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相似文献   

2.
“哎哟”,头怎么这么疼啊?我捂着头独自纳闷。我的头不知怎么回事,好好的便突然觉得一根筋跳了一下,酸痛,酸痛的。我轻轻摸了摸我的头,“天呐”,不摸不知道。一摸吓一跳!我的右半脑竟然肿起了一块!这是怎么回事啊?难道说,长脑瘤了? 这可怎么办呀?如果脑瘤压在了某根神经上,我变傻了,那谁帮我参加中考啊?  相似文献   

3.
涤生 《湖南文史》2012,(9):17-18
1967年下半年,红卫兵组织了多次批斗陈毅的大会。在一次召开批斗他的大会上,陈毅发表了一篇特殊的演讲。这篇演讲原本是陈毅即席讲的,并没有标题,演讲后整理出《我这个外交部长》这个题目。在这篇演讲稿中,陈毅磊落地表明了自己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一一现在该我发言了!我是政治局委员,我还是外办主任、外交部长,我又是个副总理。我这个外交部长,有很多副部长、部长助理;外办还有几个副主任。我是个头头,是外事系统的头头。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在《乡愁》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每次想起这首诗,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感动与温暖。虽然迄今为止,我没有离开过家乡哈尔滨,但是对家乡的爱与眷恋应当是人类共通的感情吧。  相似文献   

5.
余光中在<乡愁>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每次想起这首诗,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感动与温暖.虽然迄今为止,我没有离开过家乡哈尔滨,但是对家乡的爱与眷恋应当是人类共通的感情吧.  相似文献   

6.
真心朋友     
“喂,到了没有啊?”我在电话这头问道。 “还没有啊,再等一会儿吧!”对方回答。电话那端的“他”就是被我视为真心朋友的小徐。  相似文献   

7.
我抬起头,雪山,已经在我脚下。 这是我第一次完完全全站在一座永久积雪的高山上,所 有队员都拿出了大小旗帜在忙忙碌碌地穿梭着合影留念,而 我,则被一股忽然立于顶峰的热血冲击得一片茫然了。  相似文献   

8.
昆鸟 《南方人物周刊》2012,(23):105-105
2008年是我这几年中最惶惶不安的一年,死亡和命运总是在折磨我的神经。至今我都觉得这一年不同寻常.觉得它充满了预兆,在《27岁》里写了句“大街上测字先生云集”,我变得有点迷信了。进入21世纪以来头几年,我仍是被诗歌和摇滚乐豢养在世界后院的懒散青年,可2008年,这无何有之地的大树突然被连根拔起,被世界上的人拿走做了寿材。  相似文献   

9.
爷爷的苦难     
2009年12月8日上午10点.父亲的电话把我吵醒,60岁的他在电话那头哭得像个小孩.告诉我爷爷老了。来广州的6年多里,我曾经多次预想这一刻的到来,但接电话的那刻,我却冷静得自己都不敢相信。  相似文献   

10.
1958年的“大跃进”高潮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特色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出现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口号和所谓的“奇迹”,我亲身经历的一桩奇闻就可以形象地说明这一点。 那时,我在山东省五莲县《五莲大众》报当记者。一天,突然接到高泽人民公社的电话称:该公社三教堂养猪场,一头母猪放出高产卫星,一胎竟产下36头小猪崽。这一消息令人备感新鲜与振奋,报社领导随即派我前去采访。采访途中,我思绪万千,一方面感到大跃进年代果真能出新鲜事和奇迹;另一方面,心中不免出现疑团。以往只晓得一头母猪一胎最多产12—13头猪崽,怎么现在的母猪一胎竟能  相似文献   

11.
惠愚 《神州》2013,(32):219-219
对一位初学单簧管的人,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口型。这也是所有从事单簧管教学的老师最头痛的问题,有些学生单簧管笛头一上嘴,口型就是对的,这就意味着后面的学习就容易多了,但有些学生笛头怎么含口型都不对,学生着急,老师也着急,现将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请大家多多指教。我感受到口型主要是四个方向,为什么是四个方向呢?这是主要控制笛头的四个方向,也就是上、下、左、右,如图:上牙的位置要“稳”,也就是要固定上牙咬在笛头牙垫上的位置,这个位置很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第一次吹奏单簧管的发音音质。  相似文献   

