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天地》2009,(1):71-72
古代官箴以“清、慎、勤”为基本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班下班,历代典章制度中,多有规定。如《唐律疏议·职制五》有一条“官人无故不上班”的法令说,内外官员应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处笞二十小板,每再满三天加一等,满二十五天处杖打一百大板,满三十五天判处徒刑一年。  相似文献   

2.
刘典 《湖南文史》2012,(9):56-57
“上班点卯”的由来 古代官员以“清、慎、勤”为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下班,不得有迟到早退、缺勤等行为,这是古代做官的基本原则之一。古代官员的工作时间与现在“朝九晚五”的八小时下作制不同,整体来说是上班上得早,下班也下得早。早在两千年前的《诗经·齐风·鸡鸣》中就记载了一则故事,妻子早晨催丈夫起床上班说:“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因为当时交通不便,所以按时上班就需要很早就起来准备,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就有了“上班点卯”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刘元亮  薛克 《环球人物》2012,(25):38-40
严查"吃拿卡要",狠刹三种歪风山西治吏再出重拳。2012年8月23日,山西省纪委、省监察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因"吃拿卡要"处理处分问题官员881人,其中17人已被移送司法机关。这就是说,从今年5月到8月,山西"吃拿卡要"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的100多天里,平均每天就有8名官员因此受到处理。据了解,从2010年山西查处上班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代各级官员是治理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官员的优劣好坏决定了国家的吏治。同时,与官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身边人"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官员的廉洁公正,以及行政职能,甚至于存亡安危。一、历史上很多官员"身边人"常有劣迹所谓官员的"身边人",它包括官员的直系亲属、官员信任的下属以及与官员有某种关联的其他人等,如远房亲属、师爷、朋友,甚至家中的僮仆、屯丁等。历史上,很多负面事件都与官员"身边人"有关。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10,(4):95-95
从汉代开始,中国政府机关就有了官员在上班期间享受公费用餐优惠的记录,到隋代,公费用餐有了粗略的制度,宋代时,制度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6.
韦杰 《南方人物周刊》2012,(25):108-108
几个月产假过后,上班变成了一件有心理障碍的事情。我不是不喜欢上班,而是讨厌上班路上。  相似文献   

7.
《文史天地》2013,(9):94-94
从汉代开始,中国政府机关就有了官员在上班期间享受公费用餐优惠的记录,到隋代,公费用餐有了粗略的制度,宋代时,制度日臻完善。宋代规定:凡官员出差经过的地点,由地方官府或驿站负责供应公费膳食,官员平时在官府办公,享用“公用”提供的工作午餐,宰臣在政事室的专门餐厅用餐,称“堂食”;常参官每逢朝会供应一顿午饭,称“常食”或“廊餐”;官署内每10天聚餐一次,称“旬设”。  相似文献   

8.
刘义志 《湖南文史》2013,(10):69-69
女皇武则天在位期间,有两个宰相很有名气。一个是“驱驴宰相”王及善,他为相多年,只作出了一条奇怪的规定,不允许各部官员骑驴上班。为了防止驴子进入官署,他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驱赶驴子。堂堂宰相居然以“驱驴”为主业,时人因此讥讽王及善为“驱驴宰相”。还有一个是“模棱宰相”苏味道,少年时即崭露头角,文学成就较高,与杜审言、  相似文献   

9.
<正>"钓鱼执法"这一"执法违法"的现象并非现代所有,中国古代就已有之。《韩非子》一书中就记载: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集市的关口时,遇到某官员的刁难,客商便拿出银子来打点一番,某官员这才放行。后来,卫嗣公对这个官员说道:某年某月某日,有位客商路过你这里,你开始不放行,后来客商送了银子,你就让他通  相似文献   

