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传说金沙江只有上游产黄金,那里住着一位神仙,是上天派下来挖黄金的。他每天挖呀挖呀,挖个不止。一天接一天,一月又接一月,一年又接一年,挖出的金子一堆连着一堆。一天,天上派了另一位神仙,来检查他究竟挖了多少黄金。挖金神仙向检查神仙说:“我的老母亲活在人世间,这几年也不知她  相似文献   

2.
神仙是道教的基本观念。先秦以降的神仙观念和神话传说为道教神仙小说的出现提供了思想的资源和丰富的素材。道教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与神仙观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由散到整,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又受到了神仙观念的影响,小说与中国古代神仙仙话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在对神仙体系的构建中,小说功不可没,它对神仙人物的定型化、丰富化以及神仙观念的普及化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吸收了丰富的神仙思想及其象征性元素,并对之进行了想象性和艺术性的再创造,拓展和深化了神仙思想的审美尺度和思想内涵.曹雪芹借仙山、乐园和游仙等神仙思想及其信仰的各种文化因子,建构了全书整体的叙事框架和结构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情感氛围和价值取向.在对待神仙思想的态度上,曹雪芹既批判了神仙思想中虚幻、荒诞和偏颇的成分,也对神仙思想所倡导的独立自由的精神世界充满向往,成为其塑造环境和人物形象的内在动力.《红楼梦》既赋予神仙思想以审美色彩,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价值.曹雪芹吸收神仙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进行创作与民族文化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5.
“神仙考验”是传统民间故事中十分常见的一个类型。通常是说某个神仙为了考验凡人,故意设计一系列难题,既可能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也可能是几乎无法抗拒的金钱美色诱惑。故事结局有两种,一是此人通过考验,于是他成了仙,或是他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是此人没能经受考验,后悔莫及。有时候,故事采用二元对立的手法,让两个凡人同时接受考验,一人通过,一人失败。  相似文献   

6.
王昌焕 《史学月刊》2000,(4):118-124
唐人喜神仙。唐代有作为的皇帝都信神仙,到处寻求丹药,以求长生不死;朝廷中的官和读书人也信仰神仙,特别虔诚,甚至达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一些宗室贵族、武将、宫人和平民百姓,也十分信仰神仙。有唐一代,神仙信仰广被社会,深入人心,成为鲜明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7.
袁进 《岭南文史》2005,(4):16-17
“沧海桑田”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成语神话故事,用此形容事过境迁及环境巨变。这个神话故事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编撰的《神仙传一麻姑》(《神仙传一王远》也有类似描述)。书中有两位神仙王远和麻姑的对话,其中神仙“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麻姑说她自上次见到王远以来,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经过漫长的岁月,这则神话故事衍变成了人们常用的成语,也简称“沧桑”。  相似文献   

8.
宋奕  才云 《中华遗产》2006,(4):50-59
张志华:越王剑牵出的平粮台古城 淮阳县城东南八里外的一片近百亩的土台被乡民们称作平粮台。有人说这片高出地面五六米的高台是当年包公”陈州放粮”时筛砂子的地方,也有人说这里还埋藏着更加久远的故事。据老人们讲,虔诚的人若在这里烧香祭拜.便可以向神仙”借”到盘子和碗之类的器物。然而对神仙的敬畏没有阻止大朱庄的村民们在上个世纪70年代把这片土台子变成砖窑。那时.邻近的大朱庄有四个生产队.它们在平粮台各占一角,建窑挖土烧青砖。随着取土过程中泥土被一层层地拨开.一些陶片和铜器裸露了出青砖。  相似文献   

9.
李贺是一位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在他短促的生命中,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他蜗居到自己所建构的阴冷的鬼蜮世界,描鬼说怪,谈坟说墓,同时又幻想着神仙世界的圣洁与美好;他以“皇孙”身份自夸,并积极谋取功名利禄却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同时被压抑的性爱无处宣泄,只有通过香词艳语来表达。其变态心理的根源是:恋母情结、仕途多舛、楚陶文化的熏染。  相似文献   

10.
曹植人生后期对神仙方术思想地自觉接受,使其文学观表现出不同于前期的嬗变特征。分析表明:曹植前期主要是对儒家文学观的接受,同时客观上受到神仙方术思想的潜在影响。后期因其神仙方术观的确立,他的文学观表现为:在前期儒家文学观的基础上,从重实录嬗变为对庄骚理想与浪漫风格地追求,其文学观真正走向丰富与成熟。也实现了对建安魏初文学的重大完善和突破。  相似文献   

