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堪称是一个民主时代,民主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成为了整个时代的价值取向,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五四之前,民主基本上是少数知识精英的思想专利。五四时期,专制主义成为众矢之的,民主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民主与科学成为大批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广大学生对自由、平等观念的富有朝气与激情的宣传,更使五四民主主义思潮滚滚奔涌,一浪高过一浪。“五四”民主观念的普及程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当前,对“五四”民主启蒙思想进行回顾,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共和制度———“五四”民主的价值目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在饱含屈…  相似文献   

2.
正五四,五四!爱国的血和泪,洒遍亚东大陆地!雄鸡一唱天下白,同声击贼贼胆悸!爱国俱同心,壮哉此日!壮哉五四!…………100年前,年轻的北大激扬五四精神,引领着爱国青年前进的脚步;100年后,这首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旋律齐声唱响时,再一次见证了五四精神的传承。这首《五四纪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20世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常读常新的"五四",已伴随我们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一抹青春记忆。时值五四运动百年之际,我们以记忆史的整理与研究来纪念中华民族不老的青春记忆。五四记忆史之发掘和整理,在于追溯"五四精神"之初心,不忘"五四精神"之传承,启迪未来"五四精神"之发扬。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学术概念,"五四"在内涵上和外延上有着丰富的理解和阐释,"五四"概念之  相似文献   

4.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经久历史积淀的五四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舍身取义的牺牲精神、求真求实的探索精神以及破旧革新的创造精神构成的有机整体。五四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升华,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艳的底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是夯实"四个自信"的重要源泉。传承五四精神就是不断增强人们对其认同的过程,要以史实强认知认同,在重温五四经典中传承;要以事实强情感认同,在展示辉煌成就中传承;要以实践强行动认同,在解决时代之问中传承。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白话文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头戏,也难怪有人干脆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至1921年,白话文完全取代文言文取得了正宗的国语地位)。而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的世界语运动,就鲜为人知了。尽管如此,世界语运动在“五四”也引起了不少波澜,《新青年》杂志就曾于1916年到1919年,为此开展过一场历时三四年之久的大讨论。本文就“五四”世界语运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受挫原因进行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胜利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些学生运动的领导人,对取得这场运动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而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屈武,就是在当年的学生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屈武在“五四”运动中由于个人爱国激情的自然进发和历史的风云际会,成为站在“五四”运动潮头上的学生领袖,为“五四”运动写上了亮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来信     
他曾是一位旗手他被尊称为旗手之后,在中国文坛上享有了超过60年的至尊殊荣,他的作品无可争议地成为五四时期乃至新文化运动的巅峰之作。1949年之后,他的作品也无可争议进入中小学课本教材。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俗学人文学科的建设模式是一个历史概念,由五四文化模式和经济文化模式发展而来。钟敬文将五四文化模式引入我国民俗学高等教育,在高校中文系的格局中,创建了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同时在高校社会学的格局中,创建了民俗学,并从这里发展、成型和辐射,使之成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当代我国民俗学面临着五四文化模式所不能解决的世界文化多样性问题,也面临着经济文化模式不能取代的精神文化建设问题,因而要在以上所述两个模式的基础上,转向国家文化模式,促进我国优秀民俗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其成为保持国家文化主体性的特色要素。  相似文献   

