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东北八旗庄园“庄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东北八旗庄园,既有清政府各部衙占有的盛京户部、礼部、工部和吉林、黑龙江等名符其实的官庄;又有更多为私人占有,名称却为内务府官庄(皇庄、皇产)、宗室王公官庄(王庄)、八旗官兵官庄、蒙古王公官庄等。各种八旗庄园(官庄)都设有庄头。庄头,在有清一代东北八旗庄园中,他们是总管,是实际的经营者。随着东北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满族贵族政权的演变,他们既是清朝政府、皇室、八旗王公、官丁等的奴才;实际又是剥削、压迫、奴役庄丁(壮丁)、佃户的农奴主、地主、“土皇帝”。弄清清代东北八旗庄园庄头的由来、演变,和土地、庄主的关系及其作用,对研究清代东北土地制度变迁史、社会经济发展史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东北区域是中国的边疆地区,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随着移民大规模的涌入与通商开埠高潮的出现,中国东北社会经济、文化变迁趋势愈来愈明显,开始呈现出向近代转型的趋势。19世纪中叶以降至清亡,奉天(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共有28个地区陆续被开辟为商埠(包括约开商埠、自开商埠、约定自开商埠和租借商埠四种),资本帝国主义肆意倾销商品、开矿建厂、置办银行、构筑铁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世纪德意志“二期农奴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亚平 《世界历史》2000,1(2):64-70
中世纪晚期,西欧许多农业地区因商品经济的介入而松动了封建关系,并进一步瓦解了农奴制。与西欧其它地区相比,德意志的农产品较早地加入了商品交易中。这是因为早在13世纪德意志就普遍实行了土地的租佃制,农村中有相当一批的个体自由农民。但是,随着粮食贸易的扩大,尤其是粮食贸易加入到远程贸易的交往中后,德意志农村的社会却向着与西欧其它地区相反的方向发展。大领地制更加巩固,自由农民原有的政治权利被剥夺,沉重的劳役重又强加在农民的身上,这些都大大推迟了德意志实现农业资本主义的进程。这种历史现象被历史学家们称之为“二期农奴制”。“二期农奴制”的产生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是由多方面的历史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编     
西藏封建农奴制下的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在西藏漫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下,有两种特殊经济形式伴随其左右。罗莉发表在忡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第五期上的文章指出,封建领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是当时西藏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它们发展到后来,成为西藏社会发展的桂桔。研究其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对认识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社会具有很大意义。这两种经济产生于公元10世纪前后,当时的社会情况是,吐着王朝的崩溃使一些农奴和属民成为自耕农和个体农;一些村落的大小头人占有较多的土地;一些幸存下来的农奴主与地方宗教势力和教派势…  相似文献   

5.
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后,即把盛京崇为留都。后来,相继设立奉天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镇守东北广大地区。清朝设置将军的地区,除东北外,还有江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广东、绥远、陕西、甘肃、新疆、乌里雅苏台等地。绥远、新疆、乌里雅苏台是蒙古和维吾尔族等居住地区,将军的设置与内地不同。此外,东北三将军的设置也与内地不同。因为,内地广大汉族人民居住地区,清朝除设将军“掌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外,还设有总督、巡抚厘治军民、察举官吏、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而东北地区则不设总督、巡抚。  相似文献   

6.
钱杰 《钱币博览》2001,(1):11-12
东三省造宣统元宝银币仅库平一钱四分四厘一种面值。查奉天、吉林、黑龙江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为行省,名东三省。同年奉天和吉林二家造币厂合并,称东三省银元总局。东三省造光绪元宝有大小四种面值。  相似文献   

7.
东北皇庄由盛京内务府粮庄、山海关外(锦州)粮庄、打特乌拉粮庄和盛京等处棉、蓝、盐各类专业庄及果园组成,是清朝皇室私有财产。它同畿辅皇庄一样,有个由农奴制向租佃制演变过程。本文仅就这一演变过程加以叙述,以期对清朝皇庄后期的历史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8.
刘一力 《百年潮》2001,(6):58-62
(一)王希天,原名王熙敬,1896年9月11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县(今长春市)金钱堡屯一个富裕之家。少年王希天,聪明过人,每次考试均名列前茅,1911年到省城吉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肄业不久,又转入奉天铁路专门学校读书。这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民主革命高潮席卷东北,但新军阀在学校实行的却是更封建的旧教育,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是东北电报事业的创始人和主要筹办者。在他的主持下,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从1885至1887年相继完成电报线路的展设工程。从此,东北军政要地间通过电报联成一气,并改善和加强了各要地与清朝统治中心北京的联系。架设电报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事业。中国电报的举办是对从古代沿袭下来的驿传通讯的划时代的变革。这对地广人稀远离京师的东北地区通讯事业来说,尤为重要。洋务派在东北兴建的企业除电报外,还有吴大澂开办的吉林机器局和李金镛开办的漠河金矿饬礁銎笠狄延凶ㄖ黾?而东北电报则几乎无人评述。  相似文献   

