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九十年代新编省志框架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80年代初全国开始编纂地方志工作,迄今已有20个年头了。省志的编修也由理论研讨、制定编纂方案,进入全面出版发行阶段。就目前全国出版的省志而言,其篇目的框架模式大体可分为大篇型、中篇型、小篇型三种。笔者就上述三种省志篇目的框架结构模式作一些比较和分析研究。一、省级志书的体例演变  中国方志的模式和体例定型于宋代,大成者是宋太宗时由乐史纂成的《太平寰宇记》。南宋所修方志传于今者有27种,从体例上看,可分为平列门目、纲目体和史志体三种类型。明代,通志(即以省为范围纂修的方志)普遍出现。也可以讲,以省…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第一轮省志编修工作的基础上。第二轮《四川省志》仍然采用丛书编纂模式,统一使用总书名《四川省志》,分卷由第一轮省志的79卷增为93卷,除增加特色志外。还对第一轮省志中部分综合分卷进行了分解,单独立卷。仍由省级有关部门承担相应的省志分卷编修任务,省志编委负责少数综合分卷的编纂。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人大监督、政协参与,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各牵头承编单位和参编单位分工合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四川省志》规划格局使省志编修工作形成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3.
省志编修一般从元代建立行省之后算起,明中叶之后始有通志之名。首轮新方志编修中,省志编纂以创新为主,继承为辅。与历代省志编修有不同特点,第二轮省志编修则应继承与创新并重。省志编纂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对编修省志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首轮与第二轮省志紧密相连,篇目上的接续应是题中应有之义。凡前者篇目中合理的部分,不应轻易抛弃。山西省第二轮省志总体设计基本继承前志,但改前志中编体与小编体,有待众家评说。第二轮省志采用一卷分志体明显优于分志平列体。第二轮省志的创新,应从突出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着眼。  相似文献   

4.
慎智 《巴蜀史志》2006,(6):46-46
10月17-20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都江堰举办第二期《四川省志》编修业务培训班,邀请参加过上轮省志编修的专家学分别讲授“方志学概论”、“省志总体设计与其分卷(专志)的篇目拟订”、“续志资料的搜集鉴别和整理”、“新方志记述的结构与体式”、“如何编纂专业志”等课程。省志煽委常务副主任秦安禄作动员报告,副主任罗亚夫主持会议并作培训小结。46个省级部门的70名省志编修人员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5.
4月1日,《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以下简称“全志”)分卷牵头承编单位座谈会召开,省地震局、省军区、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人事厅、省发改委、省志编委编纂工作负责人、全志编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通报了编纂经费统筹工作。省志编委党组书记、副主任、全志编委会副主任马小彬主持会议,他强调,各分卷牵头承编单位要全力推进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要确保各分卷编纂人员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牛淼 《巴蜀史志》2011,(5):47-47
2011年9月21日,《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志办”)在成都召开《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第四次编纂工作会议。通报各分卷前阶段编纂工作进展情况,交流经验。研究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全志办副主任、省志编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小彬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全志办副主任、省志编委党组...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9年8月,全志由三十三个分志以及若干个分篇组成,分七卷本出版。所有志稿分别由一百多个部门承编,志书编纂采取三级审稿,即承编单位、市志编委会、省志编委会审稿,两级总纂,即分志、分卷两级总纂,分卷总纂主要由市志办承担。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正有序开展,作为第二轮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志编纂,备受各省(市、区)地方志部门的重视,都采取了积极措施,全力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本文结合四川实际.着重就省志分卷编纂工作,予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志·总述》新近出版 ,通览全书 ,一幅鲜明的历史画卷浮现眼前 ,广东概貌历历在目。在众多的专业分志中 ,总述 (也有称总概述 )的编纂最引人注目。这不仅因为它是提挈整部省志的总纲 ,而且它本身就是一部高度浓缩的省情书 ,像一部高密度精致的省志简志。所以 ,虽然省志总述篇幅不大 ,但要写好却不容易。《广东省志·总述》在体例上大胆创新 ,结构合理 ,特色鲜明 ,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纵横结合 结构合理如何编纂省志总述 ,首轮修志在体例上并没有统一规定 ,但从已经出版的一些省志总述看 ,大体形成这样一种模式 :基本环境加…  相似文献   

