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绩公布了     
正昨天,我们进行了一次数学检测,今天王老师说下午第三节课要发试卷。我心里十分紧张,因为自己一向粗心,虽然考试时查了又查,但总觉得心中没底,不知能否取得满意的成绩。第三节课到了,上课铃刚响过,王老师就捧着一叠试卷进了教室,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同学们一个个都坐得端端正正,连平时嬉皮笑脸的同学也变得一本正经。我表面上很镇定,心里却"扑通""扑通"乱跳,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王老师,想从他的脸上看出点什么,可是一无所获。这时,王老师说话了:"这次考试大部分同学考得不错,只有极个别同学考  相似文献   

2.
变脸老师     
正变脸老师是谁?不知道吧!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王老师。今天,我们在课上写作文,王老师看我们写得很认真,就笑着说:"今天晚上,作业就……哈哈,保密啰。"说着下课了,她笑着走出了教室。下午放学,王老师笑着走了进来说:"今天晚上就一个作业。"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欢呼,但怕王老师反悔,马上又安静了。我想:王老师真好啊!王老师笑起来非常好看,可是,发起火来那可不得了。  相似文献   

3.
正星期四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把上次数学考试卷发下来了。当我接过试卷时,发现有一道题批错了。我就小声嘟囔了一句:"什么老师,我没错竟给我打个‘×’,真是不可救药。"我的"心里话"被同桌听见了,同桌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告诉了老师。老师瞅了我一眼说:"下午到办公室来找我!"我心想:这回"死定"了。下午,我忐忑不安地来到老师办公室的门口,站了好一阵子,可怎么也抬不起手敲老师办公室的门。正在这时,办公室的门开了,原来是老师,我不敢抬头看老师。心想:就甘  相似文献   

4.
潘老勇     
潘老勇是我们瑶寨的第一个王。传说他曾经给财主当过长工。有一次,财主要他去砍柴,他二话没说,拿起一把斧头就上山去了。到了晚上,潘老勇回来了,可是两手空空的,不见担回半根柴。财主见了,很不高兴,但没有发作。一连七天,只见他天天上山,不见挑回柴来,财主这下可发火了,指着潘老勇的鼻子骂道:“你天天上山,为哪样不挑柴回来?只会吃饭不想干活,给我滚!”潘老勇不慌不忙地说:“财主,你别发火。我这几天砍的柴,恐怕一整条街子都放不下。”财主不相信这话是真的。  相似文献   

5.
接力棒比赛     
正"叮叮叮"上课了,我们像巨龙一样冲了出去,跑到了操场上的绿色空地。老师说:"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一场接力棒比赛。"老师的讲话刚一结束,"Yes,太棒了!"的欢叫声就响起了。比赛开始了,我们的领队像箭一样冲了出去,但路太远了,他没跑一半就落后了,每个队员都紧张地直流汗水。到我了,我的心好像从胸口跳到喉  相似文献   

6.
女儿学习成绩中等。那个周五,班主任捎来口信,“命”我去学校一趟。到了学校,方知前几天数学测验,女儿只得了76分,老师要求学生将试卷带回家让家长签字。女儿自知76分的成绩一旦亮出来必定没有好果子吃,所以没敢让我看试卷并签字,把老师的要求“贪污”了。好哇,小丫头片子!平时得个90分,放学回到家不等放下书包就忙不迭地向我邀功请赏,考了76分就不吱声儿啦?刚这么点儿就要“报喜不报忧”的花招了,长大了还了得?!不行,得严加管教,决不姑息!于是我下令:周六周日两天除去吃饭、喝水、上厕所这三件事外,不许离开书桌半步,完成家庭作业后,把测验试卷上的错题每道做10遍! 周六一整天,女儿半句话没说,老老实实地执行  相似文献   

7.
正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来自家乡湖南的客人。宴会前,他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的手,动情地向乡亲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口中的这位"九哥",就是他的兄长加老师——王季范。助力求学王季范,1885年出生,湖南湘乡县人,  相似文献   

8.
我的汪老师     
正假日里,妈妈送我去少年宫学素描。于是,我认识了汪老师。第一次见到他,我还真大吃一惊。他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男老师,却扎着一把马尾辫。一身休闲装,让人感觉汪老师是那样的精神抖擞,浑身上下都流露出艺术的气息。汪老师眼睛不大,像两粒小小的黑豆,他总是自我调侃说:"眼小才能聚光啊",常常说得我们哄堂大笑。汪老师画得素描活灵活现,简直要从画纸上蹦出来似的!他没有我们印象中老师的不苟言笑,他率真、亲切,比起其他老师来,身上更多了几分孩子气。同学们都爱上他的课。我们喜欢他,还因为他是一个极其幽默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因为潜意识里总觉得在小学阶段男孩子大多比不过女孩子,所以在儿子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几乎没有抓过他的学习。儿子呢,那成绩总在八九十分上晃悠。读四年级的时候,儿子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班主任王宇老师(语文老师)。开学之后的家长会上,王老师直接了当地告诉我们这些家长,这个班孩子的基础比较薄弱,她将全力以赴教好孩子们,也希望家长配合。这一下我可着急了。儿子都上四年级了,自己才知道他基础薄弱,这可怎么好。我与王老师及教数学的赵老师交换了意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     
正"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便赶紧冲到操场立正站好,一个个脸上充满笑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节是我们最喜爱的体育课。不一会儿,王老师右臂夹着一足球,左手拿一串"叮铃"作响的钥匙来了。接着,他发出"命令":"慢跑两圈热身!"我们便跑了起来。刚跑完,老师说:"再跑100米就做游戏!""哦!"同学们欢呼了起来,便像一支支离弦的箭"飞"了出  相似文献   

