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户部使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户部使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对户部使的产生,认识尚不明确,有的看法还值得商讨。 一个使职的产生,一定要体现在使官的任命上,户部使也应如此。所以,弄清谁是首任的户部使,是确定户部使产生时间的可靠依据。唐朝后期的户部使,在当时一般称为判户部、判户部事或户部判使。那么,是不是史籍中最早见载的“判户部事”者就是首任户部使呢?不一定。  相似文献   

2.
东汉魏晋时期州郡兵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魏晋时期州郡兵制度的演变高敏一、引论西汉时期的军队,由中央军与地方军两部分组成。所谓中央军,在汉代谓之“南军”与“北军”(魏晋时期谓之中军),即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统辖和指挥的军队,其主要任务是宿卫京师,边境有事,则命将率之以御敌寇。所谓地方军,...  相似文献   

3.
论唐代给事中的主要职掌祁德贵一给事中在隋代称给事郎。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称给事中;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称西台舍人。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恢复旧名给事中。它是唐朝门下省的重要职官。唐朝给事中职掌繁杂,由于它“掌侍奉左右,分判省事...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良贱制度,涉及政治、经济、阶级关系、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是一个颇受中外学者重视的研究课题。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讨论唐代良贱制度的时候,对于现存唐人判文中所保留的良贱制度资料,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充分的利用1。唐代吏部任用官员,试以身、言、书、判四事。“身”即体貌,“言”即口才,“书”即书法,而“判”则是指唐代官府公文案卷中的判辞——原本是断狱之词,后来广泛用指一个案件或事件的判决、裁决的辞语。该项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国家法规政策掌握的程度及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现存唐人判文,主要是供考试人员参考的范文…  相似文献   

5.
唐代选官"四才"制度的推行与意义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官吏铨选标准中的“四才”制度.即从身、言、书、判几个方面对政府官员的素质进行要求。但这些标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因存在有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没有被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身、言形同虚设,书的考察也非专指书法.选官重在考判。虽然书、判的标准在推行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项制度,它的推行,深刻地影响了唐代的化和艺术,是导致唐代学与书法特别兴盛以及唐代官员人化的原因之一,这是超乎制度本身之外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帛书易传《要》篇所谓“六府”,当为“藏六物之税”之“六府”,所谓“五正”,当为“五官之长”。将“六府”解释为《淮南子·天文训》中所言“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六府”,“五正”解释成《鹖冠子》中的“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五正”,皆与《要》篇之义不合,因而由这种解释推出的卦气说早在先秦已有的结论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武義南宋徐謂禮文書》的整理出版爲研究宋代官文書提供了非常好的範例。簽押是官文書生效的必經程式,本文考釋了“免書”、“分書”、“都督”、“督視”、“奉使”、“未上”這六種較爲少見的簽押附注詞,它們與“假”、“闕”一樣,都是任責官員未能簽押的特殊情況說明。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文物商店历年中收集到几件珍稀文物,范作如下介绍,以就教于文博界专家学者。一、“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赠毛一良之浩命”。锦织长卷,据有关史书记载,洁命,是明、清皇帝的专用文书。古时上告下皆称诺。宋代始,以皇帝命庶官称法。明清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皆授以话命,六品以下者.授以敕命。其妻从大品级。清制,给予封典的官员,本身称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和妻室,存者称为封,已死的称为赠。江西省文物商店收集的这一“始命”为五色(黑、黄、锗、淡黄、褐)宫织云纹锦长卷,长251厘米。高29.5厘米。法命自右向左竖行…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的“蔽竹”是我国有史以来设立的第一个“举报箱”。公元前403年,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李悝首先帮助魏文侯建立举奸揭凶、惩污治吏的举报制度,并在人们常到的街道设立“蔽竹”。所谓“蔽竹”,就是一只圆形的筒,长约尺许,上方有一个大约三寸见方的小口,以使检举人将写有揭发内容的简塞入筒内,李悝还把设立“蔽竹”的经验写进他的著作《法经》(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长文法典)中。武则天的“铜匦”唐朝武则天执政时在宫中设立了“铜匦”,这就是唐朝宫内盛行的举报条。铜匦,即铜制匣子。对于铜匦的设立,武则天曾下了一道…  相似文献   

10.
所谓“风闻言事”,指监察官可以不必根据任何书面告发材料,根据一些传言之词,即可弹纠举事。又称“风弹”。监察官可以风闻弹人,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独有的一项规定。据宋人洪迈考证,“盖自晋宋以下如此”。此后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并不断加以完善,使之成为封建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的弹劾制度。笔者拟就明代科道官风闻弹人的特征及其作用略加叙述。第一、科道官“风闻言事”时开时禁。明代是否允许科道官“风闻言事”呢?迄今尚无定论,或曰明代一直倡行此制;或言明代废止了此项特权。然揆诸史实,此两说均不确切。史称,明初言路…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与常州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国文学史上名闻遐迩的杰出文学家苏轼在江苏常州与世长逝。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图一)嘉佑六年(1061年)中进士,神宗时苏轼“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曾任礼部员外郎,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今浙江吴兴)。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哲宗时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智者的设教主要表现在“五时八教”的判教上。所谓“五时”,即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架时。“八教”则指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的“化法四教”和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的“化仪四教”。其实《摩诃止观》中的设教,并不专门体现在“五时八教”的判教思想,甚至也没有明确的“五时八教”的判教。《摩诃止观》的设教,主要是通过藏、通、别、圆四教的判析和贯穿于其中的止观施教的态度表现出来的。换句话说,智者的设教——即他的教育思想,正是他的判  相似文献   