10.
一民族矛盾是中欧和东南欧国家的近代史中长期存在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使得这些国家长时间的处于落后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中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资本主义关系,同时封建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大量存在。半封建农奴制的生产关系,以及与外国财政资本结成联盟的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阻碍着这些国家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文化的进步。落后的状态加强了对外国财政资本的依赖。外国资本在重要的工业部门中夺取了决定性的地位,并操纵了这些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外国财政资本的层层剥  相似文献   

11.
元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元王朝,明初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国力壮大,因此,明朝对东北边疆的统治也有了进一步的加强。明朝统治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和遗物有吉林阿什哈达摩崖和在黑龙江口附近特林地方建立的永宁寺碑。一、吉林阿什哈达摩崖  相似文献   

12.
封建租佃制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变化,互相关联。租佃制的发展既是以阶级变化为基础,同时又促进了阶级关系的变化。利用租佃制剥削佃农的非身份性的官僚地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当权派。而这些阶级关系的变化又推动了封建租佃剥削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使封建租佃剥削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要剥削形态。分析这两个方面的重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形态发展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当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一、黑龙江官庄的形成与发展黑龙江地区是我国边陲之地,农业发展历来比较落后。清初,统治者的封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开发更加迟缓。十七世纪中叶,沙皇政府先后派遣以波雅科夫和哈巴罗夫为首的殖民主义者,闯进我国黑龙江流域,对我国人民  相似文献   

14.
尽管存在农奴缺乏劳动积极性和监督管理困难的弊端,但农奴制在某些地区的历史上却曾广泛存在,有时还比租佃制更流行。农奴制的经济合理性何在?它何以实现?其兴衰有何规律?在国内学界对此类马克思主义传统史学课题渐趋冷淡之时,国外经济史  相似文献   

15.
畿辅皇庄是清代皇庄的主要部分,渊源于努尔哈赤、皇太极在关外所设立的田庄,产生于入关后大量圈占民地和收纳民人投充地的基础上。设立之初,规模就相当庞大,乾隆年间达到了发展的顶点,此后开始走下坡路。作为皇室占有的庄园,由内务府直接管理,其内部的生产、分配、供纳等是通过一定的制度来实现的。这些制度制定得极为周密,充分体现出皇家庄园经济已达到成熟的状态。作为源自关外而又设立于生产力比较发达之直隶地区的庄园,畿辅皇庄上既存在满族统治者一向奉行的农奴制剥削方式,又存在汉族聚居地区长期实行的租佃制,两者并行。但到乾隆年间,农奴制基本解体,租佃制开始占据统治地位,直至皇庄这一特殊经济形态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6.
杨翠红 《史学集刊》2023,(1):41-46+31
<正>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17世纪末,尼德兰和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俄国还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为改变俄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彼得大帝广泛吸纳国外先进技术,除派大批人员到英、法、德等国留学之外,还聘请数百名外国工程师来俄工作。此后,俄瑞战争爆发,彼得大帝锐意改革,推动俄国全面发展,由此促进了俄罗斯帝国(简称帝俄)的兴起。18世纪俄国史学受到帝国兴起及社会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史学界对东北区域史的研究不断深入,对清代关内汉族流民开发东北这一课题引起重视,并发表了一些有见解的论文。然而关于清代东北流民的流向及其规律问题尚无专人论及。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清代关内汉族民人流入东北呈现出由南向北,即由奉省到吉省至黑省的趋势。顺康雍时期流民主要集聚在奉省即以奉天府为中心,乾隆以后流民流向有所变化,柳条边外的吉林地区流民迅速增多,一跃为关外各处之冠,咸同以后流民开始大量流入黑龙江地区。本文试就上述流民流向及对东北的开发问题作一探讨。(一)顺治、康熙、雍正时期流入东北的流民主要…  相似文献   

18.
一、辛亥革命在黑龙江 20世纪初,中国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趋向革命,成为一个时代的特点。但由于黑龙江的地理位置偏远,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发展较迟,帝国主义侵略较深,加之清廷对东北长期封禁,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里的活动,较之关内和奉天都晚,力量也更弱。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沙皇俄国对黑龙江等东北地区的入侵,严重危害了中国的边疆安定和领土完整。顺治年间,清朝通过对沙俄侵略军的数次征讨,认识到欲东北边防稳固必须建立强大的水师,故先在吉林设置船厂建造战船,在此基础上设置吉林水师。康熙三年(1664),增设总管各员统辖水手,从此定为经制之师,首开八旗水师建制之端。吉林水师作为东北第一水师,在官兵来源和构成上有其独特之处,由八旗披甲到选拔流人,极大增强了水师战斗力,使其在反击沙俄入侵,巩固当地八旗驻防,充实海防、保持东北地区水上交通线畅通,开发东北地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中国北部边疆史研究吕一燃著黑龙江教育出 版社1991 .3.286页中国边疆史地论集吕一燃主编黑龙江教育出 版社1991 .3.578页中国的东北社会(十四十七世纪)杨肠主编辽 宁人民出版社1991 .9.437页中国东北十四年沦陷史纲要王承礼主编中国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12.600页贝加尔湖地区和黑龙江流域各族与中原的关系史 吕光夭古清尧编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1.5.445页中共吉林历史概要中共吉林历史概要编写组编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10.456页伊通县志伊通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吉林文史出 版社1991 12.1047页延寿县志黑龙江省延寿县志编纂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