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刘光第先生是四川省富顺县人,乃清末“戊戌维新”变法的志士,同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康广仁等遭慈禧杀害,尔后称为“戊戌六君子”。刘光第先生遇难之后,灵柩运回家乡,安葬在富顺县赵化镇普安寨下。该墓为自贡市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久失修,土墓垮塌甚巨;四周系农田,就地维修亦困难。加之距县城较远,瞻仰之人有限。为了更好妥善保护,利于更多的人瞻仰,征得其亲属同意,经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批准,决定将刘光第先生墓迁于县城内西湖公园的五府山上。  相似文献   

2.
叶少玉 《福建史志》2000,(2):54-54,58
说起历史上的“六君子”,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指清朝末年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中捐躯的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位爱国志士。但是“六君子”这个名词,却由来已久。早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神宗时期就出现了。到了南宋宁宗时代,所发生的一次“六君子”事件,则在福建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赖晨 《文史博览》2014,(11):48-49
1898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三日),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风雨如晦,杀气阴森。戊戌变法失败了,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君子在这里引颈就戮。是日,从清早开始,京城万人空巷,围观民众水泄不通,许多人怀里揣着准备蘸血的馒头。近午时分,监斩官刚毅在监斩台入座。载着“六君子”的囚车来了,他们在衙役的推推搡搡中走上断头台。药店鹤年堂出于人道,曾制麻醉药鹤顶血,犯人服下此药,周身麻木,受刑疼痛不觉。鹤年堂掌柜王圣一对“六君子”十分敬重,从坛中取出鹤顶血分发“六君子”,然“六君子”在秋阳下肃然而立,侧望苍天,并无一人接受。  相似文献   

4.
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十三日(9月28日)下午3时,年仅49岁的杨深秀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神态自若,慷慨就义,同时被杀害的还有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成千上万的围观者,目睹这悲壮的场面,禁不住挥洒热泪.这六位维新志士,史称“戊戌六君子”.  相似文献   

5.
南京孙中山纪念馆广场的台阶上矗立着一座孙中山先生铜像,根据孙中山先生生前作演讲的姿势而雕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这尊铜像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赠送的。梅屋庄吉是明治大正年间实业家,日本电影界的元老。在孙中山亡命日本期间,梅屋热情地帮助他,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山先生逝世后,梅屋请日本第一流的铜像制作商筱原金作工场铸造了这尊铜像。1928年铜像铸成,像高2.9米,重一吨多。次年3月,梅屋庄吉亲自护送铜像至南京。1929年6月1日,梅屋偕同夫人、女儿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本应恭放在中山陵墓,供人…  相似文献   

6.
汉口六渡桥附近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是上世纪30年代初由上海雕塑艺术家江小鹣设计塑造的,像座仅有4米.铜像也只高2.4米,但铜像手执拐杖、昂首挺胸、凝神远眺的神态,却不由得使人想起有关这位伟人的历史往事以及由此产生的故事。由孙中山脚下散发出去的道路名称为三民路、民族路和民权路。在稍远处,有民生路。三民路的得名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民族路、民权路和民生路则是以三民  相似文献   

7.
普贤铜像探疑干树德峨眉山万年寺无梁殿中的“普贤铜像”,是当今稀世的珍贵文物。它铸造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铜像通高7.4米,贴金普贤像高2.65米,头戴直径为1.08米的双层五佛金冠,跌坐在由四层莲瓣组成的贴金莲花...  相似文献   

8.
《贵阳文史》2005,(4):i001-i001
贵阳铜像台原址在今中华中路与中华北路衔接处广场内。民国18年(1929年)贵州省政府在已撤老城北门月城原址上,建高约1米、直径50余米的圆台,环以石栏,向东、南、西、北四面各开一门,筑台阶以通上。台的正中央,筑高约5米的像座,其上竖身着西服、面南而立的周西成铜像。以后这里便名“铜像台”。  相似文献   

9.
刘光第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但他不是以思想影响于世,而是以改革的实践和为中国的进步献身的伟绩永垂青史。尽管如此,他从一个封建士大夫、旧式官僚成为近代中国改革事业的先驱者,也是有其思想发展、演变过程。思想变革是行为变革的先导。不了解刘光第思想的变化,就  相似文献   

10.
炎帝考辨     
据报道,一座高39米、重150多吨的“炎帝神农”巨制铜像,近年在山西长治市落成。专家介绍,这尊铜像是目前亚洲最高的巨型铜像①。又据报道,河南郑州的向阳山上,也由海内外捐款筹建了总高106.4米、依山为体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②。各地的炎黄文化研究会(所)也纷纷建立起来。由此可见,一个研究“炎黄文化”的热潮,已在中华大地及海外华人圈内兴起。笔者遂亦兴趣盎然。一、何谓炎帝历史上有否炎帝其人其事?他是人帝还是天神?还是别的什么象征?先看如下文献记载———《白虎通德论·五行》:“炎帝者,太阳也。”《淮南子·…  相似文献   