10.
崔岷 《史学月刊》2008,56(1):50-60
1807年6月的都察院奏报显示出山东京控案件的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省份.这让一心"勤求民隐"的嘉庆帝意识到,山东士民对京控如此热衷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当地社会状况的特别信息.实际上,嘉庆帝需要面对的是来自官与民两方面的难题:山东官员在审理讼案时普遍存在着消极懈怠和听断不公的弊病,这令士民不得不跋涉千里赴京上控;与此同时,山东讼师的活跃与素称"刁悍"的民风同样促成了山东京控的不同寻常.在其后十余年的整饬中,除了在和舜武、程国仁等官员治理时期获得短暂的慰藉外,嘉庆帝对山东局面是很绝望的.这一过程揭示出,在整个官僚系统已经病入膏肓的情况下,少数杰出官员的勤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司法领域中的弊病,而与之紧密相连的民风同样没有改善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三品以上两京大员中的贤能者方能给谥,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有三种特殊现象:一是四品以下官员官品本不及谥而特恩赐谥;二是明中期以后,谥法渐弛,奸邪官员仍得美谥;三是明代翰林出身的官员多为"文"字谥,且为士大夫所认同,以至于翰林出身的不谥"文"、非翰林出身的谥"文"均被视为异常情况。前两种现象明代以前已有先例,是明代对历史的继承。而翰林出身者多谥"文"却是明代的新规,与明代翰林出身的官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同寻常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就总体而言,明代官员给谥中的特殊现象常常是制度、人事和传统等单个因素或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从法制的角度来看,各级官员私人聘请"师爷"来办理公务的习惯性"体制"实在是"名不正言不顺"。当嘉道年间腐败风气盛行后,师爷群体也迅速走向腐败,推波助澜,使吏治迅速恶化。一、反客为主幕友虽号为"佐治""宾客",不过很多不安本分的幕友却常常反客为主,自己做起主人来。本来,清代政治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这批无公职身份的师爷推动的,也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的州县官员甘愿让师爷处理公务,自己乐得袖手旁观,"优哉游  相似文献   

13.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元代中书省南部济宁路地区(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第9—10页)有四处标注似有值得商榷之处,试分析如下:其一,尼山标注在济宁路所属曲阜县境内不确。按尼山,又称尼丘山,为孔子诞生之地~①。据于钦记载:"尼丘山,在滕州邹县东北六十里,有坤灵洞、宣圣庙。"~②后至元五年(1339)所立《尼山书院碑》碑阴题名记所列官员均为益都路、滕州、邹县官员,济宁路、兖州与曲阜县官员无一在列~③。  相似文献   

14.
太太不上班     
同事老婆生孩子,同事却在外面出差。老实说那趟差不是非他去不可,我问他,得到天下男人都倍儿理直气壮的说辞——太太不上班了,我得找钱啊!不知为什么,近来不用上班的太太特别多,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我所有的亲戚姐妹,都不用上班,而忙于上街,不用打卡,而精于打扮。一位编辑朋友,"打卡"两字,听都听不得,满脸同情足以令我汗颜至死。更牛  相似文献   

15.
正"丁忧"也叫"丁艰",是古代官员享受的一种政治待遇:官员的父母去世后,该官员必须向朝廷递交离职申请,回到老家为父母守孝三年,这种行为古代称为"丁忧"。《尔雅》载:"丁,当也。"也即"遭逢、遇到"的意思,《尚书·说命上》中也有"忧,居丧也"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近来,一批火速提拔的年轻官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大多是"80后",工作后便不断升迁,有些几年时间已主政一方。因此有网友调侃说,他们才是真正的"父母官"——靠着父母升迁的官。当官智商不重要,情商也不重要,老爸是谁才最重要!  相似文献   

17.
张国庆 《北方文物》2020,(1):96-102
辽朝官员中虽然存在向当朝皇帝的"言谏"行为,但却没有实职性谏官。辽朝官员的"言谏"形式主要有"面谏"、"书谏"和"诏对谏"三种;"言谏"的主要内容分为:对皇帝不当言行的"言谏"、对皇帝错误决策的"言谏"、就不合时宜规制向皇帝的"言谏"、对皇帝用人失察的"言谏"以及遇法禁有乖、刑罚不当时对皇帝的"言谏"等几个方面。辽朝皇帝对待臣下的谏言最终是"纳"还是"拒",取决于多种因素。辽朝官员的"言谏"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规正了最高统治者的行政行为,起到了纠正已错、防患未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在湘西,有这么一个地方,由于自古地处湘、桂、黔交界的大西南的交通要道,从宋代开始干脆就被称作了通道县。不晓得当初取这名的官员是有多省事,信手拈来,倒也简洁明了,只是苦了一干见识不多的后人,不把此通道当彼通道看。一个传奇的地方大山深处的通道,正是连接湘、桂、黔的山间要道,有"自古华山一条路"那样的兵家必争之地的险要,  相似文献   

19.
"局分"在《番汉合时掌中珠》中指各官署中的低级职事吏员。它广泛使用在西夏各司之中,可以任职"局分"的吏员名称有都案、案头、司吏等。和金代不同,任职西夏"局分"的官员不强调出身,磨勘方式较为简单。"局分"一词的常用形式有局分人、大小局分人、局分处等,可以和其他官职名称连用。  相似文献   

20.
微博热议     
《环球人物》2013,(4):12
环球人物杂志V:"官员也有自己的隐私权,就像病人的病例是隐私,需要保护。"广东省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举行了预备会议,广州团的叶鹏志代表认为,向公众公开官员财产不一定是最佳方式。他建议采取随机抽检的方式公开官员财产,比如定期"摇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