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人们对建筑彩画更多的是关注其个体的保存状态,在我们承担清东陵裕陵维修工程中,发现对裕陵建筑彩画的价值评估仅仅以局部真实与完整的角度观照还很不够,尤其是通过对裕陵单体建筑彩画的现状勘察,裕陵建筑彩画属旋子彩画类型,其单体彩画配置存在等级差异,比较其他清代陵寝建筑彩画,清代陵寝建筑彩画的总体配置似有传承古制的观念影响.同时,陵寝建筑有明确年代,使陵寝彩画具有时代样本价值,再由裕陵建筑彩画纹饰差异、配置关系的发现,引发本文对裕陵建筑彩画价值评估和补绘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吴伟 《四川文物》2012,(2):50-57
白沙宋墓一号墓的棺床中央留有一个扁方形小孔。该孔的性质,《白沙宋墓》的作者根据相关文献及实物资料推定为"穴"和"金井"。分析史料记载和墓葬形制结构,并与类似遗存比定,可知此扁方形小孔既不是清代地宫中的"金井",也不是"穴"位,应为"穴中"。  相似文献   

3.
正道光皇帝(1782—1850年),清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帝位的皇帝。在位时,清朝危机四伏,内忧外患,举步维艰,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悲剧色彩。道光皇帝没有较大作为,足为世人称道的是其一生崇尚节俭,但是道光陵寝“慕陵”的修建对其勤俭一生又构成了绝妙讽刺。一向“恪守祖训”的道光皇帝不仅违背祖宗遗训变更陵寝选址,而且在陵寝的设计建筑方面外俭内奢、花费巨糜。一、一波三折的慕陵选址  相似文献   

4.
刘英 《满族研究》2004,(4):77-82
清代帝王陵寝,均择圣地为万年吉壤。在陵寝的建造上也相当奢华。采用大量砖瓦木材与石材。随着石材工艺的成熟,这些石件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具装饰性。装点着帝王陵寝的地官、建筑的坐基、陵寝的神道。精湛的石雕技艺,精美的地官,高耸的须弥座,威武的石雕群,含概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丰富的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正>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界于北京、天津、唐山、承德、秦皇岛之间,西距北京125公里,南距天津150公里,东南距唐山100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布局最为得体的清代皇家陵寝建筑群。占地80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长眠着161位清朝帝、后、妃及皇子公主们。清东陵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四面环山,流水环绕;苍松翠柏、遮天蔽日;红墙白栏、山岚氤氲,是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其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顶峰,其中有世界上面阔最宽的石牌坊;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长达  相似文献   

6.
清东陵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庞大、保存最完好且体系完整、布局严谨的清代帝后妃陵墓群。78平方公里的陵区内,群山攒集,众水环流。36000亩风景林与15座陵寝、581座单体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自然景观与人建筑完美结合的壮丽画卷。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清代宫廷建筑的管理机构与官员状况、宫廷建筑工程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列举了内阁、军机处、宫中、内务府、工部等处的部分档案,这些档案内容涉及紫禁城宫殿楼阁、苑囿行宫、陵寝、坛庙寺观、盛京皇宫及与宫殿建筑有关的河道、沟渠、园林、道路等的兴建和维修状况。这些清代档案是我们现今研究清代宫廷建筑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我们保护维修现存宫殿建筑的可靠依据,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清代盛京昭陵的建筑、管理、沿革所构成的历史文化风貌与清王朝的兴衰息息相关。昭陵初建,其工程时间之短、建筑规模之小,反映了清初国力之有限以及满族早期的节葬与火葬习俗。清入关后定鼎中原,随着国力的提升,对昭陵进行了“积累式”的补建修缮,使陵寝格局逐渐完善,陵寝景观庄严壮丽,民族特质别具一格,建立起完善的陵寝管理体系。清末在列强的蚕食鲸吞中,清政府虽然屡次表达出对盛京陵寝的关注与重视,但实际上却透露出“弱国无外交”的无奈窘态,反映出其腐朽无能的本质。清朝灭亡以后十余年间昭陵仍然依照“清皇室优待条件”予以保留,直至1927年被开辟为公园。透视清昭陵建筑群的历史变迁俨然是一部清王朝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片被尘封了两百余年的"后龙"风水禁地,这是一片距离北京城区仅1.5小时车程的绝色风光,这里遍地涌泉,草木丛生,古树参天,野兽成群,这里便是"京东绿色宝库"——河北兴隆。为皇家陵寝选择修建之地是历代君主为巩固皇权、延续统治的重要事宜。1661年,经过多方探寻,清代顺治皇帝在遵化选定了一块风水宝地。自此,清东陵开始修建。2000年,以清东陵为代表的明清皇家陵寝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考古发现的商代高等级墓葬的墓上建筑遗存,文章认为这些墓上建筑就是陵寝制度中"寝"的起源,同时也可能兼备"堂"的功能,从而确认陵寝制度的渊源可上溯至商文化时期。另外,文章认为,殷墟西北岗发现的大批祭祀坑,虽然是商王室的公共祭祀场所,但也应该是针对墓主的,因此可以确认商代时期应该已经存在墓祭。  相似文献   

