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宋史·职官志》所载"爵一十二",历来学者主要有两种解释。本文通过考辨相关史料,认为将"爵一十二"理解为"十二爵称"的观点较为合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开国县公""开国县侯"与"开国郡侯"在宋代令文官典与实际封授中不同面貌的分析,认为宋代即便是比照唐令加以修订过的《天圣官品令》及之后的各朝《官品令》令文中,在爵位序列上均因沿袭唐令而未能反映宋代封爵的实际,故造成目前可见相关史料中所载宋代爵位序列都存在讹误。  相似文献   

2.
2009~2010年,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对镇江市区双井路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发现并揭示出宋代漕河、清代关河河道,元末明初拖板桥,清代京口驿,宋、元粮仓仓基,宋代官署建筑基址等遗迹、遗址,出土宋代带官、昌字的建筑砖瓦及唐至清代遗物,为研究我国大运河漕运、宋元仓储建筑、镇江地域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宋《天圣令》沿用唐令旧文,参修新制,对不适用的部分作修正。宋修改唐令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种:其一,更改旧令,参补新制,立法者考虑到令文涉及的制度的完整性,对唐旧文作必要修改,根据编敕中规定的新制适当地参修入《天圣令》,编敕中仍然保留着这些新规;其二,保留旧文,只删不补。对于某条宋代仍在行用的唐令,即使新制承续补充了其所涉及的制度,如果《天圣编敕》已收载新制,基于编敕优先的原则,《天圣令》不再作具体补充。这一参修新制的原则与宋代法典体系中敕、令、格、式的职能性分工有着密切关联。参修新制,必因唐令旧文,需要唐令中有相应的可以接续的具体条款,否则不会被修入。《天圣令》在沿用唐代法典修纂方式基础上作了一些更改,尚不能完全摆脱唐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宋《天圣令》沿用唐令旧文,参修新制,对不适用的部分作修正。宋修改唐令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种:其一,更改旧令,参补新制,立法者考虑到令文涉及的制度的完整性,对唐旧文作必要修改,根据编敕中规定的新制适当地参修入《天圣令》,编敕中仍然保留着这些新规;其二,保留旧文,只删不补。对于某条宋代仍在行用的唐令,即使新制承续补充了其所涉及的制度,如果《天圣编敕》已收载新制,基于编敕优先的原则,《天圣令》不再作具体补充。这一参修新制的原则与宋代法典体系中敕、令、格、式的职能性分工有着密切关联。参修新制,必因唐令旧文,需要唐令中有相应的可以接续的具体条款,否则不会被修入。《天圣令》在沿用唐代法典修纂方式基础上作了一些更改,尚不能完全摆脱唐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四川汶川县姜维城宋代遗存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维城遗址是岷江上游一处极具代表性的重要遗址,包含了新石器、汉代和宋代等时期的遗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2003年度遗址发掘的宋代遗存中发现的遗迹和遗物为了解当时这一地区各民族文化、经济交流和中央政府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天一阁藏明抄本《官品令》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宁波天一阁所藏明抄本 《官品令》进行了考证, 认为此书正是久已湮没的宋代法律典籍 《天圣令》。作者详细考证了这部残存令典的体例、篇目以及它所保存的 《唐开元二十五年令》原文, 指出这个残本的发现不仅对了解北宋的典章制度和人口等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于唐史研究,尤其是唐令的研究和复原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唐宋 600 多年历史中, 统治者曾修纂过无数部法律典籍。然而, 除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 《唐律疏议》、《宋刑统》和 《庆元条法事类》外, 似乎全都失传无闻。最近, 我因整理点校 《庆元条法事类》而翻阅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在史部职官类中见到一条著录曰: “《官品令》三十卷, 明抄本, 存十卷, 二十一至三十。”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根据法律史常识判断, 此书不会是明代所撰, 很有可能是唐宋时期的法律典籍。通过朋友的帮助, 我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翻阅了此书。  相似文献   

