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阳文史》2008,(6):91-91
近代日本人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很奇怪,一部分人是为了本国的目的破坏中国革命,但也有不少仁人志士对中国革命效力甚伟。比如著名的宫崎寅藏。  相似文献   

2.
去春,日中友协(正统)奈良县本部名誉会长北山康夫教授,把他珍藏多年的宫崎寅藏主编的《革命评论》,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访日代表团转交给我。这绝不是个人之间的馈赠,而是反映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为了对北山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为了让国内读者更多地了解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我想借《文物》一点篇幅来介绍宫崎寅藏与《革命评论》。  相似文献   

3.
1905年7月孙中山到达日本横滨。经日本友人宫崎滔天的介绍,在东京与黄兴首次会晤,相约将分散的革命力量,建立一个有组织的革命同盟团体。7月30日由孙中山、黄兴邀约各省革命志士代表七十余人,在东京赤坂讨论筹建新的革命组织团体,经共同讨论后新团体定名为“中国同盟会”,并决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相似文献   

4.
程家柽是中国同盟会的发起者与重要领导者。国民党元老张继曾评价说,孙中山是革命的倡导者,黄兴是革命的实行者,程家柽是革命的组织者,其作用可与孙、黄并列。然而,程家柽的光芒却远不及孙、黄那么耀眼。由于他长期在清廷营垒里进行地下革命工作,他在辛亥革命前后的...  相似文献   

5.
沈淦 《钟山风雨》2013,(2):46-47
1905年8月20日,旧历乙巳年七月二十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黄兴任执行部庶务,负责协助总理主持工作.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纷纷加入同盟会,其中尤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研读军事的留学生最为踊跃.入会者都要签署一份由孙中山拟订、黄兴与陈天华审定的盟书:  相似文献   

6.
还在1887年,有志于改善亚洲人民境遇的日本志士宫崎寅藏,首次会晤孙中山,当他听到孙中山“为了中国苍生,为了亚洲黄种人,为了世界人类”而兴起革命军的抒怀后,不胜惊叹:“孙逸仙实在已接近真纯的境地。他的思想何其高尚,他的见解何其卓越,他的抱负何其远大!而他的情感又何其恳切?在我国人士中,象他这样的人究竟能有几人?他实在是东洋的珍宝。从此时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研究,是半个世纪以来人物研究中举世瞩目的一大课题。远在1896年,孙中山刚以革命家为世所知,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就将孙中山的自传编入《中国人名词典》之中。随后又有日人宫崎寅藏所撰《三十三年之梦》以及黄中黄《孙逸仙》的出版,进一步介绍和评论孙中山。1912年,列宁发表了《中国的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8.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黄兴任执行部庶务,负责协助总理主持工作.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纷纷加入同盟会,其中尤以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研读军事的留学生最为踊跃.入会者都要签署一份由孙中山拟订、黄兴与陈天华审定的盟书.  相似文献   

9.
建国近四十年来,对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虽有了显著的进展,可是对柏文蔚这位历史人物的研究却做得很少,研究成果不多。柏文蔚是孙中山的革命战友柏文蔚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尽管籍贯一北一南(分别籍属安徽省寿县和广东省中山县),年龄悬殊10岁(分别诞生于1876年和1866年),但由于处身在同一历史时代中,柏文蔚又是孙中山之革命大纛下的一泣重要战士,而成为孙中山的革命战友。他自1905年在南京参加中国同盟会,至1925年孙中山逝世,整整20个年头,长期追随孙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债券是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孙中山在海外首次发行的筹响债券.凡是介绍孙中山革命历程的书籍,一般都会提到它。  相似文献   

11.
凌以安 《古今谈》2004,(2):25-26
光复湖州立过功 沈谱琴(1873-1939),名毓麟,湖州菱湖区竹墩乡人。富有家资,曾在湖州东城门口自建花园住宅(现为东街集贸市场址)。1905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即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和湖州籍同盟会会员陈英士、张静江、戴季陶等过从甚密。回国后,又  相似文献   

