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汉遗存     
《文博》1997,(3)
作为秦汉两代政治、经济的中心区域,陕西共发现遗存4500余处,远远超过了其他时代;其中关中地区最多,约占总数的55%;陕北和陕南分别占32%和13%.这些遗存主要包括城邑、宫殿、长城、水利、交通、仓储、作坊等遗址、各类墓葬以及石刻、文物出土点等,不仅类别丰富,一些遗存规模大、规格高,分布范围也空前扩大至全省97%的县(区).  相似文献   

2.
<正>魏晋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发展、大变革,民族大融合的阶段。这一时期各种文化空前交汇杂糅,形成了"自由开放,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创造出精彩纷呈的物质文化,改变了秦汉以来中国汉文化传统,为隋唐大一统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邺城遗址及其周边的北朝墓群是这一时期河北地区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该地区是曹魏至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东部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中心,这些遗存的发现对于魏  相似文献   

3.
隋唐遗存     
《文博》1997,(3)
陕西作为中国鼎盛时期的隋唐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存于地上地下的遗迹、遗物十分丰富.迄今,已发现各类遗存1600余处.包括城邑、宫殿、寺观、作坊、窑炉、水利、桥梁等遗址和墓葬、窖藏、石窟寺、造像碑、摩崖、佛塔及碑碣等.其中,以京畿地区的关中数量最多,约占88%;陕北、陕南各约占8%和4%.  相似文献   

4.
60年来四川考古紧紧围绕着古人类、文明起源、区系类型、文化谱系、地区性文化特征,在古人类与石器时代文化的探索、巴蜀先秦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初步构建、秦汉及其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墓葬特征,以及科技、艺术考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5.
夏、商遗存     
《文博》1997,(3)
陕西夏、商(含先周)时代文化上承龙山时代,下启周王朝的建立,是将中国西部的周文化推向中原的过渡阶段.迄今,全省已发现遗存240余处,陕北、关中和陕南分别占51%、41%和8%,远少于龙山时代和西周时期.其原因,可能与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较为复杂,正式发掘的典型遗址相对较少,一部分遗存较难确认而混同与其前、后的时代有关.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黑龙江抚远县亮子油库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采集获得了一批石器和陶器。石器主要有石核、石片、石镞、网坠等。陶器均为陶片,根据其器物特征及与周边考古材料对比,可区分出四个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即新石器时代遗存、两汉时期遗存、南北朝—隋唐时期遗存、辽金时期遗存。  相似文献   

7.
关中乃金石渊薮,惟传统则往往重唐以前而轻宋以后,这自然是与其在秦汉隋唐间的历史文化地位相关.秦汉去今已远,且刻石之风未尚,然隋唐犹逝逾千年,久远湮沉之碑版,同样如星凤而稀以为贵,故有墓志之出土而不以为奇,但见碑版之重现而注目有加.笔者尝两度访碑澄城,于此三辅之左冯翊名县得见新出唐代墓碑一通,乃睿宗文明元年(684)刻立之<西州司马吴信碑>.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对南京、洛阳一带的考古资料,成都十二桥遗址隋唐文化遗存中的几件瓦当作品均可判定为南朝时期的遗物,其对于探索六朝之际成都的历史与文化面貌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9.
西江流域是岭南东周时期青铜文化遗存较集中的地区,青铜器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兵器和工具的组合及摆放位置、本地化的铸造技术、器物群的多种文化因素组合三个方面.当地的土著居民应该是这些文化的主体创造者,他们就是战国秦汉时期的"南越"等土著民族.  相似文献   