7.
2003巴东故县坪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县坪遗址发现有汉至六朝时期和明清时期的大批遗迹和遗物,其中汉至六朝时期的灰坑遗迹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器形主要有石凿、石环、石饼、陶瓮、陶罐等,是恩施自治州内陆腹地保存最好的古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8.
从含嘉仓的发掘谈隋唐时期的漕运和粮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2年第三期上发表的《洛阳隋唐含嘉仓的发掘》报告,对含嘉仓的规制、粮窖的布局以及储粮的情况,都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为我们研究隋唐经济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含嘉仓既是唐代东都洛阳的粮仓,也是当时漕运沿线的大型官仓之一。这次在含嘉仓城遗址内探出的粮窖有259个,在已发掘的6个粮窖内还出土记载着储粮数字和储粮  相似文献   

9.
自唐贞观四年(630年)太宗诏令天下州县学皆立孔子庙,孔庙依托官学普及而遍及各地。宋时,福建统县政区及下辖县均有1处孔庙,共计57处。对于宋代福建孔庙,学界已有一定研究,著述如《宋代的州县学》(周愚文著,台北:国立编译馆,1996年)、《福建教育史》(刘海峰、庄明水著,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福建教育史》(王豫生主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等,  相似文献   

10.
《天圣令》的发现,为唐令复原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目前据《天圣令·赋役令》宋9条复原的唐令基本依照宋令原文。但宋令中里正不得干预差科和差科征发的相关规定,是否为开元二十五年令的内容,值得商榷。里正的职掌在唐宋之间发生了变化,其在唐代前期差科征发过程中是具有拣选丁夫职能的。唐大中九年,对差科征发制度进行调整,加强了县令在差科征发中的作用,里正拣选丁夫的职能从而丧失。关于里正不得干预差科的规定应出现在此之后。同时,唐末五代以来,差科征发程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唐前期里正据差科簿拣选的做法,至宋代变成了由县令按照户等直接征发的差役制。这一转变与里正职掌和身份的变化密切相关,也反映出唐宋之间基层政务管理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四川蒲江惠民监遗址出土宋窖藏铁钱龙腾,陈志勇1992年4月29日,四川蒲江县大兴乡水口村农民廖小玉发现一处宋代窖藏铁钱。县文管所、人民银行县支行同志即往调查。该窖藏在宋代铸造铁钱的惠民监遗址范围内,出土窖藏的圆形土坑直径50,深40,坑口原离地表100厘米,窖藏因逐年挖土暴露。窖藏宋代铁钱25公斤,2800多枚。由于窖坑挖在山坡上的黄色粘土层中,锈蚀程度较轻,80%以上的钱文可以识别,归类统计,共计252种。最早的是北宋初的宋元通宝,最晚的是南宋理宗端平通宝。钱径最小为1.9,最大的为3.5厘米。其中四川铸造铁钱190种,陕西铸造1种,湖北铸造49种;安徽铸造12种。蒲江是宋代铸铁钱机构惠民监所在地,光绪十八年(1892年),曾出土大批铁钱,“有隶书圣宋,有篆、楷两种隆兴”,“皆旧谱所无①”。蒲江这次出土的铁钱中,有10个新品种,是《古钱大辞典》、《中国古钱谱》、《中国钱币》所未载的,其中四川铁钱9种:1.绍兴通宝,真书,直读。钱径2厘米,出土5枚。2.庆元通宝,篆书,直读。钱径2.3厘米。出土1枚。张崇懿说:“按篆文钱自绍熙而止,以到后惟用楷书”。②该钱出现否定了此说。3.嘉泰元宝,真书,旋读。钱径3.1  相似文献   

12.
《宋会要辑稿》礼类多次出现明代地名及建制。如礼二○之一七有“延平府剑浦县城隍祠”。宋代无延平府,剑浦县属福建路南剑州。又如礼二○之一八有“宁波府昌国县城隍神祠”。宋代亦无宁波府,昌国县属两浙路庆元府。庆元府本名明州,绍熙五年(1194年)宁宗即位,因为宁宗潛邸,升为府。上述延平府、宁波府都是明初的地名和建制。为什么在《宋会要辑稿》中竟会出现明代地名及建制呢?《宋会要》原文肯定不会  相似文献   

13.
黄河小浪底盐东村汉函谷关仓库建筑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3~9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位于黄河南岸的汉函谷关仓库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与发掘。主要发掘了仓库建筑遗址范围内的主体建筑、窑区、墓葬区、附属建筑基址及其他生活设施。其中作为主体建筑的仓库遗址,整体呈规则的长方形,由城垣、通道、柱础石、路面等遗迹组成;窑区共发现5座窑;墓葬发现10座。此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灰陶板瓦、筒瓦和瓦当,其中有一定数量的“关”字瓦当,证明这些建筑与汉代函谷关有关,应是一处与函谷关防御体系为一体的仓库建筑遗址。  相似文献   

