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思成、林徽因,是中国最杰出的建筑学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为了表达对梁思成先生的敬意,中国建筑设计的国家奖就叫做“梁思成奖”。1930年,梁思成、林徽因离开沈阳回到北平,把家安在了北总布胡同24号院落(旧门牌为3号)。  相似文献   

2.
近年出版过不少与梁思成、林徽因有关的作品,其中大多提及抗战时期梁思成、思永兄弟贫病交加,受困李庄,他们的上司与好友傅斯年仗义致函朱家骅求助;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收到资助款后复函傅斯年,为我们留下一封充满感激之情而又不失知识分子自尊人格的美文.  相似文献   

3.
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了婚礼,当时梁思成的姐夫正在那儿做中国总领事。这对新人真是门当户对,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领袖,后来做过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和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梁启超的同僚,做过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婚后,梁、林  相似文献   

4.
王军  于葵图 《山茶》2014,(6):45-60
在林徽因的墓碑上,夫君梁思成刻下铭文——“建筑师林徽因墓”。其实,这位传奇女性还可以拥有更多“名号”。1930年。她与梁思成一同加入中国营造学社,携手调查古代建筑,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发现了唐代木构佛光寺东大殿——可以称她是建筑史学家;  相似文献   

5.
1924年,梁思成与林徽因一起来到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专业。  相似文献   

6.
彭真:告诉梁思成,我支持他们的婚姻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在北京同仁医院不幸病逝,享年51岁。自此,梁思成就像失行孤雁,独自“品味”了7年的孤寂生活,直到1962年6月17日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图书室资料员林洙结婚后才算结束。  相似文献   

7.
正纵观林徽因的一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她在中国文坛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30年代至50年代,她在中国建筑领域里是无人替代的建筑学家。作为一个建筑学家,她的一生都与建筑有着不解之缘,就连与梁思成结婚的日期以及给儿子的取名都与我国宋朝一位了不起的建筑天才—李诫有关[1]。林徽因在少女时代即随父亲旅居伦敦,游历欧洲大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欧洲当时先进的建筑理论激发了她学习建筑的梦想,与梁思成共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建  相似文献   

8.
《山茶》2010,(11):190-190
梁从诫1932年生于北京.童年时期正逢抗战,乃随父亲梁思成与母亲林徽因流寓西南川滇等地度过。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后入外交部任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岱峻 《巴蜀史志》2004,(4):50-55
抗战中,林徽因随夫携子逃难四川,在长江上游的古镇李庄度过了五年艰难时光,协助丈夫梁思成完成了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在风雨泥泞中筑起一座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10.
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京,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的工作,梁思成任研究部主任,林徽因做校理。中国营造学社是一间私立机构,照汉学家美国人费正清的妻子费慰梅的说法:这是一个有钱人业余爱好的副产品。这句话说得还真有几分道理。创建人朱启钤就是个有钱人,做过几任北洋政府的交通总长、内政总长,还代理过一任国务总理,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被聘为国家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朱启钤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心收藏古玩。1919年的一个偶然机会,他在南京发现了一部宋代的抄本《营造法式》,这是一本宋人撰写…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在中国古建筑研究史上,梁思成和林徽因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两个重要人物。作为第一代建筑学者,他们关于古建筑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在中国建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阐发上至今都有不容忽视的学术影响力。在此,我以新近出版的林徽因著《建筑意:中国古建筑之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为例,略作一些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和美术学院完成学业,经欧洲回国。前是梁启超的长子,后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艺术及建筑史女留学生。家学渊源、秉赋优越、训练精当、风华正茂的两人受聘于中国东北大学,被托创办建筑系。  相似文献   

13.
李玉俐 《名人传记》2022,(11):19-24
抗战时期,林徽因从名门闺秀、“太太客厅”的核心,到自嘲的“糟糖典型”,不仅为梁思成主持的中国营造学社贡献了诸多力量,也为西南地区古建筑考察做出了开拓性的努力。她亦不曾抛却文学的精神家园,留下了数目不多却耐人回味的诗篇和散文。  相似文献   

14.
胡懿 《世纪》2023,(5):26-31
<正>梁思成,当这个响亮的名字被提起,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也不免想起他博学多才的父亲梁启超,秀外慧中的夫人林徽因。当历史遗迹越来越被现代人重视并加保护时,毕生致力于古代建筑研究保护和城市规划设计的梁思成一再被人们忆起,他对中国古老建筑的热爱,倾其毕生予以保护,他亲身践行修复的历史遗迹,他拍摄的精美照片和绘制的图画,他留下的大量文字,让现代人触摸到中国古建筑的脉络,领略其博大精深的美韵。全面抗战爆发后,梁思成携家人辗转大后方,在重庆留下了工作生活的足迹,重庆也见证了他为保护文物古迹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在<百年潮>1997年第5期上看到于光远的<忆彭真二三事>一文,引起我的一些有关回忆. 一是关于梁思成的"北京市人大代表"身份问题.至少在1952年以前,北京市的民意组织还不是"人民代表大会",而是"人民代表会议".我在1951-1952年时是北京市第四届人民代表会议的高校学生代表,当时也是直接选举产生的.农大一个教授代表是林传光先生,一个学生代表就是我.开分组会时高校代表是一个组,记得同组的包括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还有周培源、钱伟长等名人.  相似文献   

16.
蕭離 《文物》1950,(Z1)
雲岡分東、中、西三部分,主要的佛洞共十九個。記者按日人伊东等及梁思成、林徽因兩先生一九三三年調查時所定名號一一巡视,簡述近况如下: 甲、东部一、石鼓洞(東塔洞):倒栽塔一半已被毀去,洞頂刻飾尚完好。佛像無一完整者。石鼓剝蝕,  相似文献   

17.
文岚 《中华遗产》2012,(5):146-147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在北京北总布胡同24号院,才女林徽因曾温柔地咏出这首美丽的诗。今年4月20号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11周年纪念目,然而,“梁林故居”却没有等到“四月天”的来临,便在推土机轰鸣下成为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15,(10)
<正>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作为唐代建筑的重要实例[1],自梁思成、林徽因等先生考察、刊布以来[2],一直备受学界关注[3]。大殿建筑彩画,因日久消褪、风雨剥蚀以及后世重绘,现存情况十分复杂。现根据近年调查,将其中可能与唐代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做一简介。斗拱普遍有燕尾彩画(图一)[4],白色燕尾端头形状的内边很可能是曲线(图二)[5]。斗  相似文献   

19.
为爱执着     
《山茶》2014,(6):6-6
不到夜半。就无法静下心来阅读我挚爱的书籍。似乎只有在黑夜中泛着黄韵的灯光下。气氛才足够庄严。打开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就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建筑学的书籍,它同时阐述了中国历史与建筑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融入了作者对中华文化深深的情感。细细品读,不难发现,在文章的宇里行间和老照片中。或隐或现地伴随着另一个人的身影,那自然是梁先生的爱妻,林徽因。  相似文献   

20.
正提及林长民,在当下一般人眼里显得极为陌生,纵使今日还有人知道林长民这个名号,多半也无外乎因他是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父亲,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岳父。而林长民的生平好似过往的烟云,湮没在历史尘埃中鲜有问津。可是在百年前,意气风发的林长民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他曾在晚清和民国政治舞台上,凭借耿介、执拗与担当,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那个纷乱的时代增添了一抹鲜明的亮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