11.
正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来自家乡湖南的客人。宴会前,他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的手,动情地向家人和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口中的"九哥",就是他的兄长加老师——王季范。毛泽东读书命运的改变者王季范是湖南湘乡县人,母亲文氏是毛泽东母亲的同胞姐姐,所以毛泽东与王  相似文献   

12.
正前些日子,儿子的班主任王老师休产假,需要暂时离开一段时间。王老师从一年级一直带到现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师生之情。班里的同学都恋恋不舍,其中最不想王老师离开的,就是儿子了,看他闷闷不乐的样子,就知道他有多么不想王老师离开了。新来的班主任三十几岁,按说应该是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了。一个星期过去了,儿子越来越焦躁,不止一次在吃饭的时候跟我们说,他不喜欢现在的语文老师,根本就不会教小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镜头一】晚上一位家长给我打来了电话。她说:"今天上午参加完家长开放日活动我非常生气,我算是知道老师平时是如何对待我们家孩子的了。今天我们家孩子在课堂上举了好几次手,老师竟然一次也没有提到他,也难怪我们家孩子就是不喜欢上那个老师的课。你想想啊,今天我还在场我们家孩子都不能够被提问到,平时他们班级老师是  相似文献   

14.
<正>罗明老师走了,走得安祥宁静。2013年11月,我去看他。他的病已经发展到影响咽喉发声,与人交流,只能通过纸笔。握着他无力的手,我心里一阵阵抽搐。突然,他嘶哑着嗓子对我说:"我能活到今天,全靠心态好。"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认识罗明老师是在1983年。当时全国社科发展规划列入了大型清史的研究和编写,其中就有人物传记。人大清史所承担了传记的大部分编写工作。戴逸老师主持下编,亦即晚清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15.
有得必有失     
话题:一次尴尬的表扬一天,某班有一位同学在校园里拾到15元钱主动交给了失主,老师利用班会课表扬了他拾金不昧的好思想, 并让他当众说说为什么要拾金不昧,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可没想到该同学却首先问老师:"老师,我说真话呢, 还是说假话?"老师不禁一愕,"当然是说真话喽。"他犹豫了一下,说:"老师,当时我是这样想的,我爸爸曾经教过我,如果拾到很多钱的话,就拿回家;如果捡到的钱不多, 就交给老师,让老师表扬。我想这15元钱不算多,于是就交给您了。"……作为家长,你对该父亲如此教育孩子有什么意见或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年春,我把一大堆速写送到大佛寺叶浅予先生的借瓮馆,目的是想请他帮我挑选一下,准备来年春搞个速写展。过了不几天,叶先生打电话让我抽空去把画取回来,我满怀欣喜地赶了过去。从东四八条到大佛寺骑车也就几分钟,可在那里只见到叶先生的夫人王人美老师。王老师冷冷地告诉我:『画放在案子上,你自己拿。叶先生还给你留了个字条。』其实,这条子是用毛笔写在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物理老师,是个外地人,讲课时普通话里还夹着一些方言。在学习浮力时,他总爱把“悬浮”讲成“xian浮”,因此这个词也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阿门(以我班的“捣乱王”著称,每当他“受审”时大家总是齐声祈祷:阿门!)也每天有事没事嘴里就唠叨:“xian浮”。今天又是物理课。阿门因为坐在最后一排,他是越听越无聊,越无聊就越犯困,后来就索性趴在桌子上了。脑子里浑浑沌沌的,也不知道碰见周公没有,嘴里倒还一直自言自语:“xian浮,这个xian浮啊……。”物理老师在讲台上抑扬顿挫地讲着。过了一会儿,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大家都埋头开始奋笔疾书。老师背手踱到后排,突然听到一曲  相似文献   

18.
正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快步走向讲台,打开书,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先来学习第一首《独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老师的话刚说完,我就听到下面有人窃窃私语:"嘻嘻,李凯,李白!"更奇怪的是,我看见周围的同学都"唰"地看向我的同桌李凯。再看我的同桌,呵!他就像中了十万大奖似的那样高兴,两只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脑袋和身子一块左右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语文老师蒋老师虽然是教语文的,但是他能歌善舞,是众多同学心目中的"偶像"。记得每次写作业的时候,补充习题上总有一首歌的歌词,会被作为阅读练习。就当蒋老师在讲评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让蒋老师唱这首歌。蒋老师第一次歌唱是一首关于保卫边疆的"催眠曲"。当时的他在学校还没什么"名气",只是我们班的同学发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蒋老师用一首歌使他一"夜"成名。当时他在给我们上《七律·长征》这一课。"……这个《七律·长征》被后人改成了  相似文献   

20.
春天在哪里     
正最近气温上来了,校园里的那棵老梧桐开始抽新芽了,远远望去,一片鲜艳的新绿。老师说:"春天来了!"手里握着单元测验卷,我紧紧咬着嘴唇,尖锐的痛苦能让我保持清醒。看看,朱歆然,看看你那分数!我自嘲道。试卷上老师行云流水的笔迹红得煞眼,右上角特大号的两个数字像是在讽刺我的失败。83分。我终是皱起了眉,"啪"得一声将试卷扣在桌子上。窗外的老梧桐已是不知第多少个年头了,粗壮的枝干上冒着一抹一抹的新牙,小小的,带着一股生命的清新。我厌恶地埋下头,将那绿色推离我的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