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方法论层面上,约翰·加迪斯的冷战史研究经历了由国际关系理论主导到历史方法主导的转向。20世纪90年代之前,加迪斯倡导跨学科视角,探索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史研究结合的途径,从理论上分析美国"遏制战略"和冷战进程,提出了冷战"长和平"的命题。不过,加迪斯根据现实主义理论做出的冷战史解读失之于简单化,而冷战的终结则进一步暴露了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因此,冷战结束之后,加迪斯开始注重历史学的方法,尤其是新文化史的方法。加迪斯冷战史研究方法重心的转变,对美国外交史研究多元化协调发展而言,可能是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2.
作为冷战历史的战后美国外交──略评《战后美国外交史》任东来(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冷战,冷战的核心则是美苏对抗。而在美苏对抗中,美国不论在综合国力上,还是在战略意图方面,都位居主导地位。因此,一部美国战后外交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美苏对抗史、一部冷战史...  相似文献   

3.
夏亚峰  栗广 《史学集刊》2015,(2):96-114
美国外交史是美国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0年代,美国外交史在美国史学研究中占有显著地位。美国外交史研究在经历了1980年代以来的衰落之后,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转变。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美国外交史研究最近30年来的进展,并对其主要学术思潮和研究方法、主要作者及其学术观点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方便国内学者和读者更详尽地了解这门学科的国际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的东方外交史研究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以中国大陆学者为主体、以东方国家本土资源为基本素材的研究趋势.我们开展的"东方外交史"研究,是战后东方国家整体崛起向我们提出的崭新课题,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在以空前的规模与速度走向世界.世界各国急需了解中国的未来发展,急需更多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与外交.西方传统的经典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史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东方国家整体崛起的历史与现实,更无法为东方国家指出历史发展的路径.回顾近年的实践,我们对东方各国与地区既有的历史材料进行了重新编排与思考,既注意到各国交往的纵向发展,也注意到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横向联系,形成一个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东方外交史.现在,我们觉得有必要对中国国内的东方外交史研究作一总结与评估,好的方面要加以坚持和发展,不足的方面要加以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5.
曲升 《世界历史》2015,(2):120-134,161
对美国外交史的研究是查尔斯·比尔德史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观念及其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得出了国际主义外交路线与美国国家利益相悖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大陆主义"的国家利益观和外交路线,主张放弃国际主义和干涉主义,专事"国内门户开放"。源于对美国宪政民主制度遭到破坏的担忧,比尔德对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外交政策大加挞伐。比尔德的外交史学开创了美国外交史学的进步主义传统。知识论层面的宏观性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激进性,是比尔德进步主义外交史学的两大特征,并赋予其纯粹学术研究之外的广泛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后现代思潮中,对美国外交史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解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从解构主义层面看,学者们运用"话语分析"方法,关注"认同政治"主题,深化了对美国外交之国内文化因素的研究。在后殖民理论层面,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和印度学者提出的"庶民研究"方法的运用,刷新了关于美国帝国主义问题的研究。后现代理论在美国外交史研究中的运用有着学术上的积极意义,但少数后现代论者关于美国外交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激进主张,也引发人们对它的质疑和批评。事实证明,这些激进论者没有领会并贯彻后现代主义平等、宽容的人文主义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东方外交史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方外交史是东方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推出的众多外交史著作当中,尚无一部完整意义上的东方外交史。不仅如此,外交史的体系与分析模式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欧洲中心论"的影响。编写完整的外交史,东方学者必须置身其中,发挥主体作用。本文①提出开展东方外交史研究,以宏观的视角审视历史,尤其对古代与近代东方大国外交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前的形势发展不断对学术提出新问题,在更深的层次上对过去的东方外交史作出概括与总结已成为当务之急。战后以来,东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整体提高,国内外学术机构对东方历史与现实研究的热度有增无减,因此我国的历史研究也应该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美国外交史学术共同体萌芽于1960年代中后期,发展于学科危机的1970年代和1980年代,成熟于冷战后的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由美国对外关系史学家学会、学术刊物和电子网络共同构成的学术交流空间。这一学术共同体从凝聚学科身份和同仁智慧,奠定文献和史料基础,培育学术新人和研究新范式,繁荣同行评议和学术讨论,推动学术活动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推动学科创新转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新外交史学①是针对传统外交史学而言的,在美国学术界兴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其标志是美国外交史学界对传统外交史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诸如迈克尔·亨特、入江昭、迈克尔·霍根、托马斯·帕特森、罗伯特·麦克马洪和埃米莉·罗森堡等美国外交史学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呼吁采取新的研究视角或方法,走出传统外交史学的危机。经过一大批美国外交史学家的努力,新外交  相似文献   