11.
清西陵古建筑中的石栏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西陵的古建筑中,殿宇、华表等高大建筑的周围及桥梁两侧都建有汉白玉石栏杆,上面的雕饰内容丰富,图案多样,雕工精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封建时代最高等级的皇家陵寝建筑的一部分,清西陵的石栏杆以其精湛的建造技艺折射出皇权的威严与高贵,是我们研究清代石雕建筑技术和雕刻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一种专供安葬和祭祀悼念死者使用的专门建筑类型——陵墓建筑,成为独特的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我们论证陵寝建筑和彩画专题之时,不能不承认陵墓及墓葬是解开十世纪以前中国建筑历史之谜的关键所在。那么对陵寝进一步研究并且把本地区的陵寝文化的研究深入下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国对早期陵寝的研究确有些突破,而对晚期,特别是对“关外三陵”的研究,笔者认为尚属薄弱环节,因此本文就“三陵”的建筑及彩画问题提出浅见,就教于史界前辈及同仁。一三陵的建筑规制及其承袭的来源永陵在辽…  相似文献   

13.
一在清代陵寝建筑史上,曾一直认为选定清西陵金龙峪为德宗(光绪)万年吉地,是在光绪崩逝以后、宣统皇帝登基之初才着手进行的。《宣统政纪》卷一中说: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丙子谕:大行皇帝(按:指崩逝的光绪帝)尚未择  相似文献   

14.
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的昭西陵组群格局与建筑形制独特,具有极高的建筑价值与艺术价值,是研究清代皇家陵寝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近代以来,昭西陵因人为与自然因素遭到严重破坏,必须进行整体保护,这不仅需要对遗存建筑和建筑遗址进行修缮,还应对有重大价值的中轴线建筑进行全面修复.昭西陵的整体保护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有清一代各朝帝后妃陵寝的建筑工程,向为国家最重大的建筑工程项目,素有“山陵大工”之称。其规模之大,工期之长,工种之多,技术之复杂,质量要求之高,在整个清代建筑史上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6.
《旅游纵览》2007,(1):74-74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界于北京、天津、唐山、承德、秦皇岛之间,西距北京125公里,南距天津150公里,东南距唐山100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布局最为得体的清代皇家陵寝建筑群。占地80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长眠着161位清朝帝、后、妃及皇子公主们。清东陵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四面环山,流水环绕;苍松翠柏、遮天蔽日;红墙白栏、山岚氤氲,是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其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顶峰,其中有世界上面阔最宽的石牌坊;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长达5500多米的孝陵主神路;有被誉为“石雕艺术宝库”和“地…  相似文献   

17.
明清皇家陵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历史研究、宣传过程中更多的是着重向世人展示明清两朝皇家陵寝的建筑形式、规制、丧葬形式、陪葬规制、早期盗墓与后期保护及开发等,外部建筑装饰图案研究方面几乎处于空白。文章以明清皇家陵寝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为例,通过对清东陵古建筑内、外部结构中的天花、梁枋、山花、瓦当、墙体等的装饰图案进行象征分析研究与应用,不仅是对清东陵装饰文化的文脉传承,也是变相对河北唐山地区历史现存古建筑装饰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咸丰帝宾天后,因陵寝尚未竣工,被迫建立"暂安奉殿"暂厝梓宫。本文通过对样式雷图档的鉴识、整理和解读,综合梳理其他史料,还原咸丰帝暂安奉殿的设计,以及改建东陵隆福寺行宫为暂安奉殿的过程。进而讨论了作为清代首次建置的大行皇帝暂安奉殿,及围绕该建筑展开的咸丰帝奉安仪式的一系列筹备工作,揭示出建筑工程对晚清皇家葬礼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位于永城保安山东麓的梁孝王寝园,是西汉梁国梁孝王的重要陵寝建筑.1992年至1994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此进行了发掘,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汉代诸侯王寝园建筑,对于研究西汉早期的建筑特点、西汉诸侯王的陵寝制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依据最新考古发现,东汉陵寝制度相比较西汉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圆丘状封土、一条长斜坡墓道的地宫、外藏系统消失以及陵寝建筑位于封土东侧或南侧、盛行同穴合葬等。洛阳北魏时期的陵寝制度除旧有习俗的因袭,很大程度上受到东汉陵寝制度的影响。考察引起这些变化的历史原因应当是东汉前期尊崇汉统而又别于汉统的双系情结以及北魏政权汉化政策的强力实施。这些都可以视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上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