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达 《文史春秋》2015,(2):52-54
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能够兼称戏剧家、作家、编辑家、表演艺术家的,凤子是一个。盛开的花朵凤子原名封季壬,1912年8月11日生于湖北汉口。小凤子长得眉清目秀,她的父亲封祝祁(湖北通志局协修,后任广西通志局局长)给她取乳名"亚美"。封家是广西容县杨梅镇石岭村人,自宋元以来,文人辈出。校园中的封季壬,不是"校花"就是"班花"。凤子在汉口女二中就读时,被老师和同学们推荐上舞台表演话剧;在复旦大学求学时,被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洪深教授看中,点名做他的话剧演员。  相似文献   

2.
雪飞 《湖南文史》2013,(5):33-33
吴佩孚孤标傲世,但他有一个优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最初投军时,他在段日升(晚清盛军后营帮带)的部队做杂役兵,很辛苦,很长时间也没有出头的机会。当时段日升手下有一个叫郭绪栋的文案师爷,跟吴佩孚是山东老乡,吴佩孚遂极力亲近郭绪栋。  相似文献   

3.
民国以前,我的家乡有一句谚语:“云南不点状元,陕西不招驸马”。但满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云南却出了个比状元还希罕的“经济特元”(状元是三年考一次,而特元约一百年才考一次),因为人们习惯于尊重状元,云南人民为纪念袁嘉谷大魁天下,便在昆明拓东路建盖了一座飞檐卷云,铁马叮略,与日月争辉的状元楼。这当然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云南人民为之扬眉吐气。“十载寒窗无人问,一旦成名天下知”,不少人对他羡慕、赞美。哪里知道他是一个忧国忧民之士。打从清道光Th十年(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起,虽然以林则徐为首的主战派…  相似文献   

4.
安苗节:农耕文化的信仰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迟 《江淮文史》2016,(5):152-160
正第一次知道安苗节,还是1990年代中期。当时我在一个杂志社做兼职编辑。一个老乡投稿,题目是《绩溪民俗:安苗节》。典型的徽州人文风,老老实实的标题,老老实实的记述。那时候,这种文章,很多杂志是嫌弃的。我拿着稿子,改了一个标题,想改内容,却发觉这种朴实的文风呈现出来的乡村农耕习俗蛮有趣的,便刊发了。老乡很高兴,颠颠地来拿样刊。我问他,现在安苗节还有吗?他说,没有了,但到了节日,家家还做安  相似文献   

5.
金和,字弓叔,号亚匏,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上元(今南京)人。父亲早逝,他从小即受到母亲良好的教育,刻苦求学,后为县学增生,以诗文名重金陵,但由于他恃才傲物,生活放荡,尤其不屑俯就八股程式的约束,所以科场不利,始终没有中举。金和擅长叙事诗,...  相似文献   

6.
因为文史工作关系,笔者与原湖南中统特务组长刘俊德交往颇多,从他言谈中得知刘老与沈醉虽各属一“统”,但他们因是老乡,私人交情较深,他俩在特赦后,相互谈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沈醉意欲毒死毛人凤就是其中之一。原来,毛人凤为人心狠手辣,狡诈多疑。1948年秋的一天,毛人凤正与一风流女子亲昵,恰好被沈醉撞见,从此总以为沈醉与他过不去,处处设防。1949年5月毛人凤随蒋介石逃离大陆时,有意将沈醉以云南专区保安专员的名义(实是军统云南站站长)安排在云南省主席卢汉身边,要他密切监视卢汉的行动。此时,全国解放浪潮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人戈尔曼·斯特里戈夫(German Sterligov)24岁时已是百万富翁,将金融帝国扩张到伦敦和纽约。然而,存会钱和权力中浮沉15年后,他远离了这一切,带着妻子儿女过上农夫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时尚的原罪     
绍兴滨海工业区内,金昌远和老父、妻儿租住在简陋潮湿的民工房里,一墙之隔就是他上班的印染厂。金昌远一家来自云南,妻子在另一家印染厂上班,为了照顾孩子,夫妻俩一人夜班,一人白班,每天仍要工作12个小时,整月无休。  相似文献   

9.
红尘 《旅游》2000,(3):20-21
那时我就想人应该用一种行走的方式,用走的姿态来完成生命的各种形态,爱总会在每一个未知的旅途中. 《Let’s go》(让我们出发)是美国的一本旅行家手册,她的方法是每年寒暑假的时候,发动大学生去世界各地行走,然后把他们自助旅行的线路、美景和帐单写回来,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用最少的钱去走最远的路。我当时在大学一位外籍老师King(金)那儿看到这本手册的时候曾非常激动,King甚至为此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去做了一年的小学启蒙老师。他停留的这一站雾都山城也是带着他的旅游资讯目的的。不过这位来自美丽的肯塔…  相似文献   

10.
从古城苏州西部高峻挺拔的穹窿山东南麓,顺着大茅峰蜿蜒东下,即见一峰突起,这就是爱国老人李根源(1879—1965)居住十年之久的小王山。李根源系云南腾冲人,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1906年春,他在日本奉孙中山、黄兴之命,在东京创办《云南》杂志,宣传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回国后历任云南讲武堂监督、云南督导处参议。  相似文献   

