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梳理了海外移民与闽南澳头侨乡传统文化景观的形成与传承,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侨乡文化景观的多元拓展。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背景下,各地侨乡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在以厦门为核心的闽南区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澳头侨乡活用涉侨历史文化遗存,持续以活态、动态积累而形成多重性的文化景观,如闽南古建、番仔楼、妈祖信仰等。近年来,澳头以乡村振兴政策为推动侨乡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充分发挥侨乡开放包容的优势,多元活用各种涉侨人文景观,从海港侨乡逐渐发展为国际化侨乡小镇。澳头的转型发展为进一步拓展侨乡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案例,为长时段的侨乡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华侨华人与广东侨乡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东是中国第一侨乡。海外华人对广东 ,特别是主要侨乡的影响 ,使其具有鲜明特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侨乡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快于其它地区 ,文化发展独具特色。从理论上认识华侨华人与侨乡的关系 ,是海外华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文旅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可为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增加新动能,为乡村振兴赋能.广东省佛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发源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探索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佛山路径,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攀登》2021,40(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村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升乡村道德水平是治理乡村、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我国乡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在乡村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稳步推进乡村道德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湖南邵东为案例,从社会文化视角阐释中国一个内陆新侨乡的形成及其跨国网络治理的建构机理。邵东新移民的阶层构成及营商特征,使其在移民海外后仍与家乡保持着频密的联系。在侨乡政府与海外移民双向互动过程中,构建了以人员流动、慈善捐赠和文化认同为治理主线的三大跨国网络,呈现出制度化、组织化的机制特点。同时,邵东侨乡在跨国网络治理中形成纵横两种体系。横向上,侨务部门与海外移民共同构成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二者通过合作交流构建伙伴关系;纵向上,通过省、市、县、乡、村不同层级治理单元的协调与配合,使海外移民有效参与到侨乡治理中。这一纵横交织的治理体系构成邵东跨国网络治理的脉络,是侨乡振兴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刘玲华  苏双妹 《旅游纵览》2023,(2):157-159+163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产物。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闽东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具有诸多资源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对此,通过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闽东红色旅游发展的新路径,以促进闽东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
文章回顾了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分阶段阐述文物管理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新中国文物工作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始终相伴相行。  相似文献   

8.
温州地区侨乡与非侨乡妇女的经济活动──个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农村的现代化。中国侨乡的绝大部分地区分布在农村,所以,对于中国侨乡的研究就是对中国农村中这一独具特征区域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农村经济空前活跃,发展途径呈多元化、多样性的背景之下,侨乡由于地域条件的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以及华侨在海外经济实力的不同而呈现纷繁复杂的特色。以珠江三角州模式、晋江模式为代表的侨乡模式并非能代表整个中国侨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于是又出现了侨乡落后于非侨乡、侨户落后于非侨户的现实。温州,则是这样的一个地区。众所周知,温州是我国的…  相似文献   

