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郑板桥的《胸中之竹》描写画家画竹的奥秘时说:"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有了意,才有了趣在法外的机,这段话,为后人留下了"胸有成竹"和"意在笔先"两个成语。——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率之兵谓之乌合。"立意,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前导,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说“出格”     
郑板桥有幅《墨竹图》,上画墨竹数根,以大石为背,笔势纵逸秀劲,且配一段题款:“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故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据说,宋朝文同(与可)是墨竹的第一大家,苏东坡作墨竹,是向文同学的。而郑板桥的墨竹,却打破了正统,“出于格外也”,不仅不画枯木,且“石反大于竹,多于竹”,收到了不落窠臼、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同学们写作文,缺的就是郑板桥的这种“出格”的勇气和独创精神,许多文章大都是“套中文”。  相似文献   

3.
第二天庐山的上空放开了笑脸,晴朗的天,阳光明丽,早晨依然很冷,玻璃窗上还结了一层冰霜。走出户外空气清纯已极,逆光照射着树梢的冰凌,晶莹透明。有限的绘画枝法,何能穷尽造化之奇,手中之画,并非胸中之画,胸中之画,并非眼中之画,眼中之画并非手中之画,造物予我太苛了!庐山的建筑均为别墅风格,房盖或桔红或翠绿,与浓荫如盖的松色、高大的梧桐枝干交相辉映,其色彩之动人,随处皆可入画。故而山上建有“庐山画院”。前些年搞过一次庐山名人别墅大拍卖,曾引起争议和轰动,最终因卖价高昂而告终。毛泽东曾先后住过芦林五号、17…  相似文献   

4.
邓丁三 《收藏家》2013,(5):82-82
郑板桥藩竹石。其竹,劲瘦挺拔,日筋节,日傲骨;抑或纷乱横出,是跋扈、张狂,也不乏愤仕f=妒俗。其石,嶙岣峥嵘,日奇峭,日棱角;抑或执拗地称冥顽不化,当然,也可以雄霸中天,“佳上云霄”。论者多不谓其姿态万千、丰富多彩,而说张扬、怪诞,不循常理。闳为,他他列“扬州八怪”,而且如今的人们一提“八怪”,首先跳出脑海的就是郑板桥。  相似文献   

5.
竹,袅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有"梅松竹"岁寒三友之美称。我国古今语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据传,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大诗人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除观赏外,还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竹笋是美食,可制成笋干或罐头等。  相似文献   

6.
<正>竹自古就受到中国人的偏爱,被奉为"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是气节的代表。苏东坡曾言道:"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又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从郑板桥画中的劲竹,到《红楼梦》潇湘馆窗前的柔竹,同样的超凡脱俗。  相似文献   

7.
一生酷爱清竹的郑板板,为此所留下的作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精湛的技艺上来说,均彪炳于中国绘画史。郑板桥先生书画风流倜傥,豪迈多姿,而伪迹最多,造假者猖獗,施尽多种手段,致使块乱玉,鱼目混珠。尽管赝品几乎乱真,仍不免要露出破绽来。现藏于美国纽约私人手中的郑板桥《远山烟竹》四条屏,即为其例。一、郑板桥生平及其画艺郑板桥(169—1766),原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多才多艺。他的一生经历了卖字画──为吏──再卖字画的曲折道路,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的财富则是他的“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  相似文献   

8.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是张謇为南通博物苑南馆作的对联,上联见《孟子·滕文公》,原文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皆所以明人伦也。”意思是:设立“庠序学校”,虽然各朝称法有别,但为了教育是共同的;而教育的目的,则在于使人们懂得做人的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梁启超曾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庚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中国历史研究法》第1章)这里所说的“史”,不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身,而是史学,是史学家根据人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种种史料而编写出来的历史著作,是史学工作者通过对史料的选择、整理,用文字的形式,使已经逝去的历史再现于今日。其目的是“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如何  相似文献   

10.
天上有“二十八星宿”,对应上28种动物,让中国古人眼中的星空,宛如一座天空动物园。十二生肖也是动物,星宿动物与生肖动物有联系吗?这满天星斗与十二生肖又有何渊源?“十二生肖”从何而来?不仅我们会想这个问题,宋代大儒朱熹也在思考,他说:“以二十八宿之象言之,唯龙与牛为合,而他皆不类。”  相似文献   

11.
谈哥汝二窑     
我初研究陶瓷时,读了一些讲瓷的书籍,这些书籍多着重于理论上的论述。如广州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论:“古瓷之底有丁痕者古人思想较拙,以铁籖支器底入窰而烧,烧成则撤去铁籖,故底有丁痕也”(注一)。又有江浦寂园叟著雅卷下39页论:“瓷丁有二种,有垂垂如足者,所谓爪者是也;又有以竹籖支掌皿底而入窰者,迨火侯圆满撤去竹  相似文献   

12.
郑板桥与《竹石图》张金栋高朝英郑板桥是清代中叶一位有作为的画家,他以“怪”而著称,著名画家徐悲鸿评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①郑板桥(1693...  相似文献   

