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开展乡土教育、培养国民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利用方志中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资源编写乡土教材是开展乡土教育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编写时,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遵循教育的科学规律、拟定合理的体系、突出地方特色、注意语言的通俗性、贯穿继往开来的精神主线、打破狭隘的地域束缚。此外,建设乡土博物馆也是开展乡土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乡土教育,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认同感,更能激发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励精图治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王莹莹 《神州》2013,(1):192-192
我国的艺术发展。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着两个方面,那就是关注国际艺术的动态和发展我国自身的本土艺术。我们之所以要关注世界,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本民族的艺术特色更有立足之地。纵观中国百年水彩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切活动,其中一直在贯穿着关注世界、发展本土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晏红 《南京史志》2011,(Z1):6-8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初步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让他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我园立足于实际,着手挖掘乡土题材特色教育,把东海的水晶、温泉、版画等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降,新式小学的开设激起了乡村社会的涟漪。衢县前河小学是一所县立完全小学,其低廉的学费,拥有新知识的本土师资,女童开始接受教育,识字人数较大增加等,逐步改变着乡村社会的面貌,但在校舍选择、女生入学等方面也与乡土社会相矛盾。在国民政府设计下,其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及假期设置大多按照统一规定,忽视了乡土生活实际。其在国民教育中强化三民主义教育、公民教育与党国教育,在民众教育中贯彻国家意志,宣传对国家的认同,均加速了现代国家形成的进程。抗战爆发后,学校教育成为扩大社会动员的平台,师生们柔性而煽情的抗战救国宣传更是成为战时动员民众的重要方式,乡村小学也成为国家控制地方社会的有效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教育、陈列、展览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机构,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价值导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学习和求知不可或缺的场所。尤其对青少年接受优秀文化、增长历史知识、感受艺术熏陶、感知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完成好社会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博物馆人不断追求、不断思索的问题。本文从加强讲解队伍建设,实现社会教育功能;以优质"临展"为依托,完善社会教育功能;构建平台,发挥学校第二课堂作用,突出社会教育功能;让展览"活"起来、"动"起来,提升社会教育功能四个方面,利用详细的语言和实例阐述了提高和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地方志的乡土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地方志的“教化”功能有助于乡土教育。发挥地方志的乡土教育功能 ,是政府、学校、地方志部门共同的任务 :政府或方志部门应向学校提供方志书籍 ,有关教师应利用方志中的大量资料充实乡土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 ;方志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使读志、用志工作广泛展开。  相似文献   

7.
乡土史教育可分为两大部分,即作为社会教育组成部分的广义的乡土史教育和作为学校历史教育组成部分的狭义的乡土史教育。它们都以乡土史作为自己的依据和内容,广义的乡土史教育面向有关地区的全社会,将所有社会成员作为教育对象。以向社会传播本地区历史知识,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养,敦睦社会风气为主要任务。狭义的乡土史教育服从学校的教育任务,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部分。现代的乡土史教育,以中小学生(又以开设历史课程的各年级学生为主)为主要对象。它的主要任务是:向青少年传授本地区的历史知识,了解本地区的历史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培养他们爱乡爱国的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我国古代并不存在现代意义的乡土史教育(无论广义或狭义)。但是在各个历史时期,统治阶级在社会教育或学校教育中,都以各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在教授家庭接受教育、名校环境中浸淫熏陶的书香子弟,最终沦为被4枪打死的罪犯凶手枪声划过珞珈山6月3日上午9点刚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近百名应届毕业生来到学校行政楼  相似文献   

9.
李涛 《神州》2013,(24):104-104
通过语文的教学,我们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己去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不断地提高阅读水平,成为阅读的主人,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挖掘昭通民间艺术资料纳入到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中来,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推动民间美术传承,拓展学生的设计空间的同时建立起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将民间优秀的艺术与设计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俗艺术传入越南,在保留了适应越南国情的中国文化元素、吸纳了越南本民族的民风民俗、意识形态的内涵后,其越南当地本土文化色彩逐渐形成。经过长期发展,中国文化元素与本土文化特色紧密融合,最终形成了既有外来文化元素又独具越南本土文化特色的越南民俗艺术。  相似文献   

12.
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必须经历三大课堂的洗礼,那就是家庭、学校、社会。我们感到家庭是第一位的,父母陪伴十几年,十几年是个漫长的过程,潜移默化的过程,自觉和不自觉的过程,让孩子从小接受阳光教育,接受健康教育,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启发他,教会他辨别善恶美丑,教会他独立生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让孩子感到家中有学校课堂学不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乡土志书的编纂和乡土教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乡土志和乡土教科书都是清末民初的小学乡土教材,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晚清政府教育改革,在全国小学开展乡土教育,并编定<乡土志例目>作为范式,直接促使了乡土志的产生和兴起.民国政府也同样注重乡土教育,编写乡土志书成为当时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活动.乡土志书随着时代、地域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特色,反映了地方志向现代小学史地教材的转型,是一种特殊的地方志书.  相似文献   

14.
论古代书院的德育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中国古代实施大学教育的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良的德育传统。书院重视以“义理”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和环境熏陶,通过践履来实现德行及学校教育密切关照社会现实的德育传统,值得学校德育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5.
珠海作为一个滨海城市、“百岛之市”、历来的“海防要塞”,以其独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形成的祭祀、亲友聚集、庆典等乡土风俗文化,体现了中西合璧、现代与传统相互融合的文化特色,代表了典型的岛民、渔民社会人情交流的方式,但往往这种文化在现代化的都市进程中很容易被忽视和流失。我们应积极地继承这些传统,找回遗失的“人情味”,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合理地开发这些极具地方色彩的乡土资源,为珠海城市的文化产业注入新的生机,带动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邱光锋 《神州》2012,(10):309-309
经作者走访调查发现,柳州地区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面貌与城市音乐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师资缺乏且质量甚忧;城乡教学设施严重不平衡;教学不规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使得国家教育部出台的素质教育在乡镇中学徘徊不前。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创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呢?  相似文献   

17.
何珍 《神州》2011,(12):37-38
寻求快乐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应当关注幼儿的深层需求。民族地区幼儿园在进行快乐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地方特色,湘西民族民间文化中所渗透出来的精神实质与快乐教育理念的精髓不谋而合,因此幼儿园在开展本土课程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民族精神中的“快乐因素”,结合本土资源深入开发快乐教育课程是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内在发展的需要和外在条件变化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居瑢  邵照阳 《神州》2012,(33):151-151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每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鼓励支持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当下这一片文化繁华的背后,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些现象却不能不领我们所深思。一方面艺术人才的泛教育化导致就业市场的饱和,另一方面却极度缺失具有真正独立本土特色的艺术人才。面对这一矛盾,充分利用本土民间艺术资源优势并与高校艺术教学结合,就成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何珍 《神州》2011,(29):37-38
寻求快乐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应当关注幼儿的深层需求。民族地区幼儿园在进行快乐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地方特色,湘西民族民间文化中所渗透出来的精神实质与快乐教育理念的精髓不谋而合,因此幼儿园在开展本土课程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民族精神中的"快乐因素",结合本土资源深入开发快乐教育课程是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内在发展的需要和外在条件变化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乡土志是清末民初的小学乡土史地教材,是地方志的一个特殊种类。民国政府也同样注重乡土史地教育,编写乡土志(教科书)、开展乡土史地教育成为当时广泛开展的活动。江苏省乡土志成书数量大,着重培养儿童爱国、爱乡思想,树立自强意识,要求改良风俗,增强经济竞争力,富有时代气息,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