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人类学家华琛针对中国民间文化提出神明"标准化"与仪式"正统行为"的概念,苏堂栋等人对华琛概念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科大卫、刘志伟提出"正统化"这一延展性概念,上述研究为思考"中国文化的一统与多元何以达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灵验与感恩——汉民族宗教体验的互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证实,在闽侯县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中,"灵验"是人们对神明的最主要的期望,即"有求必应",而"感恩"则是信众对神明灵验的回报,即"有应必酬"。信众得到"神助"的前提是信仰必须虔诚,"心诚则灵"。作为回报,信众除了信仰更加虔诚之外,还需要以物质或服务回报神明,即"还愿"。这种回报神明的方式不是一种交易,而是一种沟通仪式,这也是宗教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回报神明实际上也是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3.
"求如愿"与"迎紫姑"是中古时期荆楚地区的新年礼俗。如愿与紫姑是地母女神的化身,求如愿与迎紫姑仪式共同构成地母女神的死亡-复活祭仪,求如愿象征着旧年结束时地母的死亡,迎紫姑寓意新年来临后地母的复活。求如愿与迎紫姑习俗在形成过程中受到西亚文化"塔穆兹"信仰的影响。宋以后,求如愿与迎紫姑习俗相分离,两者的兴衰体现出华夏文化对域外文化的选择性吸收与主动改造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白族民间长诗《青姑娘》作为白族民间歌舞曾经广泛流传在滇西北地区的白族聚居区。后来由于遭到封建统治者的查禁,才逐步衰落了下来;一直到1949年前后,只剩下剑川县的甸南镇、羊岑乡的一些村寨还在流传,其它地方都几乎失传。文章从《青姑娘》与内地《请紫姑》流传地区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异同方面比较入手,深入分析内地《请紫姑》对白族民间长诗《青姑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华遗产》2011,(6):12-15
在日本人眼中,广岛县佐伯郡的严岛是“神明的居所”。中世纪前,这里禁止人居住。即便后来岛上有了村落,出于对神明的敬仰,严岛也依然是新生和死亡的禁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的民间诸神大致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官方认可的神明,另一类是没被官方认可的,士大夫称之为“淫祀”的鬼神。在官方认可的神明中,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政府通过列入国家祀典或加封赐匾等方式,将民间神吸收改造为政府认可的神明(如天后、龙母);另一种情况是民间将国家祀典或政府提倡的神明接受过来,并改造成为民间神(如北帝、关帝等)。珠江三角洲的康公(主帅)或康王崇拜应该就属于后一种情况,但康公崇拜比起北帝等“标准化神明”似乎具有更强的民间性。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2012,(3):172-173
许多人知道巴厘岛是天堂岛、神仙岛,却不知道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美得令人目眩,巴厘之美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她处处有神明,处处有艺术——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张佩国  黄小莉 《民俗研究》2024,(2):99-110+159
北宋时期“神舟”远航高丽的盛况两度出现,这不仅在宋廷企图恢复朝贡秩序的实践中展现了明州高超的造船技术,也使得明州地区的海神崇拜走向“标准化”。“神舟”出使归来后,明州的船舶生产、神明崇拜在技术与制度的语境中保持关联、互动。国家通过持续褒封神明的方式将地方信仰文化纳入国家体系,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社会稳定性;在新的技术情境中,明州地方以神明崇拜为媒介贴近国家正统,由此形成的不同于官方崇奉秩序的地方神明崇拜展现了独特的社会文化情景。  相似文献   

9.
《马瑞王室档案》中收录的经济管理文献和书信档案等史料表明,古巴比伦时期马瑞王室妇女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她们和男性贵族一样参与国家和社会财富的分配,拥有庄园、土地、椰枣园、奴隶等大量财富。而这些王室妇女的崇高地位是由她们积极参与国家各项事务取得的:马瑞公主们担任神明的女大祭司,为国家服务神明;从事政治联姻,为国王笼络重臣,巩固国家间的联盟;马瑞太后、王后和王妃等妇女负责马瑞宫廷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国王外出期间监管王城,主持对各神明的祭祀活动,直接和间接地参与国家的政治、军事和外交事务。  相似文献   

10.
正饮罢卢仝七碗茶,仙音袅袅听清笳。风生腋下双飞翼,雨霁云头五彩霞。梵呗初闻看俗世,心尘尽涤落天花。灵山自有神明在,指点迷津到海涯。  相似文献   

11.
石窟河流域是岭东商贸与移民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围绕着水上运输而兴起的墟市经济、商业贸易、庙宇建设、神明崇拜以及移民活动,对当地地方传统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窟河上的航运与商贸活动促使社区宗族、神明信仰等权力化网络的建设,导致地方传统社会的整合与形成。本试以蕉岭  相似文献   

12.
石头剪刀布     
《科学家》2015,(4)
<正>电影《上帝也疯狂》的开场介绍了这样一个族群,他们是布须曼人,生活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的腹地,这里距离现代化大都市6000公里。这个族群在首领希的带领下过着刀耕火种,狩猎耕作,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敬畏自然,他们相信上帝的存在,他们还相信通过某些方式能够获得神明的指示或者能够向神明传达自己的意愿。有一天,一个可乐玻璃瓶从天而降,掉落在了  相似文献   

