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改革的必要性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决,为新生产关系的胜利确立创造了条件,因此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只用了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经历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转变。并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和英、法、美等国家同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尽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速度很快,但在技术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2.
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翔 《世界历史》2000,64(4):92-106
原联邦德国(以下简称德国)史学界秉承兰克史学的实证传统,以其掌握俄国学术成果及其史料的扎实功夫独步于西方史学之林。德国学者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研究热情经久不衰,在20世纪60—90年代这方面的进展尤大。德国史学家围绕下述问题:1861年改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前提,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关系渗透到农村的程度、工业转变和农奴制衰落的关系;1859—1861年革命形式和农民解放,改革准备时期各种政治力量的配置;19世纪下半期俄国农业资本主义水平、农业危机、农民经济和地主经济衰落的原因等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国家杜马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当时,列宁曾就这个问题写了数百篇文章,阐明国家杜马的性质和无产阶级政党对杜马的策略。认其研究这个事件,总结无产阶级政党的议会斗争经验,是很有意义的。一二十世纪初俄国虽然也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但仍然是经济落后的国家。俄国面临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首先应该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铲除沙皇制度赖以生存的地主土地占有制。但是,俄国资产阶级在沙皇政府的卵翼下成长,与地主和  相似文献   

4.
1054年,基督教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分裂后,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天主教,在16世纪进行了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宗教改革运动,改革中形成了以路德教为代表的新教派别,使天主教又经历了一次大分裂;第一次大分裂后出现的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后来又以俄国为中心)的东正教,则一般都与所在国家的世俗政权相结合,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局面。东正教在俄国也曾出现过几次改革运动,但是在改革的内容、形式以及历史作用上,都与西欧的宗教改革大不相同。东正教在俄国,基本上是一直处于沙皇政权的控制之下的。它虽然也经历过一些改革,但始终是在沙皇授意下或直接操纵下进行的。俄国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教会改革有过四次,即:伊凡四世时期的“百章会议”、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依洛维奇时尼康的教会改革、彼得一世的教会改革和彼得三世、  相似文献   

5.
巴枯宁与俄国民粹主义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政府主义的创始者中间,巴枯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思想的复杂性的突出表现之一,便是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在思想发展中出现的无政府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奇特交错。1861年,当巴枯宁从西伯利亚逃亡到伦敦之后,俄国开始了新的革命征兆。彻底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作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尖锐地摆在革命者面前。俄国的贵族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俄国国家杜马的形成及实质。作者认为,国家杜马建立的主要原因是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作一些让步,改变其统治方式;同时这和俄国当时自由主义、改良主义思潮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关系。国家杜马虽然采取了西方资产阶级议会的形式,但俄国的权力仍掌握在沙皇政府手中,杜马不过徒有议会的外壳而已。国家杜马的建立并没有改变沙皇制度的实质。俄国虽然开始从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化,但到二十世纪初仍没有成为资产阶级君主制的国家。因此,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仍是俄国人民当时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国家铁路货运和客运运输、居民银行储蓄、斯托雷平农业改革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大量统计资料,充分证明了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维特和斯托雷平改革取得了成功,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俄国史学界的一些传统观点,如"饿着肚子出口粮食"、农民纳税负担沉重等,需要进行重新思考。通过对俄国主要粮食作物收成和出口趋势的比较分析表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国外市场的作用随之逐渐降低,大部分粮食作物的出口量占收成量的份额都有所下降。从19世纪80年代起,俄国农民的纳税负担大大减轻,农民欠缴税款增多并不是他们因赋税沉重丧失支付能力,他们欠缴税款的数量与其承担的税款数额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1861年大改革后俄国人民的福利状况不断改善,不能从人民的"贫困"生活中探究20世纪初俄国爆发革命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俄国以研究中国为对象的所谓汉学,由来已久。从俄国获准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中俄《恰克图条约》(1728年)算起,至今已有两个多世纪。然而,俄国在哈尔滨的汉学,却是本世纪初的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俄国在哈尔滨的汉学家(包括研究日本、朝鲜等东方国家的学者)的组织——俄国东方学家协会。十九世纪末,即将发展为帝国主义的沙皇俄国,开始了对中国的帝国主义性质的侵略扩张。为了称霸亚洲、瓜分中国,争夺势力范围,沙皇俄国除了依靠它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军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年革命爆发后,沙皇政府被迫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国家制度的演变是全面研究俄国近代化过程必然涉及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三十年来,苏联史学界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有些问题仍悬而未决,众说纷纭,一些近乎定论的观点也有进一步商讨的余地。本文仅就俄国国家制度组织形式(政体)演变问题略陈管见,冀以就教大方。  相似文献   

