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女子学校教育的肇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国 《史学月刊》2005,(4):123-125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延续,使得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在人们头脑中蒂固根深。“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直接导致了时至19世纪末叶的中华帝国尚无一所可供广大女性读书学习的校园。女性盲状态的普遍性,与中华民族拥有数千年明史极不协调的尴尬局面,终于在欧风美雨东渐的晚清时期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中国社会,女性基本上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近代欧风美雨的吹打和国势的衰微显露了传统科举制度的流弊,以改革科举为肇端,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改革之路。而"女学"的兴起与发展是教育近代化的直接后果,女性教育状况的变迁也是反映着教育的近代化状况。  相似文献   

3.
1915年《妇女杂志》的女学思想反映了女性开始逐步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女性开始获得和男性同样重要的家庭地位;教育是妇女谋生的先导。女学观所反映的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是近代中国女性时代转型的重要体现。但是该《妇女杂志》中的女学思想也存在其历史局限性。近代中国女性的全面转型,需要中国社会的整体演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倪欣 《神州》2014,(18):8-8
二十世纪初,越来越多接受教育的美国女性开始踏出家门。而此时投身西部的边疆女性如艾莉诺等亦得以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5.
夏坤 《黑龙江史志》2014,(5):293-296
女学的建立和女学事业圈的形成,赋予了女性新的社会身份,造就了新女性群体。晚清广州女性群体的产生有着具体的历史动因和发展脉络,女性群体的组织化过程体现了其社会网络的建构和地方社会的影响。变革图存的社会现实、女性主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觉醒、社会新兴阶层的崛起等因素都影响了由女学到女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女子教育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封建专制时代,“女子无学”成为传统文化一大特色。鸦片战争之后的民族危机,导致传统意识形态出现裂痕,促使部分士大嵎蛩嘉绞阶停鼋Т戳ⅰ1疚穆凼隽私看蠓蛩嘉偷脑蚣坝肱Р说膷关系,以阐明教育对女性发展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玉洁 《黑龙江史志》2013,(13):156-157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建立之初虽是传教士为了传播基督教,但却客观上为近代中国女子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近代教会女学兴起的背景及其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近代教会女学开创了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加速了中国女性解放的步伐,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蒙曼 《文史天地》2013,(4):18-22
"选"接班人,是中国几千年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独孤皇后与隋文帝"选"杨广的走眼,只是其中的一个注脚而已。在中国古代,说起强势的政治女性,大家首先会想到武则天。此人驾驭丈夫、控制儿子、治理国家,颠覆了我们关于传统女性三从四德的形象认定。不过,武则天虽然特立独行,但也绝非横空出世。在她之前,还有  相似文献   

9.
正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发现了敦煌藏经洞。当王道士开启这尘封千年的文化宝藏,让这旷世珍宝得以重见天日的时候,正值八国联军疯狂侵华之国难当头。他们从天津攻入北京,一路烧杀抢掠,给泱泱大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此时腐败的清政府像一棵被掏空了的枯树在这场风雨中摇摇欲坠,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往西安逃命。极具贪婪本性的西方"探险家"似乎已嗅到深藏沙漠腹地中的千年文物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女学的兴起与发展历程中 ,西南地区的云南由于民族众多 ,毗邻英属缅甸和法属越南 ,因而女学的产生和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以中国整体为理论视角 ,探讨了近代云南女学的产生、发展及影响。认为近代云南女学兴起于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最早始于教会女学 ,云南自办女学的出现推动了女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小学男女生同校及大学开放女禁使女子教育趋于完善。近代云南女学不仅培养了大批女性人才 ,还巩固了祖国西南边疆 ,加强了民族团结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传统社会的变迁。同时 ,与沿海和内地相比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近代云南女学也具有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小、类型复杂、总体水平不高等局限。  相似文献   

11.
自1844年第一所女学成立后,中国女学逐渐成为一个场域,其中,既展示了中西方权力的较量,亦呈现出中国男性知识人对自身力量边缘化的焦虑,以及中国传统女性文化在近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晚清画报成为展现女学这一场域及其中各种力量较量的主要视觉媒介之一.本文拟以晚清时期天津的几份画报为例,探讨近代女学视觉展现的议题.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画者往往在图像内绘制观者,以引导阅读者迅速将视线投向图像中心,达到读图之效果.而且,观者对于女学的凝视,不仅限于男性对女性的性别凝视,也有社会阶层和身份认同的差异,甚或也会成为中外权力关系的表现方式.同时,画者也经常以细腻的笔触,有意识地在二维图像内,勾勒出一个“内外有别”的空间,使得近代女学和传统社会性别规范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朱丽丽 《神州》2012,(30):1+3-1,3
史景迁先生编著的《王氏之死》一书通过描写普通妇女——王氏来揭示明末清初时期农村妇女的悲惨处境,小人物大历史是本书的一大写作特色。王氏虽已成为历史.但她却以另一种形式生活在当下,女性虽能经济独立,但却没能获得真正的解放,问题的关键在于盛行数千年的男权文化。只有重构道德标准和行事准则,形成一种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会文化和社会氛围,王氏才能真正的离去。  相似文献   

13.
《大公报》是中国迄今为止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在1902年,英敛之创办《大公报》之时,就以"开风气,牖民智"为宗旨,《大公报》也是当时社会中很有威望的报刊。提倡女子教育是《大公报》开风气,牖民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公报》创刊之初就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宣传。英敛之等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和宣传方法既宣扬了女子教育,又为后人办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在封建制度和儒家思想的统治之下,女性始终处于男性的附属地位。封建统治者一直宣扬着“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儒家教义,作为维系其社会秩序的思想基础。所谓“三从”,是指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三纲”是指“君为巨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女性从生到死,始终没有自己独立的社会地位和人格,思想言行受到束缚禁  相似文献   

15.
李冉 《神州》2012,(20):8
从《伤逝》里的子君到《寒夜》里的树生,她们的心路历程唤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这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都展现出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现代性"和"中国性"特征,但树生比子君更进一步。遗憾的是,两人最终都没有摆脱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启蒙思想家们形成一股巨大的用启蒙理性来根治由几千年人文历史积淀而成的国民"劣下之根性",培养国民的独立意识与权利自觉,重建国民的文化心理结构,造就一代具有崭新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伦理精神与行为方式的国民的"新民思潮"。  相似文献   

17.
各大电视台热播的《粉红女郎》成功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而"万人迷"的扮演者陈好,也因为"万人迷"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对象。"万人迷"成为了集美貌、智慧、独立于一身的现代都市女郎的代表,很多女性观众甚至觉得当今女性就是应该像"万人迷"那样生活。那么,现实生活中,陈好是不是"万人迷"呢?  相似文献   

18.
<正>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表现女性追求独立、自由主题的人,她的作品被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她的代表作《简·爱》塑造了一个出身寒微,长相平庸的、矮小的简爱,但她却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康凯斐 《江淮文史》2020,(2):138-148
正传统中国社会的女性,生下来就被贴上男性附属品的标签,她们是"父亲的女儿""男人的妻子""孩子的妈妈",离开这些身份,好像就没有一个独立的女性主体身份。这种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社会观念使女人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饱受各种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女性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早已被塑造成"宜家宜室"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史梅 《东南文化》2001,(11):57-59
清代中期,松陵独特的人文地理条件,造就了众多的才媛闺秀,她们创作了大量丰富多彩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