9.
侨办工业村是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侨乡农村独资兴办的工业村的统称。与华侨华人在祖籍地投资创建的工厂、农场、开发区等各类型投资组织形式相比,侨办工业村是一种有着不同特征的新型投资组织形式,其特点为:(1)由海外侨华华人独资兴建与管理;(2)是一种综合性的土地成片开发区;(3)沿侨乡农村的自然村落而建。侨办工业村在中国侨乡出现的时间很晚,且数量也少。究其原因,除有早期国家政策的约束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侨乡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华侨华人资本要在条件不如城镇的乡村独自建立具有多种产业构成的工业村,…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明溪县的华侨村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华侨回国担任村官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和个人因素。认为中国农村选举制度的普及是该群体产生的社会制度性因素,地方政府的动员推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个体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及传统的"衣锦还乡"追求,则是华侨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在动力。华侨担任村官后,运用自己曾在国外务工经商的经历优势,对国内与国外的资源进行动员,在侨乡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华侨村官对侨乡的社会治理是中国乡村治理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中国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具有借鉴作用。不过,随着在侨乡成长的第一代移民的老去,第二代、第三代移民对家乡日益陌生,乡村回流人口必然随之减少,侨乡社会治理模式的未来走向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论文基于对云南腾冲和顺侨乡与广东梅州南口、松口侨乡的田野调查与比较研究,考察了两地不同的人文地理、社会环境与历史生态对侨乡产生的影响;探讨了侨乡民众对于"侨"的理解与认知,及其如何应对民族国家建设、海外关系变化、侨乡文化资本化以及区域发展与全球流动;分析了时代变迁中"侨"之为侨的文化动力,并以侨乡为方法,构建理解区域网络、跨国流动与地方世界的文化图景。论文认为,国家力量对"侨"的界定与分类以及不同时期跨国网络的运作,影响着海外华人以及侨乡民众对于"侨"和"海外关系"的认知,并在日常生活、乡村建设以及新的流动中呈现出来。经由历史积淀所形成的侨乡人文景观,则使侨乡卷入新的"资本化"过程,侨乡乡民亦在文化建构中重新认识、理解与之相关的"侨"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2.
吴丽萍  曾琴 《攀登》2023,(4):23-30
民族及民族国家是社会发展的行为主体,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自现代化进程开启之后,民族及民族国家便与现代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当代中国民族工作发展现状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内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的结果。百余年来,中国式现代化对民族工作的规范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民族工作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现代化内容所作出的与之相适应的阶段安排。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紧跟中国式现代化步伐,从历史方位、根本性质、核心内容以及工作抓手四个方面确保民族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偏航、不越轨。  相似文献   

13.
张丽荣  李庆堂 《攀登》2023,(3):13-18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纵观百年党史,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贯穿于党的发展全过程,始终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和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必须将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锻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卓越的思想家和设计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接续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为国家实现现代化而艰苦奋斗的进程中,邓小平坚持将中国实际与现代化一般规律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全民族整体动员、奋起直追的现代化政治观念和社会意识,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千秋大业的观点,回答了中国为什么必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他确定中国式的百年发展战略,设计了从温饱、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他强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重视知识和人才,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回答了怎么样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整套思想理论、发展战略和步骤方法,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加快现代化步伐、实现民族复兴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深受海外移民的制约和影响。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海外移民在推进侨乡现代化的过程中,强化了原有的乡土社会文化传统。本文通过考察闽南华侨的跨国生存状态、侨乡社会权势的转移及侨乡社会文化的传承,探讨近代闽南侨乡的国际化与地方化进程。所谓国际化,是指闽南侨乡的社会经济中心不断外移,海外华侨成为闽南侨乡的地方精英,海外世界与闽南侨乡的联系日益密切。所谓地方化,是指闽南侨乡的政治权力中心不断下移,侨乡建设与地方公共事务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本地社会文化传统得到了更新和延续。深入研究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探讨全球化时代地方传统的发展前景,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百余年来,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效法欧美”“走俄国人的路”“中国特色”的道路选择和转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天生弊端,也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与体制障碍,是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彻底改变世界面貌的超大规模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侨乡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侨乡文化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无论在哪个侨乡,外来文化只是一种“补充”,侨乡的主流文化还是本土文化。本文以侨乡文化中比较容易辨认的建筑文化为中心,对最有代表性的五邑侨乡与潮汕侨乡的侨乡文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作者认为,从建筑文化角度而言,五邑侨乡的文化特征是输入型文化,潮汕侨乡的文化特征则是输出型文化。而侨乡之所以采用西洋建筑文化,其实是侨乡现代化建设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2021年9月10-12日,"建党百年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就和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述评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周俊武、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以下简称当代所)副所长、《当代中国史研究》主编李正华代表主办方先后致辞. 李正华在致辞中表示,通过何种路径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必须始终直面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破除了一道又一道阻碍,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追求现代化目标的成就和经验,研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机遇、新挑战,是广大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李景平  吴晓 《攀登》2022,(1):36-41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定“走自己的路”的核心立场,学习借鉴反思他国的现代化发展经验,不断调适现代化发展的远景目标和长期规划,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发展、稳定、改革三者有机统一,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刘馨艺 《东方收藏》2023,(12):61-63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数字化的影响范围扩大至艺术领域。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文章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当代科技发展对于传统绘画展览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内容、形式、精神以及观看方式中的四维感官等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画展览的转型,并对数字媒体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展览之间的互助性及其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