后,立即通过海外征服和王室联姻等途径迅速膨胀成为一个超级庞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人成为它的"主体民族",但国家主权却属于来自外族的君主。它那时不是民族国家,而是封建王朝国家。直到19世纪初,随着反抗拿破仑占领的独立战争,西班牙的近代民族意识才被唤醒,才成为一个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2.
哈尔套镇位于辽宁省彰武县西北,北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为邻,地理位置处于农业区和牧业区的交汇处.很早以前这里就形成了汉、满、蒙等民族进行商品交换的集市.当地人也有着赶集的习惯,他们将自己种植的蔬菜、黄烟和农闲时编织的席子拿到集市上出卖,同时买回所需要的生活日用品和大牲畜.然而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在限制商品货币交换和急于消灭"小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极左思想指导下,一个所谓"社会主义大集"在哈尔套出现了,并取代了原有的集市.经过广泛宣传,"哈尔套社会主义大集"被冠以"新生事物"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维持了一年零十个月的大集也终以短命而告终.  相似文献   

3.
"四等人"制是元代提出的民族政策中一个重要制度,在史学研究中一直备受关注。在研究中大多被用作是元代"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证据。然而在元代,民族间交往、民族间通婚加剧,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界限被打破,社会财富增加,"四等人"制作为主要的民族政策之一,恐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还是占主要地位的。  相似文献   

4.
余玮 《文史精华》2008,(2):12-19
龙梅、玉荣,辽宁阜新人,蒙古族,曾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授予"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称号,被评选为"20世纪我心中的英模".龙梅,1953年生,1970年入伍,历任解放军253医院理疗科护理员,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旗旗委副书记,包头市东河区团委副书记、统战部副部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主席等职.玉荣,1955年生,197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历任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教育局副局长,乌盟民族中学副校长兼副书记,乌盟团委副书记兼少工委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残联副理事长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副秘书长等职.姐妹俩曾当选为全国人大第四、五届代表.玉荣曾是共青团十一、十二大代表,中国残联一、二、三届代表,还获得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自强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5.
汉代北边的"关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汉代北部边疆的"关市"自汉文帝时代已经开始发挥活跃经济交流、促进民族往来的作用,自汉武帝时代起其在新的条件下得到了新的发展,甚至在汉王朝与匈奴处于战争状态时期,依然联系着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往。战争中匈奴"攻当路塞"和汉军"击胡关市下",其实都意味着对"关市"的直接破坏,也都是利用了"关市"吸引多民族群众的经济作用。《后汉书》所谓"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说明"关市"的作用,是边地经济繁荣的重要条件之一。"通关市",是汉代北边贸易往来的重要形式,除此正当途径外,北边贸易还有非正常乃至非法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太一"是先秦已有的祭祀神,在汉武帝时期太一神的地位得到提升,被奉为最尊神,分析其原因有三:1、大一统的政治需要;2、统治者追求长生的目的;3、方士的鼓吹及楚民族的文化心理影响.同时在研究汉代太一神祭祀的兴衰中发现,汉代没有一个系统的神学理论指导汉代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7.
"兴边富民行动"中的民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边富民行动"是一项有着多项政治、经济、社会目标的行动,也是一项有利于边疆民族关系和谐和边疆安全的国家行动. "兴边富民行动"直接关系到在兴边、固边过程中,不断协调民族关系,推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实现.自2000年全面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以来,这一行动在覆盖面、投入量和社会影响方面都有了重大进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提高了边境民族地区加快与全国同步发展的速度,成为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旨在讨论"兴边富民行动"中的民族关系,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两个共同"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新时期我们党所倡导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的科学内涵,认为"两个共同"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闯关东"与东北区域语言文字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至民国,华北人民"闯关东"的移民潮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它对东北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大量汉族移民的进入,最终造成了东北地区的语言由以满语为主向以汉语为主的转变.在满族逐步放弃了自己的语言而改说汉语的同时,满语的文化走向并没有消失,满语对汉语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和广泛的,这使得满语原来以民族为主的文化特征转化成以地域为主的文化特征.这一文化迁移现象既是汉族传统文化被异化的表征,也是满汉民族互相融合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不同时期的疆域分布状况和观念变化等方面对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一词并非单纯的地域或文化观念,也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其中围绕"中国"形成的"中国"为"天下"中心且据之可以成为正统王朝的观念对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众多民族尤其是汉和北疆民族建立的王朝或政权不断争夺"中国",在导致现实中疆域分布格局不断出现分裂和统一反复交替的同时,直至清代理想中的以"中国"为核心大一统的"天下"和现实中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终于实现了重合,古代中国的疆域也由此完成了凝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浩瀚太平洋的碧水蓝天之间.散布着一些被称为"波利尼西亚"的岛屿。大约80万人生活在这里。他们被统称为波利尼西亚民族。波利尼西亚民族属于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是一个涵盖毛利人、萨摩亚人,汤加人、复活节岛人等10多个支系的庞大民族集团。  相似文献   

