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江发现东汉青盖神兽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秋,江西清江洋湖发现一座仅存墓底的砖室残墓,出土铜镜一面,现藏清江县博物馆(见图)。铜镜直径12.5厘米,体厚实。镜面微鼓。背面中心为半球状圆纽,周围浮雕花纹图案。内区主体花纹为鼍龙涌浪,其外两道凸弦纹间铸汉隶铭文一周:"青盖作竟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再外饰栉齿纹一周。外区略高起,饰锯齿纹、曲折纹、凸弦纹,素缘。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五年底发掘的秦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中,曾出土一种少见的花纹铺地方砖,发掘简报将这种花纹称之为“太阳纹”(见秦都咸阳考古工作站:《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文物》1976年第十一期,十三页)。以太阳为纹饰,在中国古代花纹中尚不多见,故对其名称,有必要认真研究;对其表示意义,也有必要进行分析探讨。首先,这种纹饰称为“太阳纹”是不妥当的,因为花纹中并不包含太阳的图象。从实物和照片来观察,纹饰系四方连续图案,在直线交成的斜方格中,填以主纹和云纹等,组成一幅和谐的几何图案。主纹为园  相似文献   

3.
记凤翔出土的春秋秦国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以来,在陕西凤翔县城之南的秦雍城遗址内及其附近,连续出土了几宗秦国玉器,比较重要,现记述如下。一、1972年,南指挥公社河南屯大队六队农民在村东土场平整土地时,于距地表约4米深的断崖处,出土玉璧2件。璧(凤总0125) 直径29.7、肉11.88、好5.94、厚0.9厘米。玉为墨绿色,玉质晶莹滋润,明亮光洁。璧两面均阴刻花纹,主纹为四周互相蟠纠的勾连纹,以五圈内填短直斜线的环带相隔,纹饰繁细,线条流畅(图一:1;二)。此璧制作规整,肉的尺寸恰为好的二倍,与《尔雅》"肉倍好谓之璧"的记载相吻合。又《周礼·考工记·玉人》:"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郑  相似文献   

4.
1965年陕西长安县沣西公社大原村的农民在挖土时发现了两件铜器,一为父癸尊,一为子尊。同年为西安市文管会征集入藏。现将二器分别介绍如下: 父癸尊侈口,长颈,微鼓腹,高圈足(图一)。三道扉棱依颈、腹、足分为三段。通体以雷纹为地,主体花纹可分作三组:颈部为蕉叶形蝉纹,下横蚕纹一周;腹部为兽面纹两组;圈足亦饰兽面纹两组(图二)。此尊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博物馆最近在整理馆藏文物时,发现有一件战国时期楚刻铭玉璧,未曾报道。此璧直径12、好径4.5、厚0.5厘米(图一)。玉质呈青色半透明,器表有光泽。为扁平体,圆形,肉窄于好。两面均饰弦纹两周,间饰谷  相似文献   

6.
日本九州大宰府出土莲花纹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娜  宛方 《中原文物》2005,(2):71-74
日本九州大宰府出土的莲花纹砖和隋唐洛阳城出土的莲花纹砖,二者的质地、制法、功用相同,皆以莲花为主体花纹且外绕蔓草纹和联珠纹.主要差异是前者形制为长方形,莲花图案小并辅以水波纹,砖的侧面也有花纹;后者形制为方形,仅砖的正面有花纹,莲花图案肥大且没有水波纹.这表明在公元7世纪前后,中国和日本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而日本国在吸收他国文化的同时又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庙底沟类型彩陶纹饰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是由于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这一类型的典型遗址而得名。庙底沟类型碳14测定的年代,为距今5230±100年。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发达,花纹繁多,最具代表性的纹饰是考古界一致公认的植物纹,如花瓣纹、花叶纹、豆荚纹、旋花纹等(图一)。我经过多年的反复比较和研究,认为庙底沟类型的花纹并不是所谓的植物纹,而是由半坡类型的鱼纹演化而成的组合鱼纹或变  相似文献   

8.
洛阳博物馆近几年征集了十几件铜镜,这批铜镜铸造工整,设计新颖,不论人物、花草、鸟兽都非常生动清晰。现将其中七面铜镜按时代简介如下: (一) 隋代“仁寿”镜(图一) 半球形钮、厚胎、平缘、钮座作双线八角纹,每角内分别有“高”、“金”“宜”、“昌”、“长”“明”“□”“□”八个字。以八角纹突出的双直线纹将镜面纹分为八个部分。分别饰“东王公”“西王母”“四神”和“神兽”。外区作“玄武”、花辨等图案,并有凸起的圆圈一周,外有楷书铭文,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件吉州窑彩绘瓷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江西新余县南港公社南港中学出土吉州窑彩绘瓷枕1件(见图)。瓷枕长23、两端面正方形边长11、枕腰凹处宽8厘米。牙白色胎,乳白色釉,上绘微泛黄的棕褐色图案。两端各绘菊花一朵。枕身两面绘带叶菊花纹;一面用斜线绘多个菱格纹,菱格内各填菊花一朵;一面用"I"形组合成几何图案。根据瓷枕的胎质、釉色和纹饰看,  相似文献   

10.
陈桥 《中国钱币》2006,(4):54-56
本人获藏“中国银行侨汇原币存单”一套。该套存单共4枚,系定额存单,分别为港币100元、50元、20元、10元4种面额,均为竖式无水印三色印刷。每种存单上的号码同为红色印刷,花纹边框颜色有所区别:10元券为红色花纹边框,20元券为蓝色花纹边框,50元券为棕色花纹边框,100元券为绿色花纹边框;规格均为170×90mm。每种存单花纹边框内的文字为黑色印刷(封二图1、2、3、4)。全套存单图案规整、格式统一、印制精美,为钞纸印制。除面额和票券号码、存单签发日戳有别外,其余图案、文字均相同:票券上方花纹边框正中印有一圆圈,圆圈内是中国版图、国旗图案…  相似文献   

