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跳“目脑”,有四人领舞。他们身穿长袍,头戴羽冠,冠上羽毛是孔雀毛和鸡毛。领舞人冠上为什么要插羽毛呢? 传说,古时候,景颇族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也没有“目脑”。有一次,太阳国的太阳王,在金碧辉煌的王宫里举行盛大的“目脑”舞会。太阳王命大巨们到大地上邀请百鸟到太阳宫参加“目脑”舞会。地上的百鸟穿上节日的盛装,熙熙攘攘来到太阳宫的大厅里,轻歌漫舞,跳着跳着,就学会了“目脑”舞。“目脑”舞会结束时,太阳王设宴招待百鸟。宴后百鸟告别了太阳王,飞回大地。途中它们在木(石匕)胜腊崩的祥信阳河旁休息时,看见一棵生意盎然、高大茂盛的大青树,树上结满累累果实。百鸟看到树上的果实,万分高兴,忘记了几天来跋山踄水的疲  相似文献   

2.
瑞丽县座落在祖国西南边陲,全县人口六万二千多,傣、景颇、傈僳、崩龙等少数民族占一半以上,三面与缅甸接壤,境内外边民同属一个民族跨界而居,通婚互市。因此,大力发展边疆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瑞丽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文化,民间文学十分丰富,急待整理研究。为此,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帮助下,经县委批准,于一九七九年三月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瑞丽小组”,正式开展工作。这个小组,除了在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纵歌”等传统  相似文献   

3.
王爱军 《环球人物》2013,(25):86-88
酒量很大从来不醉,受贿布匹从不肯用魏晋时期,山涛、嵇康、阮籍、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吟诗作赋,他们蔑视礼法,崇尚放达,世人称为"竹林七贤"。在这七贤之中,山涛被尊为"老大",这不仅因为他在7人中最年长,更因为他的风神气度无人能比。  相似文献   

4.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关于"夜草为灰"一语的解释值得商榷,时贤的一些解释也不尽可靠,"夜草为灰"的"夜",应读为"燕",意思是"烧",此语的意思是烧草为灰.  相似文献   

5.
《文物》1986年第7期刊载了《云南剑川鳌凤山墓地发掘简报》,发表了丰富的资料。由于工作关系,我曾了解一些有关墓地的情况,现补充如下,以供读者参考。原简报称墓地所在的山名为"鳌凤山",但该山当地白族语自古相沿称为"由之等",译为汉语为"松子头",盖因古代山头多生松树(现已无存)而名。地方上白族语称松为"由",又白族语称羊也近于"由"之音,故此,从古到今,讹将此山名通写为汉字  相似文献   

6.
"语"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出于实录,最早出自史官的"记言",是早于"六经"而出现的。长时期内,"语"文体发展并不成熟,一直到《国语》的结集成书,"语"作为一种文体才完备起来。《国语》主要记君臣之政治得失,这种取向对后代影响很大,形成正史中的"国语家"。"语"在发展分化中,实录性质有所减弱,多少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意志。诸子书最初多采用"语"体,被称为"百家语"。先秦时期,对文体的界定相当模糊,在"语"这个宽泛的文体里,可以说,"谚语"、"俗语"是其剪裁,"事语"是其流变。近年面世的上博简《曹沫之陈》竹书对于我们认识"语"文体很有启发意义。作为篇题的"陈"字,应该如本字读,不必假"陈"为"阵",以牵强于军阵之意。题为《曹沫之陈》,正是曹沫陈述之语的意思。《曹沫之陈》见证了古代"语"文体的发展演变,是早期"语"文体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7.
"阿堵",是六朝和唐时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世说新语·巧艺》载:东晋时著名画家顾恺之画人像,有时画了几年都不点眼睛。别人问他为什么,他指着眼睛回答道:"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  相似文献   

8.
"阿堵",是六朝和唐时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世说新语·巧艺》载:东晋时著名画家顾恺之画人像,有时画了几年都不点眼睛。别人问他为什么,他指着眼睛回答道:"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  相似文献   

