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甸区侏儒山一带山岗蕴藏丰富的石灰岩,其藏量约52.1亿万吨.部分地方还蕴藏大量的石灰岩片石(又称“胶板石”)和石英石(俗称“红石”),其储量约6.1亿吨.在石灰岩家区,太湖石和楚石也有一定储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我国的甘青、新疆哈密和内蒙古赤峰等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砷铜。砷铜是人类使用的第一种铜合金制品,冶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的这三个地区发现砷铜,为我们研究中国砷铜的起源、传播等问题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从19世纪末开始,在中国北方长城沿线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青铜制品,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最集中、最具特征而得名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新安县位于伏牛山的东麓,北临黄河,东与洛阳毗连,全境多山,盛产瓷土、釉药、石英石、耐火土和原煤,为瓷器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这里的古代瓷窑遗址很少见于文献记载。建国初期,故宫博物院曾派人进行过调查,仅发现了县西北的云梦山元代均瓷窑址(《禹州之行》,《文  相似文献   

5.
尹家窝堡遗址是辽金时期的制盐遗址,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动物骨骼遗存,总数达3439件。包括软体动物类、鱼类、两栖动物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类骨骼,此外还出土了大量骨、角、蚌制品。对该遗址2015年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个体及种群的统计和分析,探讨该遗址居民的生业模式和遗址周围的生态环境,为复原这一区域古代居民的生活图景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制石工艺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对制石工艺的研究也是我国史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邯郸百家村遗址曾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专门加工石环的石器制造场,石环类制品与加工工具、坯料、半成品等一起大量出现。本文通过观察石环加工过程中遗留的一组石器,初步探讨了其生产流程和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璀璨绚烂的金制品或许是五至六世纪韩国新罗王国(公元前五七~公元九三五年)墓葬中最为震撼的发现。其他文化从未像新罗墓葬这样大量出土金器。虽然这些珍贵金属文物的确切来源还有待研究,但这些大到王权标志物,小到日用器的炫目珍宝,已然见证了新罗古国显赫的金文化。在出土的随身  相似文献   

8.
唐新 《收藏家》2015,(4):13-17
1983年4月,光山宝相寺上官砖瓦厂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古墓。后来当地农民将该墓室北部一座木椁破坏并取出了随葬器物。当地文物工作者在得知情况后随即展开调查并收回全部文物,后对尚未破坏的另外一个椁室进行发掘。该墓原有封土堆,形制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共有两个椁室,经过发掘清理出土大量的青铜器、玉器、丝麻制品等器物。  相似文献   

9.
铁锸的使用提高了古代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本研究对广西古代墓葬出土的铁器进行了金相实验研究,主要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等研究方法,对广西战国汉代墓葬出土4件铁器等遗物样品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成份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武鸣马头镇安等秧战国铁锸为生铁制品;桂平市大塘城汉代长铁剑为炒钢制品,汉代炒钢制品是广西地区的首次发现;桂平市大塘城汉代铁釜为生铁制品,短铁剑为块炼铁制品。武鸣战国铁锸标志着中原地区的农耕技术至迟于战国时期传播到广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东西     
《南方人物周刊》2011,(31):11-11
罪恶的象牙交易 一项有关象牙贸易的研究显示,中国的经济繁荣正在给非洲和亚洲大象的偷猎火上浇油。 这份最新研究报告的作者发现,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南方几个主要窝点出售的象牙制品数量已经翻倍,其中多数为非法交易。这个调查出台正值遍布全非洲的犀牛偷猎激增,以及欧洲博物馆和拍卖行的犀牛角大量失窃之际。  相似文献   

