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秀球 《神州》2012,(15):156-156
在长期教学中我们能够知道,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语感训练是文字训练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语感对学生形成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语感既包括对语言文字正确的理解,也包含对语言文字表现力的感悟。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语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所描写的事物,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语言所阐明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杨开秀 《神州》2011,(6S):112-112
语感是我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悟,是人们掌握语言、应用语言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学生的语感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于士祥 《神州》2013,(5):146-146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语感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初中生的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4.
王连刚 《神州》2012,(21):73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可见,"语感"在培养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知识的获得离不开语感,提高语感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语感"在语文行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致成了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对语言有真切而敏锐的感受呢?本人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问题粗浅的谈一谈。  相似文献   

5.
刘巧梅 《神州》2012,(6):84-85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入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李银章 《神州》2014,(6):82-8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加强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朗读是语文的教学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同时,朗读对于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如果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准确领会作者的意图是大有益处的。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何佃凤 《神州》2011,(3X):82-83
进行语感训练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重要手段。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文章通过分析语感的含义,探索语文实施语感教学的方法,着眼于学生对语文的实践感悟和个体经验的感悟创造,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实践意义上的启迪,从而创造性地让学生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动自主地学〉--j探究,使语感教学真正直接面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保民 《神州》2011,(1X):67-67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因此,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本文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魔度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因此,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本文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赵军红 《神州》2012,(21):99-100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也是初中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促进学生由书面语言向口语转化、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表达能力的一种最具特色的教学策略。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必须明确朗读教学的特点、要求并掌握一定的朗读训练的技巧,及多种朗读训练的方法,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使学生受到情赙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游放明 《神州》2012,(16):236-236
语感是学生直觉感受、领悟和把握语言的能力,通过传授朗读艺术、诱导抽象联想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感能力,通过发掘词语内涵、领悟词语情状可以强化学生的语感能力,通过诗化教师语言、营造语感情境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激发、强化、提升是训练学生语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昌荣 《神州》2013,(4):73-73
语感教学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和理解语言文字,加深学生对语言内涵的理解。小学是学生初步接受正式语言训练的阶段,因此,小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本文将从朗读与背诵、阅读、作文以及日常积累和实践这四个方面出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2.
王军 《神州》2013,(36):132-132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学习,"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个方面。语文是高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注重朗读的训练,并认识到听说的重要性,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3.
梁彩琴 《神州》2012,(33):73-73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是听说读写能力大小。多种形式的阅读,朗读,凭借想象和语言知识是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晓瑞 《神州》2012,(9):133-134
语感就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良好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检查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入手,来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我从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语感;抓住重点,理解语感;抓迁移,运用语感;抓语言文字训练,培养语感;抓自能读书.感悟语感;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体验语感。  相似文献   

15.
毛健郦 《神州》2012,(10):232-23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我们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受能力。而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读。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杨月萍 《神州》2012,(21):95-96
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来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品味积累增强语感,加强学生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说写中深化语感,同时也要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王文静 《神州》2012,(18):112-11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这里所指的“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想必就是现时所谓的“语感”吧。其实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长平 《神州》2012,(6):85-85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闲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19.
戴东明 《神州》2012,(9):119-119
语感就是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吕淑湘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既然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重要,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20.
陶承伟 《神州》2012,(21):76
新课标崇尚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反对教师替代的繁琐分析。同时又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而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