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宋时期四川雕版印刷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荣新 《文博》2003,(2):65-70,78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我国书籍的流传全靠人手工抄写,这样既费力又慢,同时还容易发生错误。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最早的印刷术即后来所说的雕版印刷。雕版印刷就是在尺寸相同的木板上,刻出凸出的反写文字或图案,然后在木板上涂墨铺纸,用刷子在纸背上轻轻一刷,就印出了正写的文字和插图。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更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我国的雕版印刷创始于何时,历史上各说不一。迄今为止,较为可靠的说法是我国的雕版印刷始于隋,最初印刷的是佛经佛像,文史书籍还是靠抄写。到晚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已经在长江上、  相似文献   

2.
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手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雕版印刷的开始和唐后期的雕版印刷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我国古代的印刷术开始于雕版印刷。雕版印刷的开始时期,以前有两种说法:一说在唐以前;一说在唐代。关于唐以前的说法,二十年代向达先生《唐代刊书考》和五十年代张秀民先生《中国印刷术  相似文献   

3.
李致忠 《文献》2000,(2):178-199
一、雕版印刷术发明的物质条件 任何一种技术的发明与行用,都是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的.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于印书,也是需要具备与之相配套的物质条件的.其中除了要有用来雕版的木材外,还必须具备用来印刷的纸、墨和楷体字.  相似文献   

4.
西夏王朝善于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原地区的印刷事业,对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贡献扩大了雕版印刷使用地区,繁荣了中国西北部的印刷事业,开创了西夏文字雕版印刷,设置专门管理刻印的机构刻字司;存留有很多珍贵木雕版,丰富了早期雕版印刷实物;首创两种文字合璧雕印,开创草书文字印刷;继承并发展泥活字印刷,为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提供重要证据,并成功实践木活字印刷,使木活字印刷发明的时间提前一个多世纪;将印刷术用于基层社会生活,保存了最早的社会文书印刷品,使印刷技术更贴近日常生活;最早使用藏文雕版印刷,存有多种最早的藏文刻本古籍,同时应用回鹘文木活字印刷,保存有最早的字母活字。西夏时期境内的各民族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在印刷领域互相借鉴交流,发展进步,充分体现出西夏在印刷领域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1974年7月28日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四层主像腹内发现一批辽代珍贵文物。其中有雕版印刷品六十一件,足以填补我国辽代雕版印刷史上的空白。在这批印刷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世所仅有的辽版书籍《蒙求》(图一),也是该书现存的最早刻本。现就此书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聂鸿音 《文献》1999,(3):268-272
中原的雕版印刷术于公元11世纪末期传入西夏①,导致了大量西夏雕版印刷书籍的产生.这些书籍曾埋藏地下七百余年,直至20世纪初才陆续在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出土,绝大多数都已被外国探险队携去.就目前所知,中国各地收藏的西夏雕版印刷品为数很少,且多是寺院刊刻的佛经,世俗著作只有零星的残叶,而代表西夏印刷最高水平的官刻本则是一件也没有.本文介绍俄国圣彼得堡收藏的五种西夏官刻本,目的是为中国出版史研究提供一点新资料.事实上无论是从文物价值还是从学术价值而言,西夏官刻本均不在两宋监本以下.  相似文献   

7.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制字材料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致忠 《文献》1998,(4):114-137
在人类印刷技术发展的历史上,大约有三座耀眼的里程碑.一座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一座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一座是激光照排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正印刷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发明。雕版印刷术创始于隋唐时期甚至更早,虽然宋代人毕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活字印刷,但雕版印刷仍作为中国古代印制书籍的最主流的技术方法长期应用于书籍印制过程中。雕版印刷在经历宋、元、明时期的蓬勃发展,至明代中后期,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在此期间,又在单版单色印刷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一些刷印新技术,如单版套色、多版套色、饾版、拱花等版印新技术的应用,极大  相似文献   

9.
雕版印刷     
韩艳 《神州》2012,(16):60-65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现藏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由一般的雕工完成。木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雕版印刷有悠久的历史。商周甲骨金文的形成对古代雕刻印刷的发明起有重要影响。有人说甲骨文字是我国最古的雕版书,那么其中的雕刻花骨和象形文字(如动物等)就应该是最早的雕版画了。战国时期的肖形印上面雕有各种人物鸟兽图案,形象生动,维妙维肖,富有浓厚的装饰趣味,与商周青铜器上的镂雕纹饰十分相似,可说是早期最小的雕版画。在汉代就有了半凸雕和浅雕的大型画像刻石,如江苏、山东、河南、陕  相似文献   

