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哲元     
宋哲元,字明轩,1885年生,山东省乐陵县赵洪都村人。宋自幼承家学,习四书、五经。1901年在乡设馆教书。1907年投笔从戎,考入北京武卫右军随营武备学堂,并补名额于北洋陆军六镇二十三标第二营。1910年宋毕业,分发第六镇见习,旋随陆建章赴广东,充任中军处委员。次年,陆建章回京任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宋为稽查员,在此与冯玉祥初识,时冯为执法处委员。1912年,陆建章奉令编练左路备补军,宋任第一营前哨哨长,驻防北苑。1913年,左路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第一师,宋在冯玉祥第二团任第二营前哨哨官。随冯转战河南、陕西、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  相似文献   

2.
雨中凭吊将军墓陈松峰地处大别山下的河南省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革命首府所在地。她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新中国成立后,新县籍的授衔将军达43人,因此新县又名将军县。作为一代名将和富有传奇色彩的许世友将军,因以“特殊经历,特殊性格,对党和人民做出了特殊贡...  相似文献   

3.
一九一六年,宋哲元在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第二团当少校团附,随部驻防四川绵阳时,与已订婚三年的常淑清女士结为百年之好。  相似文献   

4.
1999年在商丘市睢阳区王坟乡夏营村发现一座明代墓葬,出土青石质墓志铭一盒,另有金头簪、金戒指等文物。志石记载了明武略将军千户马锐的籍贯、事迹及生卒年月。明代墓葬在商丘发现不多,该墓的发现对研究豫东地区明代卫所制度及丧葬制度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日名将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县人。幼年家贫,刻苦读书。1908年从军,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1933年春,他率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罗文峪痛击日军。毛泽东在写给他的信中曾赞扬:“先生情殷抗日,曷胜仰佩,曩者日寇入关,先生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1935年后,宋哲元担任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市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在日寇的步步紧逼和蒋介石的倾轧中艰难支持华北局面。“芦沟桥事变”骤起,他发誓:“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率部拼死抵抗,以抗日名将彪炳于史册。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宋哲元将军婚、丧均在绵阳,与绵阳结下了既喜且悲的不解情缘。  相似文献   

6.
《周将军墓表》[1]是乾隆刊本《宁武府志》"艺文志"收录的一篇碑文,为时任太原府中路管粮同知刘玉瓒为明末亡于宁武关大战的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镇守山西、提督雁门等关总兵官、左军都督府都督周遇吉而撰。若仅以该碑题和碑文内容而论,似乎无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7.
1989年4月,原南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市西郊麒麟岗上中原电梯厂生活区,发掘了一座砖石混砌的明代武略将军墓①,该墓历史上已遭到破坏,所以,在墓室的石墓门外除发现一合方形石墓志外,墓室中的随葬品仅发现5件瓷器。现将该墓出土的5件瓷器介绍如下:青釉刻花瓷炉1件,器为釉下刻花,白瓷胎骨,造形为大敞口,凹面口沿内敛外折,筒形腹下收,矮圈足,腹的下部附3个蹄形假矮足,器内外通施豆青色釉,釉厚润泽,釉面有较大的裂片纹,器底露胎,器腹纹饰分为上、中、下三层,中层为凸饰八卦纹一周和带弦纹两周,上、下层为平面刻饰缠枝花纹、…  相似文献   

8.
宋哲元为什么要张自忠留在北平赵延庆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对这一问题存有不同看法,而直接引发的却是最近读到的《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将军传》一书。该书是现代历史人物传记的一个新的成果,笔者已有专文评介,予以推荐,这里不作全面评价,只是想就该书对这个问题的看...  相似文献   

9.
宋哲元将军即非绵阳人,又未宦游绵阳,却与绵阳结下了不解之缘。1916年元旦,军次绵阳,与常淑清女士喜结连理;1940年4月5日病故绵阳,并安葬于绵阳富乐山。宋将军作绵阳留寓时间不及期年,而其忠骨安葬富乐山却永著千秋。  相似文献   

10.
1998年6月,为配合京珠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京珠公路考古队孝感市考古组对三汊镇公路段吴家坟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历时半个月,清理大型土坑合葬墓1座,编号M1,出土了一批丝织品和饰物。现将清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图一)。图一 吴家坟墓地位置图一、墓葬形制及葬具墓葬位于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建增村大刘湾南50米处的土墩上(旧称吴家坟)。南临浐川河,四野开阔。土墩面积约1200平方米,高出四周田畈1米。墓葬位于土墩的东南部,封土堆已夷平。墓前原立有青石碑一通,现移小胡湾前的堰桥上。经实测,石碑长1.7、宽0.7、厚0.18米…  相似文献   