11.
卫奇 《文物春秋》2010,(6):3-11,15
许家窑—侯家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古人类化石20件,旧石器制品3万多件,还有包括20多个种类的大量动物化石。依据地层古生物学判断,遗址的时代为晚更新世较早时期。遗址的考古遗物被确定为"许家窑文化",被置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发现的化石人类称之为"许家窑人",属于早期智人。在泥河湾盆地发现的旧石器遗址中,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古哺乳动物学信息含量无与伦比,在地层学的意义上,与"泥河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2.
谯慧 《收藏家》2011,(9):51-54
5000年前的古埃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黄金制品,距今3000年前中国的商代出现了金制品,发现地点主要分布在北方少数民族区域,内蒙古、辽宁、吉林、陕西、宁夏、中原地区、西部的西藏、南西的云南等地,都曾发现古代金器。这时期金器的形制工艺都比较简单,器型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地区文化特点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13.
商代黄金制品的南北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论在古代文献还是考古学上,迄今还没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黄金制品被发现。中国早期的黄金制品出现于青铜时代.目前所见资料中最早的一例。要数1976年在甘肃玉门市火烧沟遗址的墓葬中出土的黄金制品。有黄金制作的“鼻饮”和齐头合缝的金耳环,与彩陶、石器、青铜器和银  相似文献   

14.
河南许昌灵井遗址是1965年农民挖池塘的过程中,在距地表10米深的灰色粉砂土和桔黄色细砂土内发现的,无地层叠压关系。在这里共采集石片和石器1353件,石料以石英石最多,计992件,占总数的69.6%;燧石271件,约占20%多一点,余下的为各种岩石。灵井的石器可分三类:砾石石器、石片石器和细石器,其中以细石器较多,砾石石器最少。《河南许昌灵井的石器时代遗存》一文的作者将其定为“中石器时代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5.
王秀玲 《收藏家》2008,(10):9-18
黄金是稀有贵金属,具有亮丽的色彩和光泽,耐腐蚀,延展性好。由于它在自然界中存在较少,开采也比较困难,加工复杂。所以一般人很难大量使用黄金制品,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帝的生活用品才大量使用黄金制作。  相似文献   

16.
黄冶窑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东北约6公里的黄冶村附近。黄冶窑是目前发现的唐代烧造三彩制品和绞胎制品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处窑场,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初唐开始创烧三彩制品,盛唐已发展成熟,逐步达到鼎盛阶段,并开始烧造绞胎和搅  相似文献   

17.
英国历史学家孟席斯曾经提出,中国的郑和在哥伦布之前的72年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使我想起,郑和的后人分成两脉,一脉生活在云南,一脉生活在江苏南京。5年前,笔者采访了郑和的第十九世孙郑勉之,并研读了他著述的一批有关伊斯兰文化的著作,研读了郑和的家谱,郑和第十九世孙郑勉之现已去世,以下就是我那次采访和研读的整理,可谓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8.
奇和洞遗址是福建境内三普期间发现的最重要的遗址之一,洞口沉积物系列从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出土的69件骨制品中,旧石器时代3件,新石器时代早期66件。对骨制品进行的统计、观察表明:制作骨制品一般都要根据所需工具的要求选择不同厚度和不同位置的骨骼作原料,经过敲击(或劈裂骨骼)、取坯(挑选适合的坯件)、整形、磨制等工序;时代越晚,骨制品数量越多,制作工艺水平也从粗糙、简单逐渐发展到成熟、规整、美观。骨制品的出现是人类工具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在获取食物资源方面有了更多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岩金矿山数量众多,目前来看生产能力超过25吨每天的矿山达到1200多座,但这并非代表岩金矿山本身规模庞大,相反其中大多为中小型岩金矿山。中小型岩金矿山型脉主要为石英脉型,实际形状表现为不规则脉型。岩金矿山开采大多采用以浅眼留矿法为代表空场采矿法,因此往往会在中小型岩金矿山中造成大量采空区。文章就岩金矿山采空区处理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所谓古法琉璃是指古人以主要成分是Si O2的石英石为主体,铁、铜、钴、锰为着色剂,铅作助熔剂,原材料经过数十道手工工艺的精修细磨,通过高温1000℃以上的火炉煅烧而形成的低温色釉料。整个过程纯为手工制作,烧成后的琉璃,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美轮美奂。(图1)在中国古代,人们不知道什么是Si O2,但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却发现并掌握了琉璃的原料配制和煅烧方法。根据历年各地古墓出土实物证明,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四五百年)即已出现琉璃。只是琉璃的质料还不够纯,有时与料器相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