12.
于是,我成长,背井离乡,浪迹天涯/我见过沙漠、雪峰、女人和羔羊/现在我老了,头白了/我回来了,又回到故乡。——沈苇《两个故乡》在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诞辰1000年以后,我看到了这首诗。我突然觉得,这首诗像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祭文,是为他而写的。  相似文献   

13.
1941年秋,我刚接任新安县庙头中心小学校长。不久后的一天早晨,听说张钫将军要来庙头探亲了,不少老师便要求我抓住这一时机去见将军,请他莅临我校为学生们作一次讲演。我早就听说,他当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路军总指挥、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代理主席,是个爱国者,又重视教育,于是便欣然前往。  相似文献   

14.
流言传了好几天了,终于得到证实:第21海军陆战队军团将要前往阿富汗。我终于鼓起勇气打电话给我的妻子珍娓,但没有表露我的激动,以免回答她可能有的疑问,特别是关于任务风险的,受伤和死亡无法避免,而我不能让她知道这一冰冷的事实。挂上电话的瞬间,我意识到,这是头一次我没有对她坦白说出全部事实。  相似文献   

15.
    
一只鼎,一只铸于商代、如今披着一身铜绿的鼎,正端坐在博物馆幽暗的展厅中。这只鼎便是我。透过玻璃我看见前来参观的人们正围在一只雕刻精美的玉瓶周围惊叹着。唉,没有人会注意我这只满身绿斑的铜鼎了。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对满头银发的老夫妇看见了我,慢慢地向我走来。他们在橱窗前注视了好久。我注意到老先生的眼睛有些湿。他手扶着橱窗,喃喃地说:“这只鼎已经有几千年了,”他回过头,对身边的老伴  相似文献   

16.
童言无忌     
《南京史志》2011,(22):21
结婚了吗四岁的女儿看到了一张我和老公在海边的合影,她问:"妈妈,这是你和爸爸什么时候照的呀?"我说:"那是爸爸妈妈谈恋爱的时候照的。"她抬起头,纳闷地说:"那后来你们结婚了吗?"  相似文献   

17.
刺猬的故事     
正中秋的晚上,月光皎洁,凉风习习。爸爸一推进门,就高兴地对我说:"看,给你带回了什么好东西。"我一看,是一只黑乎乎的小家伙。奶奶告诉我这是刺猬,是爸爸在回家的路上逮到的。我仔细一看,这刺猬头很小,四肢短短的,爪子十分锐利,身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硬刺。它一见到人,吓得蜷缩成一团,就像一个刺球,真好玩。  相似文献   

18.
林鹏 《文物春秋》2001,(6):71-74
我家在易县南管头村,隔河有个北管头村。老人们告诉我,北管头村从前叫郎山庄,南管头村从前叫什么不知道。后来读《水经注》:“徐水三源奇发,齐泻一涧。”三源即野刹一源、七峪一源、甘河一源,它们在南管头汇合,这一“涧”就是南管头。南管头村南的西坡头,至今还叫“涧头”,可见“一涧”就是南管头。据此推测,南管头原来应叫“涧头”,后来图省事,写作“间头”,“间”与“官”草书相似,久而久之就写成了“官头”,最后成了“管头”。南管头现在是个镇,从前是个小山村。南管头村的耕地都叫台,有南台、北台、东台,可见从前耕地…  相似文献   

19.
浮溪村游记     
老圃 《风景名胜》2011,(1):56-57
2010年10月19日午后三时,我与十几名学生登上开往黄山的列车,车子出奇的慢,像一头衰老的耕牛,步履躇蹒跚,喘着粗气向前蠕动。眼看窗外多少列飞驰而去的同类,这头老牛怎么也不上火,反而走走停停更是让人心急。全国的列车都提速了,这个怪物怎么不提速呢?何况又是去黄山的专列。大家耐着性子,这头老牛终于在次日凌晨五点一刻到达黄山车站。  相似文献   

20.
正父女一生相惜,4年3个月16天。这是谁用心记下的时间?这是任弼时长女任远志记忆中的父女相遇时间。"我从认识我父亲到我父亲去世,一共有4年3个月16天。但其实我们真正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到一年,真是太少了太少了。"在一段长长的沉默之后,任远志微微抬起头,略显湿润的眼神投向了家中柜子上一个印有任弼时头像的陶瓷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