9.
《輶轩语》为近代著名教育活动家张之洞所撰。光绪元年(1875),张之洞督学四川,此书是为诸生、学僮"举业"而作,分"语行"、"语学"、"语文"三篇,先行后文,重在讲读书治学之方法,其书名之所以叫"輶轩语",是"取扬子云书輶轩使者绝代语释之义"。此书集中体现了张之洞早期德育为体,智育为用,恶公羊,兼汉宋,以及"经世""务实"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陈士平 《黑龙江史志》2013,(12):26-26,37
<正>辽金时期的哈尔滨地区是生女真完颜部繁衍生息的地方。女真部落有个"霭建村"就在今哈尔滨东郊巨源镇的小城子古城。女真语"霭建"出自《金史》,清朝乾隆年间武英殿版本将女真语"霭建"错译为"阿勒锦"。上世纪80年代以来,"阿勒锦"被设定为哈尔滨的语源,因此,破译女真语"霭建",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经多年研究,破译了女真语"霭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列举了唐朝民众或低级胥吏申报、申辩文书中的几种不同的"保证语",主要有:一"求受罪""求受重罪""求依法(准法)受罪";二"求受违敕之罪";三"求受重杖十下""求受重杖廿"下等三种不同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保证语"与时代有一定关系:从开始时的战战兢兢,到"依法受罪"的踏实;"求违敕之罪"告诉我们在律令格式之外还有"违敕罪";"求重杖"若干告诉我们"重杖"已经成为实际刑罚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了。民众依据不同时期的刑罚标准采用不同的"保证语",所以虽然在某一时期看起来"保证语"是套话,但从整个唐代看去,"保证语"则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刑罚的变化,并且非常底层地反映了民众所具有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2.
西周晚期的师■簋铭文有"弗叚(ke)组"一语,应释读为"弗可沮",为自勉之辞,表达作器者不懈怠、不废止的谦慎态度。在西周器铭中,这种用法的"叚"与"弗敢■(沮)""弗敢且(沮)"的"敢"都用作助动词,表示谦慎态度,但"叚"比"敢"的语气弱。按此,禹鼎等铭中"弗叚望(忘)"之"叚"也应读作"可",即"弗可忘"。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经常听课,特别感慨于我们老师的"精业",课堂中,老师们十分注重教学的细节,追求教学的精致化,从课堂每个教学环节到教学时间的控制,从过渡语到评价语的设计,甚至从问题的设计到回答问题的学生均安排得"妥妥帖帖",课堂完美得如同一个舞台剧,步步为营,按部就班,师生都成了其中的表演者美则美矣,但精致中却失去了语文的灵动,看不到课堂的活力,学生成了固定程式中的一个符号。有人说,语文是博大精深的,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  相似文献   

14.
《文史天地》2015,(1):93
"四海之内皆兄弟",语出《论语·颜渊》,司马牛见别人都有兄弟而自己没有,很忧愁,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对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现代汉语词典》对"四海"解释为:现今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这种解释有些牵强。这其  相似文献   

15.
苑香红 《黑龙江史志》2013,(21):156-157
人们普遍忌讳用的词之一就是"死",凡是谈及与"死"有关的都常常用委婉语来代替,如《尔雅译注》1.173例。在各种"死"的讳称中有表达生者对死者的感情的,也有表示死亡的方法的,最重要的是能让生者联系起自身,从而致思与关怀自己的死亡,使生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是民风民俗的展现,更蕴含深刻的文化意韵。目瑙节作为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景颇族集宗教、心理、历史、艺术、伦理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的代表。从对景颇族节日文化的探析中可知,节日中的文化是多元表达的。  相似文献   

17.
名人与春联     
春联历史悠久。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表示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曾挥毫撰写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亲自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语对偶工整,含义明白,而且首尾二字连起来便是"新春",很适合春节的气氛。据考证,这是我国第一副春联。  相似文献   

18.
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和语用学理论,对行政公文"通知"几种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信息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一种不同类型的"通知"语篇的信息等级分布情况都有自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正老诗人苗得雨说,民谣中有一种"颠倒歌",叫"小孩子语",也就是童谣。譬如,"蚂蚁过河踩塌了桥,葫芦沉底碌碡漂,花椒树上结樱桃"。"颠倒歌"相当有意思,宛如用一段炊烟抹黑了脸,让人哭笑不得。"颠倒歌",是一种将事物倒转过来的游戏,是一种思维穿越而来的幽默态度,是一种无所不能的另类情趣。  相似文献   

20.
姚曼波 《文献》1999,(1):90-107
"孔子作《春秋》",是至今争议不休的疑案.汉代以来的经学家多信奉孔圣人作"春秋经",至近人范文澜、卫聚贤等仍固守其说;而有唐以来疑古派刘知几以"惑经"首先发难,王安石称"春秋经"为"断烂朝报",朱彝尊《经义考》引宋人刘克庄语,认为"《春秋》,史克之旧文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