13.
《清实录》是研究清史的第一手资料。一般认为此书中没有提到郑燮(板桥),也就不去寻找有关郑板桥的资料。其实,《清实录》中蕴藏着许多有关郑板桥的资料。 该文是第一次从《清实录》中摘出有关郑板桥的资料,加以编排和说明,供研究郑板桥的同志们参考。 从《清实录》看郑板桥的几件事 “四十举于乡” 杨荫溥藏郑板桥《自叙》墨迹:“雍正壬子举人”。陈子良藏郑板桥《刘柳村册子》墨迹:“四十举于乡”。 《世宗实录》卷一二一:“(雍正十年七月丙戌,以)提督安徽学政、内阁学士王兰生为江南乡试正考官,检讨吴大受为副考官。”郑板桥是王兰生、吴大受录取的举人。  相似文献   

14.
竹韵飘香处     
洛宁竹文化源远流长。据《汉书律历志》记载:“黄帝使伶伦取竹于嶰溪之谷(今洛宁金门山)以生而空窍,厚薄均者,断而截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官,制十二筒以应凤凰之鸣。《九州纪要》“金门之竹,可为笙管,言竹之合节耳”。《玉泉记》载:“取宜阳竹为笙管,河内葭莩为灰,吹之以候阳气”(宜阳、洛宁旧同属一个政治辖区)。《后汉郡国志》:“宜阳有金门山,竹为律管”。  相似文献   

15.
一虹作为男女媾合的喻象,袁珂在《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曾详加论证。他说“虹霓之见.古人以为‘阴阳交’……《诗·曹风·候,人》‘荟兮蔚兮,南山朝;婉兮娈兮,季女斯饥。’‘朝’即朝虹,‘斯饥’,饥于爱也;则虹所象征者,亦已明矣。”①虹成为男欢女爱的交会喻象有三个出发点。第一个出发点是高亨先生所理解的.虹不是一个自然现象,而是“天上的一种动物,蛇类。天上出虹是这种动物雌雄交配”、“紧紧相依”、“雌雄共眠”。《山海经·海外东经》说虹“有两首”,“两首者,亦‘交’之象”。@《毛诗正义》引《郭氏育义》把虹分出…  相似文献   

16.
周峨 《史学月刊》2024,(5):99-112
《史记·扁鹊传》所载有三种“扁鹊”:“秦越人”之扁鹊、“良医公名”之扁鹊、“借医喻政”之扁鹊。三则医案,所涉及者不皆为秦越人:“诊断赵简子”当出自后世之说,其中提及的“扁鹊”,乃良医之泛称;“救治虢太子”者,方为秦越人,其时在虢国未灭之前;“望诊齐桓侯”一则,病主当为“蔡桓侯”,其中提及的“扁鹊”存在是秦越人的可能。三则医案之记叙,非依据事件发生时间之先后,而是依据其背后之事“义”:抚脉知病、起死回生、论病及国,渐次深入。文中“六不治”之说来自司马迁对“借医喻政”之扁鹊故事的归纳总结,篇末行迹遍布各地、治病随俗为变的“扁鹊”即此一种“扁鹊”。司马迁将三种“扁鹊”合而为一,以“疑以传疑”“推见至隐”的笔法写作此传,乃欲寄寓其治国亦如诊疾、当有见微知著之智的微旨。  相似文献   

17.
《清明上河图》画面的时代背景是“北宋末年”,一个不仅没有兵荒马乱、反而显得欣欣向荣的末年。两宋有异前朝的特点是:它没有之前晋朝那样血腥的中央权力斗争(如“八王之乱”),没有之后明朝那样突如其来的政治断裂(如“土木之变”),也没有唐朝逐渐坐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它一直在或强或弱的危机中经营自己手中的地盘,发展经济,鼓  相似文献   

18.
本来不想对中国电视作什么评价的,毕竟电视剧也是一种“剧”的形式——消遣之物罢了。但既然说了,那就开门见山——我眼中的中国电视剧是喜忧参半的。德国有句俗语:“有敏锐之脑与勤勉之手者,随地可得黄金。”而我所喜的,正是当今的文艺工作者们运用他们敏锐的头脑和勤  相似文献   

19.
民俗阐释美学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有大量对民俗事象的文化审美性阐释。阐释都有一个思路:即不是力图通过解释来重建民俗原貌,也不是在民俗事象所由产生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而是把民俗事象看作一种开放性结构,从现实需要、生活美学理想、个人理论建构去理解、阐释它的历史美学意蕴。如孔子讲尸祭之俗:“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相似文献   

20.
常见人们手中的折扇上、厅室的条幅上,书写着郑板桥赫赫有名的四个大字:难得糊涂。看来,郑板桥对糊涂是很有兴趣的。那么,他到底糊涂不糊涂呢?有人撰文说,郑板桥看似倔强不驯,推崇“糊涂”哲学,其实自己却从不糊涂,而且始终保持着异常狡猾的世俗心态。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且来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