11.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人。22岁投笔从戎,入北洋陆军第六镇随营武备学堂。1912年,开始在陆建章统领的北洋右路备补军任哨长。其后,冯玉祥任由左路备补军改编的京卫军第二团团长,宋哲元充任该团一营哨官。从此,宋哲元便在冯的麾下,冲突效力,成为后来西北军著名的“五虎将”之一。中原大战后,宋哲元承继西北军大业,接受中央统编,出掌29军”。  相似文献   

12.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三省。又进一步侵略华北,炮击山海关,热河危急。日寇又指使汉奸欲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屈膝让步,准备接受这一掠夺要求。日寇的步步蚕食,国民政府的节节退让,激起了北京学生的愤怒。学生们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放下书本,走出校门,举行了“一  相似文献   

13.
1936年,二十九军驻平津一带。根据“何梅协定”,日军要求派顾问到二十九军监督,军长宋哲元将日本顾问安置在指定的楼房内,派兵监护,局势异常紧张。国民党政府派孙连仲到保定,多次命令驻北平的二十九军撤到保定,宋哲元军长正感处境困难,犹豫未定,这时刘少奇同志起草主张抗日救国的三条意见,通过二十九军的一位参谋处长作为自己的意见提出给宋。宋军长认为很好,仍未执行撤退命令。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宋哲元为了表示二十九军的抗日立场,曾邀请平、津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代表,到南苑飞机场参观二十九军阅兵。北大校长刘哲、东北流亡…  相似文献   

14.
在绵阳城的东面,一山拔地而起,逶迤十余里。三国时,刘备初到蜀,刘璋在这山上设筵招待他,刘备站在山上,望见即将到手的蜀中领土之兴盛,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富哉,今日之乐乎!”。从此,人们就将它改名为富乐山。又因为它在绵阳城东,人们又叫它为东山。东山风景优美,保存有不少唐宋石刻,是绵阳城郊的一座名山。但是更为人们所注目的,却是朱德、彭德怀同志赠宋哲元将军的  相似文献   

15.
第二十九军原属于西北军系统,但由于指挥系统关系,内部存在着宋派和小派系的矛盾,这是必然的。尤其第二十九军的成立情况复杂,再加上各将领带兵的手段各有不同,也造成了内部不能够团结一致。宋哲元对于整体管理是有意见的。如1936年双十节,宋在西苑检阅部队后,在第三十七师师部召集全军团级以上军官讲话时说,大家终日忙于训练,很辛苦,现在政委会积存一批款给大家分分,但分是有等次的。“第四路(也就是宋的基本部队)的是股东,参加喜峰口抗战的也算股东,后来参加这个团体的都是雇员,雇员与股东就不能一样了”。意思就是说“有官让他们先当,有…  相似文献   

16.
张皓 《安徽史学》2015,(1):26-40
1937年7月8日至28日,蒋介石、宋哲元围绕如何处理七七事变产生争议。蒋介石认为七七事变不可能得到和平解决,多次要求宋哲元坐镇保定,准备应战。宋哲元则拒绝,幻想对日妥协以维持第29军继续坐镇华北的地位。蒋介石也曾通过各种渠道和平解决,一方面表示中央与地方的立场一致,一方面设法由中央政府管控对日交涉。这场争议以宋哲元是否到保定坐镇为始终,以能否维持现状为焦点。在日本使华北"明朗化"的既定侵略步伐下,宋哲元不可能维持现状,只能到保定坐镇,蒋宋二人的争议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7.
1935年的冬天,华北大地寒风呼号、冷气袭人。一条挟着冰霜的消息从这里传出,深深地震撼着中国民众的心:殷汝耕在通州宣布“脱离中央”,组织了所谓的“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在这寇急患深、民族危艰之际,殷汝耕的叛国之举,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而国民党当局除对其下了一纸空文的“通缉令”之外,却别无它法。那么,人们不仅要问:“殷氏,乃何许人也,何以有如此实力竟敢与中央政府对抗呢?”一殷汝耕,1885年出生于浙江平阳县一望族之家。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娶一日本宪兵头子的妹妹井上慧民为妻,因此与日本军政界关系…  相似文献   

18.
山西忻州出土的九原岗辅国将军墓的壁画表面存在大量的结壳,覆盖了壁画表面的图案,严重影响了壁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采用XRF、XRD及偏光显微镜对壁画结壳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壳为夹杂粘土的钙质沉积,结壳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根据分析结果,对结壳的形成机理及形成过程进行了解释。在结壳的成分及形成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结壳采取化学法与机械法相结合的清除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鄂城东吴孙将军墓与鄂钢饮料厂一号墓,揭示了两墓的相互关系及墓主人身份。  相似文献   

20.
《文史月刊》2011,(4):70-71
一、把大象切割来吃——“分离华北”成为日本“帝国政策”的组成部分 日军武力侵占我国东北后,又立即把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