11.
去岁中秋月影圆,骨肉同居何欣然。婆婆桂蕊争欲折,仰视青光浮远天。广寒何处会神仙,空教逸气凌云烟。今年客里中秋节,雾起云消递相接。况逢苦雨火连绵,乡心破碎为谁说。  相似文献   

12.
李为香  杨轶男 《沧桑》2010,(2):144-144,147
明清时期道教的发展呈现出较为突出的民众化趋势。在神仙功能上,唐宋以来道教的救世度人的群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清道教所崇祀的神灵,均与民众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帮助人们解脱现实苦难,诸如关帝、送子娘娘、八仙等等。这一民众化过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民众的功利性心理需求,从而为神仙信仰赢得了更深层的民众心理基础。神仙功能的民众化既是对明清时期社会动荡的积极应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同时又有利于中国文化的统一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山东洗砚池晋墓出土青瓷胡人骑神兽器物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同类器物,皆为西晋时期南方越窑所产的青瓷精品,其性质为烛台,东汉以后世家大族与士大夫对蜡烛的普遍使用是此类精致的青瓷烛台流行的时代背景。胡人骑神兽造型在东汉时期的器座、画像上已经较为常见。汉晋时期流行的神仙信仰中以西方的昆仑和西王母为中心,同时早期佛教也附会入西方的神仙信仰中,胡人也被看作与西方的神仙信仰相关,有些被表现为仙人。  相似文献   

14.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人物,其最初的形象为士人和医师,其后逐渐地向神仙和汉室忠臣两种形象演变。他本是以行医为业的士人,因医术高超,在政治和经学上未有建树,被史家归为方技,后世遂沿袭其说,偏重于他的医师形象。其神仙形象最初主要由医师和道士群体所塑造,后因不同区域和群体的社会文化环境差异而被进一步复杂化。华佗拥刘反曹的忠臣形象则主要受宋元以来民间以蜀汉为正统思想的影响,由士人和民众共同塑造而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华佗形象的演变反映了文化记忆的复杂性及其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杨瑾 《四川文物》2008,(2):73-77
本文对南朝墓壁画的羽人、神仙形象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着重探讨了南齐墓壁画中羽人和神仙的特点,反映的观念及其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中角色分为神仙、凡人、妖魔三类。其中神仙这一群体数量庞大,其饮食内容丰富,且具有珍奇性、世俗性、等级性、宗教性等特色。结合文本来详细分析神仙群体饮食的内容、特色,能够感知到明代社会宗教、文化、物质等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7.
萧衙的反思     
也许,只有在身陷囹圄之时,萧何才能对自己进行一番比较深刻的反思?对于刘邦来说,无论比功勋、比忠诚、比资历,谁能与相国萧何媲美?比功勋,他与张良、韩信同为汉初三杰,然而韩信不久就因“谋反”之罪而伏诛了,张良则声称要“从赤松子游”,跳出宦海,学习神仙之术去了。天下平定之后,“群臣争功,岁余不决”,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道教的发展呈现出较为突出的民众化趋势。在神仙功能上,唐宋以来道教的救世度人的群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清道教所崇祀的神灵,均与民众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帮助人们解脱现实苦难,诸如关帝、送子娘娘、八仙等等。这一民众化过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民众的功利性心理需求,从而为神仙信仰赢得了更深层的民众心理基础。神仙功能的民众化既是对明清时期社会动荡的积极应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同时又有利于中国文化的统一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萧衙的反思     
沈淦 《文史天地》2012,(1):78-79
也许,只有在身陷囹圄之时,萧何才能对自己进行一番比较深刻的反思?对于刘邦来说,无论比功勋、比忠诚、比资历,谁能与相国萧何媲美?比功勋,他与张良、韩信同为汉初三杰,然而韩信不久就因“谋反”之罪而伏诛了,张良则声称要“从赤松子游”,跳出宦海,学习神仙之术去了。天下平定之后,“群臣争功,岁余不决”,  相似文献   

20.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儒、道是在中国固有的文化资源上得以形成,而佛教则是由外域"引入"的一种文化资源。本文旨在分析两种文化在附会与碰撞过程中,佛教何以被中土人士误解为一种神仙方术,与黄老并列,从而形成了早期佛教入华时的神仙化特征的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