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造南京明城墙,先后动用民工百余万,时间长达39年,用了28个府118个县烧制的大城砖。每一块砖上,都刻有各府县长官监制和承制工匠的姓名,如今仍然清晰可见。这样的砖可谓有据可查,若有人敢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可是逃脱不了干系。  相似文献   

2.
南京明城墙砖文中保存的信息有助于对明初役制组织的研究.从已发现的"均工夫"纪年砖可知,明初筑造城墙所需工役人员主要以均工夫役的方式获得,早期组织形式并不完备:约洪武十年后发展为推行以"甲"为建制的基层组织,从官吏到基层的组织形式巳基本完备;至洪武十七年停止.与凤阳中都明初砖文比较可知,这一基层组织形式可能借鉴明中都军工...  相似文献   

3.
南京明城墙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明代城墙,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明城墙不仅是历史的宝贵遗产,更是历史文化信息传承的媒介.明城墙城砖的砖文传递着层层责任制的信息,这种责任制使得南京明城墙巍峨挺立至今.本文以明太祖朱元璋洪武时期修建的南京城墙的城砖上的砖文为例来探讨砖文所包含的责任制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华遗产》2009,(6):12-12
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近日在六合区发现了一口直径为2.6米、高10米的古井,年代距今至少1500年,称得上是南京的“井王”。这口千年古井的发现,证明了千年以前江北地区老百姓建筑工艺、制砖工艺水平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王汉 《东南文化》2018,(2):81-91
从南京西善桥宫山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大型拼镶砖印壁画墓出土壁画砖的砖面标记文字、砖的拼装方法以及砖的尺寸规格等方面来看,该墓的年代应该在丹阳金家村墓和吴家村墓之前。一向被认为是陈朝墓的西善桥罐子山墓也应该与此墓年代相仿。  相似文献   

6.
刘涛 《南方文物》2022,(4):156-168+155
洛阳西大郊东汉刑徒墓地是目前唯一经过科学发掘的东汉刑徒墓地,其中出土的大量铭文墓砖为进一步研究墓葬时代、墓地布局等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资料。东汉刑徒墓砖铭文的制作和使用,一般采用“一砖一铭、一墓二砖”的形式,以标识入葬死亡刑徒的身份、死亡时间等信息。通过对刑徒墓砖制作、使用、错用过程的分析,确定了62座入葬姓名、死亡时间准确的纪年刑徒墓。通过分析这些纪年刑徒墓的位置和时代,可清晰地发现墓葬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划:发掘区内的刑徒墓可划分为有明确时代差别的东区和西区;东区墓葬的入葬时间集中于永初元年,而西区墓葬则集中于元初六年到永宁元年前后;东区与西区之间有南北向的道路作为分隔;虽两区内的墓葬时代有所差别,但均较为严格地按照日期顺序入葬。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陕西省各县(市)共出土唐代砖石墓志铭约四百多块,除一小部分是砖制刻字或用朱红书写的,刻记着死者姓名籍贯和埋葬年月十余字,形式的简单和东汉“刑徒墓砖”①相似,仅起着记墓作用,绝大部分石刻墓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统计明初南直隶、湖广、江西三省的城墙包砖情况,考察了明初城墙包砖的基本面貌,并根据明代各级城市所用城砖的烧造与征调情况,探讨包砖的相对成本,指出明初城市包砖与城市的等级、所处地区的军事战争形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南京发现宋、元城墙砖郭金海1997年5、6月份,南京市城墙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回收入库的城墙砖过程中,第一次发现了有铭文记载的“绍定壬辰”年烧制的宋代城墙砖和“平江路砖”铭文字样的元代城墙砖。“绍定壬辰”四个基本正方的楷体阳文大字镌刻在城墙砖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六朝墓文字砖的归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需说明的是:史学界通称的六朝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来、齐、梁、陈六个相继建都于现南京的王朝,不包括中原地区的西晋一朝。由于南京周围地区存有大量的西晋墓葬,所见材料与本文讨论主题关系较大,所以亦将其列入讨论范围。本文所谓文字砖主要指墓葬中带有文字材料的墓砖而言,不涉及砖地券和墓志。多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六朝墓志及地券赋予了浓厚的兴趣,讨论颇多,对其书法艺术、政治军事、郡望考证,豪族婚姻等都进行过较多的探讨,影响甚广,如南京北郊象山出土的东晋豪族王氏家族墓志所引出的《兰亭序》真伪等一系列讨论等…  相似文献   