10.
2月26日,《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志办)召开《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附录》(以下简称《附录》)分卷编纂工作会议。会议由省志编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全志办副主任、《附录》分卷主编罗亚夫主持。  相似文献   

11.
新编志书主要采用章节体,辞书、年鉴等工具书等则通常采用条目体。但章节体和条目体都只是体例形式,并不天然地只适合于某种文本。由于章节体与条目体各有优劣,因而广大修志工作者在实践中,开始尝试将两者结合。本文以《福建省志·文化艺术志》为例,试图通过分析条目体在以章节体为篇目框架的省志分志中的运用情况,探讨如何通过这种体例创新形式,让章节体与条目体各出所长,取长补短,合理共存,提高省志分志的编纂质量。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志办”)在成都召开《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第五次编纂工作会议。《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分卷牵头单位省军区、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地震局、省公务员局以及省志编委领导和编纂人员参加了会议。全志办副主任、省志编委党组书记、...  相似文献   

13.
2011年7月6日,省志编委在成都市召开《四川省志》送审分卷牵头承编单位志办负责人座谈会。总结交流省志分卷总纂统稿和初审修改经验,安排部署年度省志分卷送审任务。省志编委党组书记、副主任、《四川省志》总编马小彬,省志编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四川省志》常务副总编罗亚夫出席会议,33部省志分卷牵头承编单位志办负责人以及省志编...  相似文献   

14.
9月6日,《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召开《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人物》(以下简称《人物》)分卷复审会。《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复审组成员、《人物》分卷牵头承编单位相关编纂人员共16人参会。会议由省志编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罗亚夫主持。  相似文献   

15.
11月2—4日,省志编委在宜宾召开2011年度《四川省志》分卷主任(主编)学习会议。集中研讨交流了省志各分卷在总纂统稿和评审修改阶段的经验和做法。安排部署近期的工作。《四川省志》各牵头承编单位、参编单位和部门志编纂单位共计1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省政协、省经信委、省审计厅、省统计局、成都铁路局、省川剧研究院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6.
《巴蜀史志》2013,(3):18-20
2009年4月,按照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分工,省民政厅牵头承编《赈灾》分卷。接受任务后,民政厅高度重视,积极筹划编纂事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编纂中的问题。三年多来.在省志编委会的指导和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州的支持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编纂任务,一部图文并茂、70余万字的专业志书即将付印。回顾编纂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7.
《闽大记》是明代福建继弘治《八闽通志》后编纂的第二部省志,该书体例仿效纪传体史书,采用图、记、表、考、传等多种体裁写成,具有编排灵活、体例清晰的特点。篇前设小序,叙后有论;运用史家笔法,设"前鉴"篇目,善恶兼书。该书体例结构安排,着力于体现血缘亲疏、师承关系,但因系私修,偏重人物,也导致其内容有欠完备。  相似文献   

18.
一轮修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类志书既有一些优点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解决一轮省志交通志出现的问题,省志交通志编纂应站在交通运输行业全局的高度,设立综合卷,把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容纳于一体;打破传统模式,按交通要素统一分类,统一谋篇布局,这样更符合志书的体例要求和交通运输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首届新方志既重视体例的规范化,又容许灵活处置,这是非常好的编纂经验,值得认真加以总结,并在续志编修中继续发扬。在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工作中,一开始就重视体例上的大体规范。1981年7月15日至8月1日,在太原市召开的中国地方史志协会代表大会暨首届地方史志学术讨论会上,原则上通过了《关于新省志、新市志、新县志编纂方案的建议》,初步筹划了新省志、市志、县志的体例规范,拟出了可供参考的志书编写纲目,这是新方志体例规范化的初步尝试。1983年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第二次年会。会…  相似文献   

20.
“通志”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可以是郑樵的《通志》,可以是明清以来省志的专称,可以是志书编纂的一种体例。通志作为省志的专称,也是一直在使用。对以贯通古今体例编纂的方志,以通志称之,也已为志界认可。还有一些以通志为名的专史、专志,也大量存在。就方志而言,通志贵“通”,尊重传统、继承传统方能因时创新,延续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