10.
郭响宏 《世界历史》2012,(4):34-46,158
陪审制是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制度。近代俄国在吸取英、法等国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866年正式引入陪审制,陪审团审判因而成为晚期帝俄刑事司法审判的主要形式。俄国陪审团的裁决受到司法宣誓、问题列表制度和社会伦理道德因素的深刻影响,其最终裁定采取简单多数原则。陪审制在俄国的早期实践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但农民占陪审员多数和较高的无罪宣判比率,日渐成为沙皇政府内部保守派攻击陪审制的理由。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皇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反改革措施,大大缩小了陪审法庭的权限;直到20世纪初,陪审制才有了一定的发展。晚期帝俄陪审制的发展虽因沙皇专制制度的制约而未有实质性的发展,但它的引入和实践对于俄国司法的发展、社会结构调整、政治现代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俄国的历史是很短暂的,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总共只有50余年。同欧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资本主义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国家。可是,正是在俄国最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近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种种责难。本文试图探讨的电正是十月革命的历史前提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益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中。1861年改革使2000万地主农民摆脱了人身依附地位,为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条件。俄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商品市场。俄国为提高其国际地位和发展本国经济,需要大规模修建铁路和发展新式军事工业,但苦于资金缺乏,只能借助于外国资本。而这一时期西方一些资本主  相似文献   

13.
1905年革命是俄国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此后俄国社会动荡,沙皇政权岌岌可危。1906年担任俄国首相的斯托雷平为了消除革命,巩固沙皇政权,执行了以维护稳定为目标的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14.
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地发展起来,贵族阶级开始资产阶级化。从农业来看,十九世纪下半期俄国地主经济可分为两个时期:六、七十年代为前一个时期,八、九十年代为后一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绝大多数地主对1861年改革带来巨大变化毫无思想准备,感到严重不适,尽管使出浑身解放,也很难招架得住。改革前地主可以对农奴随意发号施令,农奴必须象牛马一样完成“主人”的指令。当然,这样来组织生产如同料理家务一样轻松。改革后农奴成为身份自由的人,地主已无权随意支配农民,这直接影响了地主经济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5.
缙绅会议在俄国从16世纪中期开始到17世纪中期逐渐停止召开,存在了一百多年。俄国学者多从西欧政治制度发展的模式来理解俄国缙绅会议,认为它是俄国的等级代表制度。与西欧封建等级议会相比,俄国缙绅会议在起源、作用上都有很大不同。它只是在16—17世纪发挥了短暂作用,并没有演变为西欧那样稳定的等级代表制机构。缙绅会议的代表制只不过扩大了沙皇进行统治的阶级基础,成为沙皇制度在一段时期可以利用的工具。使用西方模式和概念来认识俄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只能说其像谁,而不能说其是谁。  相似文献   

16.
俄国的沙皇专制以其极权和残暴而为世所共认。但若历史地来考察,它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列宁说:“十七世纪的贵族杜马君主制不同于十八世纪的官僚贵族君主制。十九世纪上半期的君主制不是1861——1904年的君主制”。遵循列宁的提示,笔者试图探讨一下俄国封建君主制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发展诸阶段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彼得一世是俄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沙皇,也是举世闻名的历史人物之一。他在执政期间,进行了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等全面改革,力求使俄国赶上西欧。彼得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使俄国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爆发以后,沙皇政府被迫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俄国政体发生了由“由无限专制制度到改行君主立宪”的演进。在探讨这一时期国家制度的变化时,国家杜马的性质尤为引人注目。苏联学者或是认为,据十月十七日诏书建立的国家杜马没有立法权,只是专制制度的附属物;或是认为,它是用伪立宪形式掩盖专制制度的立法咨议机构;个别  相似文献   

19.
俄国近代国家政治制度在 2 0世纪初发生了重大变化。在 1 90 5年革命的高潮中 ,沙皇被迫颁布立宪宣言 ,随后在立法、行政领域进行改革 ,最终以 1 90 6年《根本法》将国家制度的变革确定下来。本文拟在几个重要问题上提出与苏联时期史学家不同的观点 ,得出俄国通过上层建筑的变革 ,与近代德、日一样同属二元制君主立宪典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俄国沙皇专制制度至20世纪初已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落。沙皇政府指望通过对外战争以避免国内的危机。1914年,当俄国尚未摆脱在日俄战争中惨遭失败的阴影时,又被卷入了世界大战的泥潭。一连串的失败加剧了沙皇专制统治的混乱和腐败,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专制王朝终于覆灭。接着上台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未给俄国人民带来新的希望,战争仍在继续,人民仍在受苦。正是在人们深感困惑的时候,列宁选择了十月革命的道路。十月革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表明列宁的选择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