11.
南京明城墙砖铭文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京明城墙砖应有指定的烧制地点并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2.
杨平平  马涛 《大众考古》2023,(10):76-83
<正>南京建城史始于先秦,大致出现了六朝、五代和明代三个建城高峰,也是其作为都城的三个时期。近年来,南京主城区开展了较多的城市考古工作,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古都南京多层叠压型的城市发展特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建材,相关的生产、运输、使用遗存是古代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地区考古发现了大批窑址,主要烧造砖、瓦、琉璃等建筑构件,年代从汉代延续至明清,其中比较重要和大型的包括可能与陶官、瓦官相关的六朝窑址、西营村五代砖瓦窑、  相似文献   

13.
南京毗卢寺东出土的六朝时代瓷器和瓦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毗卢寺东一个灰坑中一批瓷器、板瓦、筒瓦、绳纹砖和瓦当,对研究六朝都城的物质文化面貌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67年秋,扶风中学在扩建校舍时,拆除了县城墙西北角一段,从夯土中发现书有文字的城砖一块,现存县文化馆。砖长39.5、宽17.3、厚7厘米,呈瓦蓝色,火候较高。砖上有清晰可辨的文字八十个,字体正楷,偶用行书。系用当时修城的砖块稍加整理后,用墨书写的。文字共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字体较大,说的是修城的时间、监工人姓名和出工单位;下部字体较小,说的是修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对南朝南京西善桥宫山墓、丹阳建山金家村墓、丹阳胡桥吴家村墓竹林七贤砖印壁画及壁画砖得出结论 :金家村墓竹林七贤壁画是在得到部分与西善桥墓壁画同模壁画砖的基础上补添而成的,吴家村墓竹林七贤壁画则重新制模制砖,但图像继承自金家村墓。西善桥墓的年代应该在南齐之前,或可提前到刘宋时期,所以,金家村墓壁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煜 《南方文物》2022,(4):169-171
南京东晋墓中出土的“虎啸山丘”砖画不是传统的龙、虎画像题材,而与该时代特别流行的高士隐逸文化有关。从东汉张衡将“虎啸山丘”作为隐逸的比类后,虎啸就与隐逸产生了联系,而魏晋高士文化中流行的啸也与虎啸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类比关系。“虎啸山丘”砖画的内涵其实与之后的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一脉相承,不仅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拼镶砖画,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关于高士隐逸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南京名片     
书名:《南京名片》出版社:南京出版社开本:16开定价:29.8元推荐理由:这是古老的金陵——50万年的繁衍生息,人杰地灵;25个世纪帝王的迷梦、奸雄的跋扈、人民的怨怒;山水城林相得益彰,历史遗存丰富多彩……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代表着一段历史。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延续,那些吴宫花草、晋代衣冠、六朝金粉、南唐陵寝、明祖殿堂、天国烽火、民国春秋、都市喧嚣都将在《南京名片》中收录。《南京名片》把昨天历史的印记和今天发展的轨迹尽可能客观地记  相似文献   

18.
近期4块汴京宋杂剧艺人肖像墓葬雕砖在中州的发现令世人瞩目。4人一字排列镶嵌,脚色特征明显,3人姓名见于《东京梦华录》,皆为当时京都当红杂剧艺人。其中"丁都赛"雕砖与此前传世雕砖系同模所制,说明当时民间模制墓葬雕砖的风习。中州墓葬汴京杂剧艺人肖像雕砖的集中出土,以及杂剧砖雕墓葬的流行,是宋杂剧演出在民间盛行的反映。北宋墓葬杂剧装饰的形制各异,有砖雕、壁画、石棺雕刻等,而以杂剧砖雕最为常见,此类墓葬集中出土于中州地区的黄河两岸,宣示了当地曾经的历史文明状貌。  相似文献   

19.
南京北郊郭家山东晋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馆配合工农业基本建设,先后在南京北郊郭家山清理了四座结构形制相同的古代墓葬。其中M1和M3出有东晋早期纪年砖。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一郭家山是南京北郊的一座长条形的黄土小山丘,南距中央门1.5公里,西北距象山0.5公里。四座墓葬的形制和结构相同,均为带长方形甬道的单室穹窿顶砖墓。规模大小略有不同。以M1最大,全长7.38、墓室长5.03、宽3.56、高4.3米(图一)。M4结构最为完整。墓坑全长5.93米,方向北偏西40°。分墓室、甬道两部分。墓室长4.01、宽3.7、高3.15米。壁高1.16米。起券处砌出半截砖  相似文献   

20.
鄂州市古砖井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州市古砖井发掘简报鄂州市博物馆93年11月,鄂城房地产公司在明塘路与古城路交汇处兴建科技大楼,在基础工程的施工中,发现古砖并两座。市博物馆闻讯后,派出考古人员对其进行了清理(编号分别为:93·市科技大楼J1和J2)。这两座古砖井位于鄂州市区中心,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