9.
一“七·七”抗战的爆发,改变了五四以来中西文化发展的走向,在空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下,五四时期批判传统和思想启蒙的狂热,似乎成了过眼烟云,以胡适为代表的“西化”论主张,这时也显得迂阔而不切实际,成为过时之论,而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成为社会思潮的主导,从而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在这国难当头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东方文化派不失时机的利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创立体系,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殷海光(1919—1969),原名殷福生,湖北黄冈人。他出生于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自称“五四之子”,并以“五四后期人物”自居,一生皆以继承“五四”的精神和传统、追求民主自由为己任。尤其在台湾的二十年间,提倡自由主义,成为当时台湾知识界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1.
建国前后,北京和上海都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这两次活动都不仅仅是群众性的纪念仪式,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一方面号召继承"五四"革命精神,表达对现实服务的方向;另一方面则书写着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确证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以及对中国革命和即将展开的新中国建设的指导意义,即为新中国确立了一个新的思想坐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种以"五四"为中介而实质上是为了引导和塑造新思想的纪念活动方式,成为后来"五四"纪念的传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确立领导地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代史研究》2021,(4):136-150
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集中展示了新文化运动的制度之维,而此制度主要作用于教育界。以江苏无锡教育界为视域,可揭示五四白话文运动地方化的过程。尽管白话文观念在某些地方早已存在,但推行白话文成为国策,对地方而言仍有一定的突然性。而五四前地方教育界对国文教学实践与白话文价值的一般认识,使其对于白话文革新的理解在歧异迭出之余,亦在整体上呈现出某些倾向性。同时,表面空前剧烈的白话文革新,未能以行政强力保证其细致准确地施行,由此促成了地方内部各行其是的实践。经由地方能动性与制度的综合作用,趋新者设想的文言文与白话文并峙的过渡期,却成为五四后长期延续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又是一次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分为两个阶段,“五四”以前是启蒙运动的性质,“五四”以后启蒙运动又有新的发展,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它的主流。从五四运动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来看,无一不是昂扬着一种理性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张文秋,1903年生于湖北省京山县。1919年,年仅16岁的张文秋在“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下,冲破封建枷锁,与家庭进行抗婚斗争,随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师范就读,受到董必武、陈潭秋两位老师进步思想和渊博知识的教育和熏陶。她参加过学生运动、农民运动,1923年参加了粤汉铁路的罢工斗争和京汉铁路的。“二·七”大罢工。1924年加入青年团,1926年1月成为一名光荣的  相似文献   

15.
时至今日,“五四”一词早已内化为一种思想符号,其“内化”实由伴随现代中国时势转移而不断演变的“五四”话语所造成。这种历史现象意味着两层含义:其一,“五四”话语随时势转移而变换其意义,而意义的深度与广度则取决于“五四”话语对时势的阐释状态;其二,对“五四”历史价值的释义过程,实际上是“五四”不断被赋予意义、不断被追认价值、不断被叠加内涵的过程。那么,这一历史现象是如何生成的呢?也就是说,“五四”内涵的意义扩张,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的呢?考究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考索“五四”话语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思想界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欧战使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无遗,由此思想界对资本主义产生疑虑;另一方面,欧战促使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勃兴。这引起了思想界的深切关注,因此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并在五四时期成为思想界的一股洪流。  相似文献   

17.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元青 《近代史研究》2001,(2):130-169
五四运动前夕,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作为五四新知识界的嘉宾被隆重邀请到中国。在此后两年零两个月的时先里,杜威在中国各地巡回讲学,系统宣传了实用主义学说。由于该学说满足和适应了五四思想解放的时代需要,满足和适应了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理所当然成为广泛流行于思想化界和教育界的一股热潮,杜威也理所当然成为舆论界关注的焦点和受知识界比较一致欢迎的外国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实用主义热潮的推动下,相当一批学吸收了实用主义所包含的实证精神的营养,破旧创新,发展了中国现代实证主义哲学、中国现代史学等新型学术研究。同时通过对学制改革进程关键环节及新学制标准和内容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也成为新学制改革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好书大家看     
《神州》2010,(5):38-38
《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 作者:牛大勇欧阳哲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最具持久影响力,且富有争议的历史事件。为纪念这一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2009年5月北京大学以“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为主题.  相似文献   

19.
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蕪湖地区的广大工人、学生以及先进的知識分子积极响应和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这次运动沉重的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閥势力在蕪湖的反动統治。它是芜湖爱国民主运动发展的一次高潮,是安徽人民革命斗爭史中光輝的一页。一“五四”运动的前夕,安徽处于反动軍阀倪嗣冲的统治下;当时芜湖地区,倪  相似文献   

20.
更正     
《文物》2014,(12)
<正>《文物》2014年第9期《山东青州西辛战国墓发掘简报》、《论西辛战国墓裂瓣纹银豆》中有如下错误,在此向作者和读者致歉,现更正如下。(一)第25页,图五三的器物照片改为图五四的器物照片,图五四的器物照片改为图五三的器物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