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秦汉以降,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图志的收集和编修工作都十分重视,目的是为施政提供各种确凿的依据。特别是宋代,辟设书局,遴选文臣,把编纂图志纳入了正常的议事日程,仅北宋间成书的各类图志即逾十余种。但由于年深日久,屡遭兵燹,其多数已泯灭无考,《元丰九域志》则是幸存者之一。不过,《元丰九域志》自成书后,曾几经增修。尤其南宋以后,又经翻刻传钞,故版本不一,内容详略各异,有称《九域志》  相似文献   

2.
针对读者提出的九域图志局设立时间的质疑,作者通过查找史料,还是坚持己说,即:九域图志局的成立是在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以前,很可能是在熙宁七年(1074年)。并指出朝廷修志机构最早出现在隋大业年间(605~616年)。  相似文献   

3.
志者 《巴蜀史志》2005,(6):33-33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的大型物图志《三星堆图志》近日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图志为正度8开本,320页,带封套、盒套,是目前出版三星堆书籍规模最大的一本,也是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拓展方志化思路所编辑的第一本大型物图志。  相似文献   

4.
正《舆地纪胜》卷37 《扬州·碑记》:"《大观九域志》,刘彦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59页)其《校勘记》[一二七]云:"刘彦:《校勘记》卷八:‘张氏鉴云:《九域志》非专记扬州,疑有误,按宋刘彦惇曾著《扬州图经》,‘九域’疑‘扬州’之误。但言刘彦者,以‘惇’字系光宗讳耳。"按:此为误校。宋徽宗崇宁年间诏修全国地理总志《九域图志》,也称《九域志》。为保证其书顺利撰修,曾令各地先行修撰本地地志献于朝廷,时各地所修地志均称为《九域(图)志》。  相似文献   

5.
1986年北京召开的《中国古代地图集》编审会议上,北宋《九域守令图碑》,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注目。经会议鉴定,确认它是迄今我国古代地图中,所见到的一幅年代最早,也较精确的以县为基层单位而绘刻的全国地图,决定编入《中国古代地图集第一集(战国——元)》。《九域守令图碑》的发现,丰富了我国地图史学的早期内容,证明我国古代地图绘制技术领先于世界。  相似文献   

6.
曾新 《岭南文史》2005,(4):18-24
古籍地方文献中所绘制或收载的地图,是古籍记载地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图经》为早期方志之一类,又称图记、图志,其体裁形式是以图为主,结合文字说明,北宋李宗谔称:“图则作绘之名,经则载言之别。”北宋末年起,图经、图志、方志基本上融合为定型方志,图经逐渐被定型方志所替代,但地图仍是方志中重要的内容。古籍地方文献中的这些古地图,不仅以渐趋科学的形式记载了地方历史地理的演变状况,而且以其注记包含了大量的社会人文信息,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2011年9月,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德阳三农图志》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德阳三农图志》编纂始于2010年3月,历时1年半完成;由卷首、概述、大事记、农业、农村、农民、附录七部分构成。采用述、记、图、表、录等体裁,以图、志为主,设中英文目录;成书约35万字近千幅图片。该志本着存史资政的原则,以图为主,图文结合...  相似文献   

8.
罗浮山志编纂始于宋代,南宋王胄《罗浮图志》是第一部汇辑详赡、体例完备的罗浮山志。明初陈琏《罗浮志》则是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罗浮山志,保存了一些王胄《罗浮图志》的原貌。作为现存最早罗浮山志,陈琏《罗浮志》体例上对后世山志的编纂影响深远;一些宋元文献因之得以保存流传,具有一定的辑佚校勘价值;有关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文献,对研究罗浮山宗教史也具有重要意义。回顾罗浮山志编纂史,对当下山水名胜志、旅游景区志的编纂均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严谨治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地方志即是中国伟大文化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编纂地方志。是中国独有的延续两千多年的优良文化传统。自宋大观九年(1107)朝廷设立九域图志局。国家正式确立官修志书制度以来。历代政府都把修志作为一种官职、官责。  相似文献   

10.
正在标点出版中的《续资冶通鉴长编》(下称《长编》),是南宋初李焘编纂的关于北宋一朝的编年史著作。原来总卷数为一千零六十三卷,包括《举要》六十八卷,《总目》五卷,《修撰事目》十卷。今标点所据是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并参校它本厘析而定的五百二十卷本,缺神宗、哲宗两朝的一部分和徽宗、钦宗两朝全部,尚存近五百万字。在有宋一代浩繁的史著中,是节以史料丰富、考证详博见称,实为我们研究北宋历史的一部宝贵文献。本文拟对《长编》作者及编纂情况作一简要介绍,同时希图澄清一些有关史实。  相似文献   