14.
提要:从方志记载看,宋代县衙署建筑群主要包括戒石壁、宣诏亭和颁春亭、厅事、牢狱及仓库等。其中厅事选址非常注重风水,一般选建在县城比较好的位置,而牢狱大多选在不起眼的地方。宋代对县衙署建筑群的坐落、结构、装修等方面的要求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布局大致相当。在一定程度上,南宋时期的县衙布局可反映北宋县衙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今三峡地区的巴东县 ,汉朝为巫县地 ,一说为秭归县地。最早置县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梁朝 ,梁置归乡县。北周天和三年改为乐乡县 ,隋朝开皇十八年又改为巴东县。梁归乡县和隋唐宋初巴东县治地 ,在今湖北巴东县长江北岸旧县坪一带 ,对此大家并无异议。但是 ,北周以及隋初乐乡县治于何处 ,很多史地著作都没有弄清楚。当代学者王仲荦所著《北周地理志》卷四《山南上》说 :“乐乡 ,今湖北巴东县东北”,“旧置归乡 ,北周改曰乐乡……隋改乐乡为巴东县 ,迁治长江北岸 ,在今湖北巴东县北东氵襄口迤西。北宋寇准为巴东令 ,始移今治”。这是沿用明清以来…  相似文献   

16.
宋代的镇志,除今存绍定《澉水志》外,可考者还有《乌青记》《乌青拾遗》和《青龙志》,《青龙杂志》为游览笔记,并非镇志。以绍定《澉水志》为中心,可总结出宋代镇志编纂的三个特点:官民合作;模仿州郡县方志体例;掺杂了较多作者的主观意图。宋代镇志的出现,除了江南地区市镇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文化素质高的地方士人较多这些显而易见的原因外,还可以从皇权下县、市镇认同及市镇大姓家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宋代的镇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评介苗书梅朱瑞熙教授所著《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是1996年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十卷本《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的第六卷。该套书是由白钢先生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早在1991年岁末,该项目的前期成果、70余万字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晋祠圣母殿建筑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祠,为三晋古迹名胜区,千百年来,以园林古建名闻遐迩。祠内居中的圣母殿宏伟壮观,在晋祠诸多建筑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圣母殿始建于何时?祠内现存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汾东王庙记》载:“《魏书·地形志》云:‘晋阳有晋王祠。’然则王祠在此其来远矣。自晋天福六年封兴安王,迨宋天圣后改封汾东王,又复建女郎祠于水源之西,东向。熙宁中始加昭济圣母号……”。可见“女郎祠”就是圣母殿。此后的《山西通志》、《太原县志》、《晋祠志》等志书,大都沿袭此说,但改原碑文的“天圣后”为天圣间,有的导游读物干…  相似文献   

19.
1986年6月,大足县新石乡长生村九组农民周明泉修建房屋,在大钟寺坡南侧,平整地基约80平方米,挖出宋代圆雕石刻50余身。县文管所得知消息,派员去现场调查,对寺庙遗址进行勘察,造像进行编号、登记、照相及铭刻拓片等工作。这些圆刻石刻为红砂岩石质,石像出土缺头,但身躯保存完好,雕刻精美。造像年代据造像记考察,为北宋咸平至治平年间镌造的(998——1067年),经历70年完成。宋代是大足石刻的黄金时代,在大足石刻有纪元镌记中确无这段时间的造像。因此,这处圆雕石刻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一、大钟寺遗址概貌 大钟寺遗址的地理位置,东面距大足至铜梁公路经过的万古镇2公里,离大足县城  相似文献   

20.
俄藏黑水城文献宋代小胡族文书试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所收《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中有两页共三处出现“小胡等族”、“小胡族”字样。本文通过对这些文书的考释,指出其具有四个方面的资料价值,即提供了有关宋代小胡族地区分布的左证资料、小胡族内部民族构成的具体资料、有关癿名族地区分布的确证资料和小胡族兵员构成的直接资料。本文还刊布了在陕西志丹县考察宋代军寨遗址时所发现的一通宋代石刻——《正将李公重修石空寺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