13.
我入党的时间不算是长的,但算起来也接近60年了。文革以前我是一个虔诚的信徒,把领袖视为神明,我写过两首打油诗来说自己。一首是走神:信到迷信不知悟,朝三暮四全维护。睁着大眼一走神,多情反被多情误。一首是听喝:衣食住行听安排,找个对象领导裁。是非全赖上头论,只有屎尿自己来。这不是调侃、嘲讽,是自己的真实写照。文革促使我的思想发生了大的转变,我在过去多篇文章说过,我逐渐抛却了神明,而萌生出马  相似文献   

14.
冯治库 《丝绸之路》2014,(14):28-35
作为老子学说的继承者,庄子提出了理解存在的四个维度:"无"、"有"(存在)、"有封的有"(存在者)、"是非"。庄子还指出了言说绝对的"无"的荒谬性。关于"否定性的无",庄子主要通过对"无用之用"的阐发来完成。关于"不性的无",庄子通过"是非"来说明。他提出成心是产生"是非"的根据,不能以"无有为有"的矛盾律是保证"是非"的重要原理。同时,他还强调"是非"的不确定性。最后,关于辩论,庄子提出"辩"、"不辨"、"无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台湾的研究经验,论述汉人传统庄社的基本性质。其一,汉人庄社是一个仪式共同体,汉人庄社基本上是一个仪式界定的社会单位,人们在所居住的庄社里崇拜神明,举行共同的祭祀,有很强的社会凝聚力。其二,汉人庄社具有法人性格,这可以从传统汉人庄社拥有公地,以及庄社神明拥有田产,看出端倪。其三,汉人庄社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长期共同生活经验的累积,让庄民产生命运与共的一体感,可从庄社地理的说词与每年所抽的年签看出。其四,汉人庄社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村庄和人一样有生老病死,生命不断变化,也有毁庄灭庄的情况发生。其五,村庄是一个意志单位,村庄作为社会集体的存在,可以透过头人表达其自由意志的选择,特别是在与外界建立村庄联盟的时候。其六,村庄是村际关系的交陪单位,透过友庙、交陪境、联庄组织等,村庄与其它村庄建立长期稳定的交陪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田埠地处宁都县境东南部袁毗邻石城遥境内山峦绵延袁群山环抱袁属江南典型的丘陵山区袁交通尧文化欠发达遥长期以来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传统社会模式的生存中缓慢前行袁因而他们自古以来认为亘古不变的神明崇拜同样在这里得到延续遥虽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袁曾一度致使神明崇拜的化身尧塑像毁于一旦袁然而近年人们又自发地修建了许多庙宇袁重塑了许多神象以供奉遥据调查袁田埠一个乡内袁马头尧田埠有东岳庙曰龙下尧杉涧尧小坪尧大塘源尧武村尧武里尧洋斜尧王沙排尧陈公陀有汉帝庙或汉君庙袁东龙有太公庙遥可以看出袁其乡内庙宇之多不同于一般…  相似文献   

17.
刘晓春 《民俗研究》2016,(4):89-101
从历史变迁的维度,考察明清以来番禺地区迎神赛会的结构与功能。番禺地区的迎神赛会,以神明崇拜为核心,以神明显圣的神话传说为信仰动力,人们通过神诞中的仪式展演,象征性地建构人与社会、人与超自然的神及祖先之间的关系。人神互惠,是迎神赛会之所以能够延续的稳定的结构,也是其信仰基础。由于社会的变迁,随着这一稳定结构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此消彼长,借迎神赛会"约纵连横"的防御性功能日渐消失,而"庆叙亲谊"的联谊性功能,则逐渐成为迎神赛会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8.
"荣太和"烧坊从1879年创建,到1952年"被没收",再到2000年重建,经历了130多年风雨历史。但是,风雨没有摧折"荣太和"。"荣太和"是有根基的。有根基在,就有"荣太和"。这个根基,既然能铸造巴拿马金奖,能铸造"国酒茅台",也一定能铸造"荣太和"辉煌。8月上旬的一天下午,突然接到知名书法家程缘电话,约到东山阳明祠翰林茶院去"品茶"。我喜欢那个文人雅集的幽静环境,准时去了。而让我意外的是:不是品茶,是品酒。程缘的朋友拿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酒瓶和两个一模一样的酒杯,酒瓶和酒杯上没有任何标识。  相似文献   

19.
徐建融 《收藏家》2011,(1):57-59
近年来,有不少理论家和收藏家致力于散布这样一种观点:一件书画艺术品,是否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决定于它的创作方式。"复制"的,和"流水线式操作"的作品是对艺术的亵渎,是没有艺术价值的,当然也是没有收藏价值的。反之,"原创"的或"即兴式操作"的作品,是否就一定有艺术的价值?有收藏价值?他们没有说,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买房     
自古至今,房子都是个永远的话题,但"居者有其屋"并非一件易事。所以,杜甫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想,在唐代,想要"俱欢颜"的不仅仅是杜甫,就是当了一辈子高级"公务员"的白居易,也是"居不易"的,50岁才在城里买了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