11.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是古蜀文化乃至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亮点,举世注目。《三星堆图志》是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拓展地方志文化思路所编纂的四川第一本大型图志。它的主要特点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三星堆图志》著录注重科学性,以“志”这种特殊的体例为统帅,分别由文物志、考古志、学术志三部分志组成,并将三星堆大事记作为附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日本元禄十二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翻刻元泰定二年(1325年)刻印的《新编群书类要事林广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乙集卷1"燕京图志"中有4幅图:京城之图(燕山府)(图一)、帝京宫阙(图二)、东京城图(金南京城图)和南京城图(旧应天府,金归德府)。此所谓"燕京图志"盖指京城之图(燕山府)和帝京宫阙两幅,东京和南京城图是附图。此卷目录后记云:"东京旧城宫室制度,已纂为图,刊于前卷,而金人所改东京、南京宫殿楼馆,有所损益,今将城壁图制刻于燕京图志之后,览者可以知古今之制不同也。"京城之图(燕山府)和帝京宫阙这两幅图,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也是唯一的金中都图。  相似文献   

13.
南宋方志编纂学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修纂人选、体裁、体例、编纂原则与方法,足以与章学诚等人的学说相媲美。在修纂人选上,主修者应具备君子之急与儒者之虑,要有修志之志;主纂者则被要求是"涉于学者",州学教授受到普遍重视。体裁上,志、掌故、文征三书已经出现,比较常见的是志、集并行,真德秀更提出志、集经纬关系的理论。体例上,纲目、史志二体成熟并完善,周应合提出史志体图、辨、表、志、传、拾遗的六体说。编纂原则上,有经世致用、以时续修、郡志宜详与近事宜详、文直事核与传信传疑、博观约取等主张。编纂方法上,时人提出了定凡例、分事任、广搜访、详参定、突出重点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方志近2000年的发展历史表明,方志从萌芽期到成长期再到鼎盛期,实质上就是修志制度逐步成熟的过程。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就曾诏令全国将“计书”、“地志”按时上报,交太史掌管。隋大业中“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创立了官方修志格局。唐代则更令全国各州府每三年一造图经,报送尚书省兵部职方。到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创置九域图志局,是为国家设局修志之开端,也是中国方志制度化的一个里程碑。正是在两宋时期,方志步入了成型期。  相似文献   

15.
指正《中国古方志考》《广西方志编纂史》中一些方志时代归属、类别归属的错误。两书认为《广西会要》《广西郡邑图志》属于通志类方志,无据可证。《广西方志编纂史》列举了21部唐代广西的图经,但事实上《邕州图经》等图经不一定是唐代的。两书对许多方志有所考释,但仍存在许多需要补充考释之处。将《邕管杂记》等列为方志类,是错误的,应为...  相似文献   

16.
在震撼世界的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前夕,由中共德阳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编纂的《“5·12”特大地震·德阳抗震救灾图志》(以下简称《图志》)于2009年5月6日出版。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99元该书以中山大学收藏的《杜凤治日记》为基础,考察了晚清州县官杜凤治的公务和生活世界,涉及主持考试、审理案件、教化地方、缉捕盗匪、管理省城、对外交涉诸方面,尤其关注州县钱粮催征和州县官的收支。对同治、光绪年间广东官员、官绅、官民的关系也有所梳理,着重探究州县官与士绅的合作与冲突。在内容上,该书详人所略、略人所详,提供了一些重要但未被充分注意的"细节"。  相似文献   

18.
法海寺位于密县老城西街路北,创建于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寺名为真宗所赐。咸平二年至四年(999—1001年),又在寺内建九级石塔一座(图一)。塔身镌刻莲花经七卷。元末之世,寺毁于兵火,惟塔独存。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和正德七年(1512  相似文献   

19.
诸葛忆兵 《文献》1998,(2):153-162
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九月,朝廷以新乐修成,赐名《大晟》,特置府建官.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慈溪市图志(1988—2008)》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特殊资料性文献。体例继承创新,是地方志编纂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范例,资料翔实、内容全面、足以后人征信,价值多元、有利于提升新编志书的社会影响力。其不足:一是个别标目欠规范,二是卷末未见"索引"。其图志的问世有利于二轮志书地图编纂的规范,对于新编图志的编纂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