10.
《四川文物》2009,(6):19-31,F0003
60年来四川考古紧紧围绕着古人类、文明起源、区系类型、文化谱系、地区性文化特征,在古人类与石器时代文化的探索、巴蜀先秦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初步构建、秦汉及其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墓葬特征,以及科技、艺术考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孔明河遗址位于贵州省贞丰县境内的北盘江畔.发掘证实,该遗址的文化遗存分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中期、战国秦汉等不同时期.其中,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存内涵丰富,存在大型石器制造场,是北盘江流域同类遗存的典型代表.该遗址的发掘,为深入研究北盘江流域史前时期的石器加工技术及过程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对于深入认识北盘江流域的古文化面貌、构建该地区古文化的年代序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池遗址系秦汉畤祭考古遗存的重要发现,时代与文化属性明确,遗迹内涵丰富,是与古文献记载吻合、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秦汉"祭天"场所。本文全面回顾雍畤遗存探索历程,阐述血池遗址发现背景及其性质与内涵,结合整体布局并对血池遗址选址、年代、属性、祭祀对象、祭祀礼仪传承发展、祭祀马牲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周笑岩 《中华遗产》2005,(4):156-156
居延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额济纳河流域,堪称“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辉煌篇章的大漠明珠”。目前在遗址区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城址遗存13座,有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细石器的遗存,有秦汉以来的长城烽燧和防御性城址,还有大量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14.
略论怪异动物纹样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陆续发现少数民族文化遗存,特别是相当于东周至秦汉时期的文化遗存有较多发现,为研究古代北方诸族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根据目前发表的资料,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遗存中以丰富多彩的青铜器及金银器最具特色。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装饰各种动物纹样,其中以各种姿态的动物及动物相斗、猫科猛兽捕捉食草动物的题材为大宗,具有浓郁的草原文化气息。以往,人们将这类青铜器称  相似文献   

15.
西周遗存     
《文博》1997,(3)
陕西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西周王朝政治、经济的中心区域.目前,全省已发现西周遗存1100余处(其中少量遗存的时代可能略早或略晚于西周),远多于其前的夏、商时期,其中关中地区约占总数的77%,陕北和陕南分别占17%和6%。在关中,西周遗存密集地分布在渭水及其支流泾水、汘水、雍水、(氵韦)水、畤沟河、美阳河、漆水、沣水和洛水流域,并呈现出自东向西数量猛增的分布特点(其遗存数,关中西部的宝鸡地区是关中东部渭南地区的10倍以上)。考古资料显示,这一时期的聚落遗址一般包括有居址、生产区和族墓地,一些大的聚落可能是西周畿内的诸候国或各级贵族的采邑.  相似文献   

16.
北魏(386—534)是由鲜卑族拓跋部所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中国北方长达149年,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链条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期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了秦汉与隋唐两个文化高峰期 北魏正处于这两个文化高峰期的低谷.魏晋南北朝经历了长达400余年的分裂和战争,中华民族的文化并没有因此而断裂和毁灭,而在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得以延续和发展,其中北魏政权做出了不可混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陕西的秦汉考古工作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肩负巨大的历史重任.据20世纪末统计,全省范围内共发现早期秦、秦代和汉代文物遗存达5300多处①.五十年来,经过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重点围绕着秦都雍城、秦都栎阳、秦都咸阳、秦始皇陵、汉长安城、西汉十一陵等开展了大规模、密集型的调查、勘察和发掘,同时对遍布全省各地的其它秦汉遗存也做了大量考古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8.
大荔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有距今二十万年左右的“大荔人”,一万年左右的“沙苑文化”,又是商、周时期占(tong)国,芮国和大荔戊国活动的重要地区。秦汉以至清代,历为左辅重镇,州郡要地,控三河之会,当秦晋要冲,经济繁荣,地上地下文物遗存丰富。但由于历史的种处原因,历代对地面文物的破坏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气候变迁对于以农业为主体经济形式的古国,无疑是可以导致历史文化环境显著变易的重要因素。考察秦汉时期的文化遗存,可以发现气候条件的变化确实曾对历史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气候条件的作用,对于秦汉时期的许多历史文化现象,或许可以得到更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作出更合乎历史规律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蒲河、茹河交汇处的北石窟三角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积淀丰厚,早在更新世时就有各类脊椎动物在这里生存;后来成了古人类在黄土高原生息繁衍的乐土;秦汉以后,成为网状丝绸之路在陇东一个重要的节点;北魏以后,不断开凿石窟;各代生土建筑、古墓葬和其它文化遗址众多,本文在认真分析、总结前贤对该区域文化遗产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几年的亲身调查情况,在这一区域又发现了多处文化遗存,因此觉得很有必要对北石窟寺区域历史文化遗存作以总结,以不断丰富我们对该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也可为该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规划、考古发掘与研究、开发利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