11.
1984年7月,平玉县高洋店乡金刘庄农民在砖瓦场取土时,发现铜镜一件(见图)。直径24厘米。圆纽,蝙蝠纹纽座。座外方框,框外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间以花枝纹。其外饰双弦纹一周和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图案,间饰小花及连珠纹。外缘饰十二生肖。此镜纹饰清  相似文献   

12.
古代镜子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工用青铜铸造镜子,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多数镜子的背面,都有精美的装饰图案,从造形特征和艺术表现看,可以分成两类,代表两种不同风格:一种镜身此较厚实,边沿平齐,用蟠虺纹作图案主题,用浅浮雕、高浮雕和透空雕等技法处理的,图案花纹和河南新郑、辉县、山西李峪村及最  相似文献   

13.
长治市博物馆藏有一对春秋时期蟠螭纹青铜鼎,出土于长治分水岭26号墓,为长治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该鼎形制较大,造型独具风格,铜鼎一周铸三兽首(螭首)扉棱,腹部一周饰蟠螭纹和垂叶纹,蹄足膝面作饕餮兽面,纹饰图案精美,制作工艺精湛,在同一时期的青铜器中并不多见。同时,该对蟠螭纹铜鼎风格古朴,有着宴飨、祭祀之用,可归入东周镬鼎之列,是春秋时期不可多得的青铜精品。  相似文献   

14.
1986年7月,湖北省汉川县南河乡天鹅村一农民在掘地时挖出1件宋代犀牛望月菱花铜镜(图一)。该镜直径17厘米,中部微凸,扁纽,方纽座。花纹浮雕,左上侧以流云托出一轮明月,右下侧为一回首眺月犀牛,四周波涛汹涌,浪花飞溅,鱼戏其间,外围一周弦纹,八朵云纹对称排列。  相似文献   

15.
■子盏     
■子盏(见封面),1990年出土于襄阳县朱坡乡徐庄村,盏隆盖,中立喇叭形捉手,其上有两两相对的镂孔四个,盖缘作尖后子母口形与器口相合,盖过铸四兽首形衔扣.器身方唇直口,鼓腹平底,腹下铸三个兽蹄形小矮足。盖上饰花纹三周,为两周环带纹夹一周蟠■纹,盖顶中部饰蟠■纹,捉手内侧饰垂鳞纹。器腹三周花纹由上及下分别是垂鳞纹、蟠■纹、环带纹。器高19、口径21.6厘米。盏盖和器内底各有6行32字铭文,两处铭文内容相同,行款略异:八月初吉乙亥,■子■择其吉金自作■鼎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孙孙永保用之。根据铭文文例和纹饰特征,此…  相似文献   

16.
河南永城芒砀山西汉梁王陵墓中出土的西汉早期画像石以阴线刻制而成,画像内容主要包括长青树、凤鸟(或称朱雀),悬璧、绶带、亭形建筑等,边缘饰菱形回字纹、短斜直线组成的三角形纹等装饰性图案,是商丘地区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画像石作品,为探索和研究商丘汉画像石的起源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燕家梁元代遗址出土现藏于包头市博物馆该罐直口,短颈,溜肩,平底。罐口至颈部绘有缠枝花纹一周,颈至肩部绘有一周菊花纹及弦纹,腹部绘一周缠枝牡丹花纹,下腹部至底绘一周莲瓣纹。口径22、腹径35、底径19、高29厘米。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纸币除票面上的主要图案和字外,都有陪衬、衬托主图和面值的花纹或字,其设计较隐蔽、巧妙,且美观、艺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底纹。底纹有多种形式,有动物、植物、几何图形、规则或不规则线纹,但最多的是采用汉字或字母形式。例如民国时期国家银行和各省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多以汉字或英行名和面额巧妙地组成各种艺术图形作底纹。  相似文献   

19.
襄阳县新发现一件铜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4月,襄阳县朱坡乡徐庄村老馆铺农民在山坡上取土时,发现青铜器一件,随即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作实地考察,未发现其他的迹象,推测此器可能出于墓葬中。铜器为盏,形制为隆盖,中部立喇叭形捉手,上有镂孔4个。盖缘作尖唇子母口形与器口相合。盖边铸四兽首形衔扣,但无扣合作用。器身方唇直口,束颈,鼓腹,平底。腹下铸三个兽蹄形小矮足,足上均有环形纽(图一,1;图版贰,1)。盖下部及腹上部又各附二个环形纽。盖上三圈花纹为两圈环带纹夹一圈蟠虺纹(图二,1)。盖顶中部饰蟠虺纹。捉手内侧饰垂鳞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16,(10)
正13.宋代井陉窑银锭形刻花卉纹枕长20.5、宽12、高11厘米。枕呈"■"形,枕面中心微凹,两端上翘,周壁直立,左右两侧各有一气孔,平底无釉。枕面周边绘双线边框,中心戳印折枝花卉,四周为连续卷叶图案。立壁左右模印相同的鹿纹,前后模印相同的缠枝菊花纹。菊花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是长寿、吉祥、坚贞的象征,为我国传统的陶瓷装饰纹样之一(图13)。14.金代定窑酱釉刻莲瓣纹羯鼓长30.5、鼓面直径12厘米。该鼓两端粗、中间细,中空,通体施酱釉,两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