13.
漢代的遺詔裏只有關於行皇帝喪葬禮時減輕負擔的指示。東晉到南朝,出現指命非皇太子者作爲後繼皇帝的遺詔,並且出現保證後繼皇帝統治能力的文章。在北朝,北魏孝文帝以後出現和魏晉南朝同樣的遺詔。與南朝指命後繼皇帝的遺詔相比,北朝的遺詔裏保證本人統治能力的語言表現得更爲詳細,這種遺詔在唐朝形成了類型化。並且,唐朝的遺詔傳達全國,全國的人民可以確認新皇帝依據先帝遺詔即位的事實。這種遺詔在漢代到唐代的變遷,反映了中國統治體制變化的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立所谓中日“合办事業”的投资方式来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之义者的一贯伎俩。关于中日“合办事業”,张雁深同志的“日本利用所谓“合办事業”侵华的历史”(1958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孔经纬同志的“九一八前东北的中日合办事業”(史学月刋,1959年11月号)中已经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和探讨。由于张、孔二同志都是把论述重点放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前的阶段,而对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的一段史实则未曾论及或语焉不详(张著中仅用了三页的短篇幅来略加叙述)。所以,本文拟专就1937——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内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沦陷区设立的所谓中日“合办事業”来加以叙述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宋人晏殊任相时间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保平 《史学月刊》2005,(9):117-118
《宋史》卷二一一《宰辅二》“宰相进拜加官”栏下记:[庆历二年]七月壬午,吕夷简自右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判枢密院事。章得象自守同知枢密院事、平章事兼枢密使。晏殊自枢密使加同平章事。  相似文献   

16.
《新疆钱币》1999年第1期P41刊登了吴先生《别具一格的原轻银元》,章说:“所谓原轻银元,是指造币厂在铸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厂的银元本来成色就不足,换言之,也就是毛重低于25.5g或含银量低于80%的银元。例:国币中有道光银元,毛重仅18.35g;四川军政府造“汉”字银元,毛重为25.45g;贵州省政府造汽车图案银元毛重为23.46g。  相似文献   

17.
六、《三朝北盟会编》 二百五十卷,南宋徐梦莘编。这是专记自政和七年(1117年)“海上之盟”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攻宋毙命,上下四十五年间宋金交涉与和战的编年史书。所谓“三朝”,指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北盟”是指与北方金朝的外交活动与和战。“会编”指明本书是一部史料汇编。全书分三帙:上帙二十五卷,记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事;中帙七十卷,记宋钦宗靖康年间事,中帙末有诸录、杂记五卷;下帙一百五十卷,  相似文献   

18.
<正>一前言《毛詩詁訓傳》嘗述及大夫應具備的九種語文能力,它們分别是:"建邦能命龜,田能施命,作器能銘,使能造命,升高能賦,師旅能誓,山川能説,喪紀能誄,祭祀能語。"~①舉凡此等職事,若"(能)命龜以遷(都邑),取吉之意","於田獵而能施教命以設誓","既作器,能爲其銘……所以因其器名而書以爲戒也","(出使能)隨前事應機,造其辭命以對","升高有所見,能爲詩賦其形狀,鋪陳  相似文献   

19.
清官是历代统治者队伍中"以廉为本"的一个群体,它是与贪官相区别而存在的。根据《周礼·天官冢宰·小宰》记载,考核官吏有六条标准:一曰"廉善",即善于处理政事,获得公众好评;二曰“廉能”。即能彻底推行政令,较好地贯彻各项法规;三曰“廉敬”,即处理事务勤慎谦谨,尽守职责;四曰“廉正”.即品行端正,公道正派;五曰“廉德”。即守法不失,执法如山;六曰“廉辨”.即明辨是非。头脑清醒。六条标准,都冠以“廉”,体现了“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的精神。此后历代考核官吏标准.虽迭有变化,但基本未出“六廉”范畴。  相似文献   

20.
黄莺 《收藏家》2006,(4):21-24
在历史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皇帝因一喜或者一怒,某个官员就会连升几级或被推出午门斩首。其实古代加官,量刑,都有明确的规定。朝廷要给某人加官进爵,有很严格的考察审批手续,而且还有行文严格规范的任命书(一般称作“告身”)。比如唐朝之时,对在京城的高官颁发任命书时,还有一个隆重的仪式,这仪式就是史书中所说的“临轩册命”。在这仪式(即“册命扎”)中,有专职官员给新任命者颁发任命书,还有专职官员宣读任命书。关心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任命书在历电档案里记载很多。但是,我们是否往意到,这颁发的任命书与“临轩册命”时宣读的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