11.
张媛 《收藏家》2013,(10):69-73
古籍中有一个特殊的种类——套印本。套印即套色印刷,是指将同一页书雕刻多块书版,再用不同的颜色分别涂在不同的雕版上,并分次刷印于同一页面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书页,常见的有朱墨两色套印、以及三色、四色和五色套印。我国不但是最先发明印刷术的国家,而且也是最先发明和使用套色印刷的国家。套色印刷,变单色为多色,在雕版印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云南纸马是民间祈福禳灾祭祀活动时用来焚烧的各种各样雕版印刷品的总称。这种民间造型活动和造型艺术相对于其审美意义而言,关联的总是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意义,体现着丰富的民俗活动背景,而这一方小小的云南纸马更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李致忠 《文献》2007,(4):3-7
关于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古今中外很多学者参加了讨论,提出了种种说法,但迄今尚无绝对令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王明发 《文献》2001,(3):228-234
红印本是我国雕版印刷线装古籍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雕版印刷史上的一种创新,这样的做法首倡于明代,为一部著作雕版完工后用朱色刷印的试印本.  相似文献   

15.
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 扬州是我国古籍雕版印刷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目前惟一保存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广陵书社藏有近30万片明清以来的古籍版片,并采用雕版印刷出版了大量的古籍线装书籍,是我国最大的线装书生产基地。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雕版印刷版片,展示雕版印刷艺术成果,扬州市投资了1.28亿元,建设了中国惟一雕版博物馆。雕版印刷博物馆规划面积达2平方米,主馆建筑采用了荷叶造型,  相似文献   

16.
印刷术发明于中国且经历了长期的孕育过程。新石器时代的斑文布、商周以降青铜铭文的铸造和印章的刻制与钤印、秦汉以后的石刻和拓印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机械复制文图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前提,尤其是中国最先发明了物美价廉的植物纤维纸,为中国发明印刷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吹印经书和捺印佛像图文更是雕版印刷发明的前奏。  相似文献   

17.
活字印刷术推广应用迟缓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字印刷术早在十一世纪中期就发明了,经历了整整六七个世纪的发展,在这期间,活字印刷虽然在活字的材料、活字的制作工艺以及活字的存放和排版工艺等方面,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进,但其推广运用迟缓,在出版业中所占比例一直很低。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却迟迟不能代替雕版印刷。本拟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造成这一特殊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了汉字楷体化、纸张的普遍行用、雕刻技术成熟等前提条件之后,雕版印刷最终产生于隋代,经唐五代的发展,到宋元时期全面繁荣,明清时期达到历史巅峰.而雕版印刷品又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其中对净土的信仰尤为流行,且历时长久,自五代大量刊刻的阿弥陀、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等版画开始,至宋代雕刻《竺兰陁心文经》等经文,直至明清大规模雕刻《陀罗尼》等经文,在相关的发愿文字中都出现了倾向于净土信仰趋势.由此可见在中国民间,从晚唐五代直至明清,这种净土信仰的热情在雕版印刷术中是一路传承的.  相似文献   

19.
正1989年,文物部门在对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庆州古城内的辽代白塔(释迦佛舍利塔)进行抢救性维修时,发现塔刹内藏有一批辽代佛教文物,其中包括纸本佛经经卷246件(幅)、经书2册[1]。这批密藏是继应县木塔、天宫寺塔发现辽经后的又一重大新发现,对于研究辽代雕版印刷和造纸技术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有关庆州白塔佛经的研究,目前多集中于雕版印刷和佛经装帧方面,对于佛经用纸及佛经印刷的细节考察尚未开展或不够深入。为进一步研究辽代造纸技术的源流,挖掘庆州佛经印刷品的科学价值,并由此开展对文物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郝春文1900年农历5月26日,道士王圆在敦煌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壁发现了一个复洞(现编号为第17窟),洞内重重叠叠堆满了从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经卷和文书。这批古代文献总数在五万件以上,多数为手写本,也有极少量雕版印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