11.
“金凤子开红花/一开开到穷人家/穷人家要翻身/世道才象话”。这首在云南花灯调《螃蟹歌》基础上填词创作的歌曲,是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流传在云南最广、影响最大的歌曲之一,解放前夕还流传到了湘黔一带。在今天,我也曾听到过五十多岁六十岁的人不经意地随口唱过。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或想起这首歌,纷乱的回忆就会涌上心头,既自豪又伤感。因为这首《金凤子开红花》的作者是我的亲亲的大姨妈。姨妈真名廖哲萍,改名江骛。我母廖哲英是她的妹妹。姨妈虽为女性,但从十五。六岁即束胸剪发,身着男装,一直以男子的面貌出现在社会、朋友和…  相似文献   

12.
杨艳丽 《文史天地》2008,(12):69-70
《晋书·谢安传》里记载了一则有关谢安以其名人效应促销蒲葵扇的趣事。东晋时期,一个在中宿(今广东清远县)做过县官的人来到京师建康(今南京),想从建康辗转返回家乡。在京师时他去拜望了一位同乡,就是当时赫赫有名、容貌俊雅、潇洒风流的东晋名士谢安。谈话间,谢安问同乡返乡的盘缠够不够,  相似文献   

13.
巴桑  卢颖 《中国西藏》2007,(6):74-77
20多年前林春福从内地来到西藏,在拉萨创立了第一座游乐园,第一所私营幼儿园,从最初注册资金2000万元,到现在注册资金1.2亿元,公司职工从几十人到现在的2800多人,企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商人成了享誉西藏乃至全国的知名企业家。他奉行“百万富翁是自己的,千万富翁是社会的。”的信条,近年来,先后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修路、架桥为西藏白内障儿童筹措资金等,所做的公益事业每年累计百万余元。他最不能忘怀的是2004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到西藏时对他的勉励,希望他的企业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如今,林春福董事长带着他的福海集团,把发展的眼光投向了更宽广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享受艰难——虎跳峡游记/王鹜他乡老乡一大早从丽江乘车,抵达桥头镇(又名虎跳峡镇)已是10点45分。择一家颇有旅游特色的小食店吃早饭顺便打听行程,店主告诉我们虎跳峡全程15公里,这里到长江第一跳有8公里,可以包车去。墙上挂满了云南、丽江的旅游图,柜台上...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记载着两个“王赓”的名字,为了区别,一个以字传世,一个以名行世。前一个出生安徽合肥,做过北洋政府的安徽省长,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王揖唐,抗战胜利后,为国民政府处死。后一个王赓,字绶卿(又字受庆)江苏无锡人,即“红遍中国”才女陆小...  相似文献   

16.
《沧桑》1996,(3)
我国艺术史上,唐代王维在诗坛上被称作山水田园派领袖,同时在绘画方面也有着很高的成就,被明代董其昌尊为画坛南宗。 王维(701—761),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故又被称为“王右丞”。他的先祖原本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到他父亲,举家迁至蒲(今山西永济县),遂成河东人。他自幼天资高敏,《新唐书·王维传》记载他“九岁知属辞”,21岁考中进士,随即授官大乐丞。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执政后,他被提升为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737)秋,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塞上,做了节度使判官。开元二十八年  相似文献   

17.
30年代,在上海云南路会乐里巴J是灭三弄,住着一位外表严峻而内心充满慈爱的中医大夫──挥铁樵。这位潭铁樵先生是当时中医界的风云人物,在近现代中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在从医之前曾享誉于文坛,还为鲁迅发表了第一篇小说。1911年冬天,鲁迅在应蔡元培先生邀请到南京担任教育部部员之前,在绍兴写下了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怀旧)以辛亥革命前夜的社会动荡为背景,揭示了中国各阶层人物在动荡年月中的微妙心理变化和性格特征,是一篇具有喜剧性的现实主义小说,显示了鲁迅的讽刺才能和观察社会的犀…  相似文献   

18.
崇谦是晚清云南楚雄府知府,他逐日记述的《日记》(残本)是研究清末民国年间满族历史的重要资料。其中辛亥革命部分记录了崇谦从临渊履薄、朝不保夕到柳暗花明、死里逃生的曲折经历,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反映了一个满族基层官员在辛亥革命大时代中的命运,这与云南军都督府的民(种)族政策及"五族共和"思想有密切关系。其子宝铎(关振生)保存了《日记》,注释了部分内容,并与著名史学家邓之诚先生交往甚深。  相似文献   

19.
史实 《巴蜀史志》2005,(4):49-51
走出象牙之塔,到抗战的烽火中去 1929年,屈义林先生毕业于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国部后,继入上海美专钻研西画,并于1930年夏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西画组三年级,又在中大中国学系选修多种学课,深受徐悲鸿、蒋兆和、吕凤子、潘玉良、胡小石、黄季刚等大师的教益与重视。  相似文献   

20.
1961年7月,李立三把夫人李莎及二女儿雅兰送上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后,随即带着大女儿李英娜来到北戴河西山中直疗养区,中央分派给他固定使用的别墅。面积虽小,李立三每年夏天都带着全家到这里住上一个多月。这次他到北戴河,还要参加由薄一波主持起草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简称工业七十条)。为了参加这项工作,李立三在半年前就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深入到工矿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起草小组集中了孙冶方、马洪等一大批著名经济学家,逐章逐节进行讨论修改。8月底由邓小平专程到北戴河主持定稿。8月的一天上午,我到中央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