12.
李贽 《满族研究》2017,(1):7-13
新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了引领民族复兴的"四个全面"的宏大战略布局,这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实现小康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行动指南.这要求民族工作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发展动力,通过全面依法治国提升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和能力,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柳春诚 《攀登》2007,26(4):208-209
本文通过对青海文物"日月舞人"、画像砖、"玉兔"棺板彩画与大量史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指出它们均属青海古代民族对"月亮"崇拜的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14.
王凌 《神州》2004,(12)
创新既要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更要忍耐寂寞,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陈仁海以"辛默"二字自勉。厚积而薄发,是个规律。爱国激情与艺术灵感一起燃烧,为他的瓷雕注入了生命力。他的"中国白"瓷雕作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富有民族乡土气息和独到文化内涵,自然为人所喜爱。  相似文献   

15.
唐代"中国"一词大体用于追述前代和议论当朝.唐代"中国"有地域、文化、民族及政权的含义,可以用来指代朝廷直接统治区域、中原为核心的地区或内地,是"天下"的核心或重要组成部分.唐朝"天下"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天下"指唐朝实际统治的范围即唐朝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这是唐朝"天下"的主要含义.此"天下"与"军国"、"邦国"基本同义,但各有侧重."军国"最郑重,一般用于中央最高决策机构首脑的职掌范围;"邦国"更普通,主要用于官府和中央事务的层面;"天下"更广泛,一般用于中央和地方、官吏和百姓两方面事务的层面.广义的"天下"则指以"中国"为核心,以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狭义"天下")为政治实体,包容其他国家的世界体系和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6.
"五化"背景下民族问题研讨会暨有关民族问题研究机构联席会议于2009年8月30日--9月2日在沈阳隆重召开.会议由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与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承办.  相似文献   

17.
清末留日学生"取缔规则"事件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因日本政府颁布"取缔规则"而发起的群体抗议活动,无疑是民族精神和爱国激情的张扬.但是,就"取缔规则"本身来讲,从出台缘由、性质到具体内容,实属正常的教育整顿,旨在进一步规范日本的留学教育.留日学生因日俄战争中国所遭受的民族耻辱,以及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积之日久形成强烈的反日民族情绪,以"取缔规则"为导火线,一触即发,从而将教育问题演变成一场激进的政治反抗运动.事实上,留日学生对此规则存有诸多的误解与误读,情绪化的激情有余,冷静的客观分析不足.难能可贵的是,留日学生也在"蛮干"的过程中逐渐反省,回归理性.这对留日学生日后的政治追求和社会活动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吕小满 《民俗研究》2007,(1):145-163
上个世纪40年代,闻一多先生《说鱼》1一文在考释"鱼"字的隐义时附带谈及"鹭",将鱼、鹭两者释为男女关系的两方,这应该是"鹭"与其他象征之错综复杂关系的一个方面.本文认为"鹭"的杂多象征关系中还有一个被以往学者已注意到但尚未展开的方面,即鹭与舞、鹭与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超 《安徽史学》2007,(5):63-68
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形成于1930年代."中华民族"一词在清末出现时,主要有三种表述:一是指中国境内独立的各民族,二是指以汉族为主体的集合,三是指汉族.清末对中华民族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汉、蒙、满并列"到"汉族"的变化,各族间的关系主要表述为斗争和冲突.民国成立后,中华民族为"各民族总体"的含义被重视,民族关系表述上,有"民族一元说"和"民族同化说"等方式,强调中国各民族起源上的一致性和外族与汉族的同化.1930年代后,"民族融合"成为主要表述方式,注重中国各民族历史上的融合以及现实中的平等关系,他们互相影响,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华民族"成为全民族的认同.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民族认识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族》2012,(1):77-77
互助土族自治县1993年被国家确定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贫困县,2002年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0年被列入全国较少民族扶持范围,2011年又被纳入"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有贫困人口8.14万,占全县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