12.
中原大战李何结仇 何成濬,字雪竹,1882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随县(现随州市)厉山镇附近的一个地主家庭,1902年在武昌两湖大学读书期间,结识了黄兴,1904年公派日本学习军事,1905年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1908年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第五期毕业回国。辛亥革命爆发后参与组建南京临时总统府,任陆军部副官长,是国民党军政界元老,曾随孙中山、黄兴参加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后又得到蒋介石的重用,是国民党“三大”以来的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曾两度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武汉行营主  相似文献   

13.
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1906年秋冬间,孙中山和黄兴、章太炎等制订了武装反清的《革命方略》,规定组织国民军,“覆彼政府,还我主权”。按照孙中山的设想,“欲先取中国南部数省为根据地,然后进窥北部。故猛着先鞭于粤桂滇三省”。  相似文献   

14.
一、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冯祖贻同志所撰的《1913—1916年孙中山与黄兴关系的剖析》(载《贵州社会科学》1986年第12期)一文,在论证1913年3月“宋案”发生后,孙中山“主张以武力对付袁世凯”,其“革命坚定性”“是黄兴难以比拟的”时,主要引用了孙中山在此事过去两年后写给黄兴的信和10年多后的演说,以及陈其美于1915年春写给黄兴的信,作为依据;而在说黄兴“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主张法律解决”时,却主要引用了黄兴当时发出的《讨袁通电》等,作为自己评说的凭证。  相似文献   

15.
程慧 《文史精华》2011,(8):46-49,1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有了统一的组织、纲领和行动计划,但它的内部却很不一致。它的领导成员分别来自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不同的地方革命组织。他们曾因革命理论、策略路线、思想看法,乃至个人做事风格的不同。在中国同盟会内产生了矛盾和纷争,并最终演变成了两次声势浩大的“倒孙(中山)”风潮。  相似文献   

16.
1914年,蒋介石曾有过一次鲜为人知的东北之行。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复员整军会议上的演讲中说:"记得我在民国三年到东北去考察的时候……我在日本人的掩护招待之下,在东北的满洲里、哈尔滨、长春等地,住了三个月。"那么他当年为什么要到东北,在东北又做了些什么,于他的人生又有什么作用,以致让他在事过30年后还念念不忘呢?受命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终因力量悬殊以致革命失败,孙中山、黄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章士钊是一个特殊人物。他早年参加反清斗争,在段祺瑞执政府中担任过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执政府秘书长。章士钊与袁世凯、段祺瑞、孙中山、黄兴、陈独秀、毛泽东等都有交往。孙中山曾说他“行严矫矫如云中之鹤,苍苍如山上之松,革命得此人,可谓万山皆响。”  相似文献   

18.
黄兴在辛亥革命时期虽然主要是在国内从事革命活动,但他仍然重视发挥海外华侨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他在同盟会成立的过程中和成立以后,协同孙中山为动员、组织华侨支持和参加革命斗争做了大量工作,从而使黄兴的革俞活动与华侨的爱国革命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峥嵘 《文史春秋》2007,(9):27-31
本文介绍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越南华侨中的革命活动,以及越南华侨对祖国的民主革命所作出的贡献。孙中山先生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把华侨作为依靠的力量。他以巨大的革命热情,积极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思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他最早认识到没有办法依靠满洲人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实现现代化。孙中山的伟大,还在于他不仅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机缘巧合让他始终不渝坚持了十七年,奋斗了十七年,终于通过辛亥革命证明了他的先知先觉。那么,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是不是像过去很多年说的,仅仅是因为他在李鸿章那儿碰壁,没有进入李鸿章的幕府,没有进入体制呢?显然不能这样功利性地理解。这是对民主革命先行者的亵渎,是对历史事实的误读。本文从政治史角度解读为什么是孙中山而不是别人产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革命思想的外部原因,以期寻找孙中山革命思想起源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