11.
“戊戌六君子”,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一尊永垂不朽的英雄群雕。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这六位为“维新变法”献身的先烈,无疑将被国人长缅而景仰。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以“六君子”著称者,却并非只是晚清的“戊戌”诸杰,宋、明两代,就分别有前后“六君子”。他们的英名与事迹,也是很值得为后世所知闻记怀的———南宋宁宗前期,赵汝愚任右丞相。赵少存大志,每言“丈夫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他入仕后,勤兢秉公,“自奉甚薄”,即使身居相位,大冬天仍旧素衣布裘。赵汝愚很想如司马光、范仲淹,在政治上成就一番事业。此时,善于奸谲钻营的外戚韩佗胄(韩母吴氏为宋高宗赵构的妻妹),则视其为上爬揽权的拦路石,必欲除之而后快。韩纠聚党羽合谋,诬陷赵汝愚“图危社稷”。庆元元年(公元1195),赵遭罢相,被逐出临安(今杭州),贬谪福州。太学生(太学,类同“国子监”,均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杨宏中获悉,当即倡言同学上书朝廷,“辨大臣之冤”。但“众皆噤避”,独周端朝、张道、林仲麟、蒋傅、徐范五人“愿预其议”。他们在上书中直辞反对罢黜赵汝愚,痛斥韩佗胄此举“实欲尽去正人以便其私”。然而这份奏折未得呈报,反落到了韩佗胄手里。韩氏暴怒若狂,...  相似文献   

12.
正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什么样的人致敬追怀。2020年是王力先生诞辰120周年,选择对王力先生的致敬追怀,参与王力先生雕像建造的过程,是我最为难忘的一件往事。2001年9月7日上午9时,玉林市文化广场,艳阳高照,树绿花红。随着一块红布被徐徐揭开,一尊金光闪闪的铜像展现在人们眼前。铜像高2.8米,人物呈半坐形,一只  相似文献   

13.
王玉龙 《文史天地》2010,(11):24-27
说道“六君子”人们总会心生敬畏,而这里的“六君子”却是一帮逆潮流而动的反面人物,跟历史上前五起的“六君子”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组织筹安会,为袁世凯的帝制运动作吹鼓手。袁世凯因出卖戊戌六君子而功成名就,可他却没想到自己导演的“六君子”的粉墨登场,竞成了他身败名裂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甘竞存 《文史精华》2003,(10):50-56
1991年4月,我国现代著名戏剧教育家、原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余上沅先生的铜像在四川江安落成,余校长的学生、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温锡莹激动地说:“……余校长铜像之落成,证明了历史的公正。”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24日是黄兴先生诞辰131周年纪念日, 上海黄兴公园举行了黄兴铜像揭幕式。10月10日,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发出颂词并致函黄兴的长孙黄伟民,称赞黄兴的事功品格将永垂后范。马英九亲撰“黄兴铜像揭幕颂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震后汶川县城的213国道路口,一尊当今最大的大禹铜像雕塑屹立于群山与岷江之间。该铜像高16米、重30吨,大禹头戴斗笠、手执耒锸,身着蓑衣,双脚  相似文献   

17.
明红 《丝绸之路》2005,(5):46-49
三星堆大立人铜像是世界之最,通高2.62米。基座高0.8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远古青铜像中最大的精品。这座铜像头戴高筒莲花冠。上刻云雷纹、回形纹。清瘦的脸上一双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宽阔的嘴,颀长的耳朵下穿了两个小圆洞。显然是挂耳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198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举国上下甚为重视,当时沙市市(后改为荆沙市)民革在开筹备会讨论时,有同志建议,沙市中山公园还没有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有中山之名,无中山之惨,似乎名实不符。如果发起在中山公园内修建一座孙中山先生铜像,可以说是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最好的实际行动。他这番话大家表示热烈赞成。主委邓博同志召集委员会专门讨论,会上一致通过。随即邓博以人民代表提案形式,请市政府在中山公园内修建孙中山先生铜像,并修复中山纪念堂和中山亭。提案特别提到:“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全国都将宣传孙中山先…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新年伊始,四川省崇州市(原崇庆县)城区中心广场上新塑起一尊常璩铜像。至此,中国地方志的先祖在全国有了第一尊铜像。崇州是东晋史学家、《华阳国志》作者常璩的故乡。在“中国地方志初祖”《华阳国志》诞生1600多年之后,适逢改革开放历时20周年,和全国一样,崇州市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占地185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的全面竣工,即为这一巨变的标志之一。最近,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广场北部为常璩建造一尊青铜塑像,以体现崇州这一四川省政府公布确认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神韵。铜像为站像,高3.08米,重1.5吨。常璩一手握笔,一手握《…  相似文献   

20.
王干青烈士墓座落在绵竹县城关南郊的精忠观旁。烈士墓坐西向东,封土高2.5米,墓呈圆形,墓径6.2米,墓有碑,碑高1.80米,宽0.93米,厚0.12米。碑阳为绵竹县教育界人士邓清澜先生所写楷书“王烈士干青墓”(见图),碑阴为邓清澜先生撰并书写的墓志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