10.
美国政治学家肯尼思·华尔兹在1979年出版了《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他所提出的结构现实主义学说改变了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最初十分依赖历史学的局面。历史学家约翰·加迪斯在冷战史研究中所采取的视角不仅和华尔兹多有共识之处,亦多借鉴后者的理论框架来分析问题。不过他通过对支撑结构现实主义的"科学观"的反思,对"结构"的多样性的发掘,对国际体系中能动性与差异性因素的重视,以及对伦理评判的强调而实现了对后者的批判。这一学术案例是美国外交史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也揭示了借鉴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外交史(冷战史)的价值、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正文安立(Odd Arne Westad)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原籍挪威,1989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挪威诺贝尔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后调任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任国际关系史教授和冷战研究中心主任,主编《冷战史》(Cold War History)以及多卷本《剑桥冷战史》(Cambridge Cold War History)等,2015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作为蜚声国际史坛的冷战史和现代  相似文献   

12.
1940年代中期至1950年代末,冷战对美国国家构建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一种全新的现代美国国家形态——"国家安全国家"——在"为总体冷战而进行总体准备"的过程中被塑造出来。国家安全国家构成对美国主流政治传统的重大偏离,其创生、扩张和演进是冷战时期美国国家构建和总体政治变迁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涉及联邦政府组织体制和对外政策决策程序的重组,也涉及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国家安全国家的中枢制度和标志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其经历的持续变动体现了国家安全国家与"帝王式总统权"之间存在复杂的共生和互动关系。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国家安全国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与"福利国家"和"管理型国家"共同构成20世纪美国国家构建和国家扩张长期运动的三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冷战史、外交史学界,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但至今未引起我国学界足够重视的研究领域①,即冷战期间美国的"隐蔽行动"政策与实践的研究②.开展并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大大深化我国的冷战史研究,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主要就美国学术界对冷战期间美国对外隐蔽行动研究作一梳理评述,以期为我国的研究提供一些资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中华民国外交史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海峡两岸学术交流的日益增进和大量新史料的公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无论是对事实的梳理还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都有明显改观,外交史研究在客观性、科学性、严谨性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新的研究领域的开拓、学术视野的进一步扩大,未来的民国外交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的兴起具有多方面的因素,而上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无疑是当地多元文化主义兴起的直接历史背景。多元文化主义影响下的美国史学工作者认为,美国历史和传统是多种民族或族裔共同经历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对美国历史的多元文化解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史学产生负面影响。整个美国社会对美国历史的认知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中共对外政策和新中国外交史研究的起步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外关系史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建立起来的一个分支学科 ,对中共对外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的研究基本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展的。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的拓展过程 ,介绍了有关中共对外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的史料情况 ,对近年来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作了述评 ,涉及的时间范围从解放战争时期起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指出了当前有关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林震 《世界历史》2012,(4):140-144
2011年10月22—23日,由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外交学院外交学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澳门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西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承办的全国第四届"东方外交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西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学院、北京大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3月,王晓德教授的新作《美国外交的奠基时代(1776—1860)》(下文简称《奠基》)正式出版~①。这本书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入选作品,是作者继《文化的帝国》~②之后第二部选入该文库的力作。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美国早期外交史在国内学界一直受到冷落,研究几近空白,本书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全书七十余万字,作者以宽阔的学术视野勾勒出波澜壮阔的美国早期外交的演进图景,对美国外交理念和原则在早期的形成过程、美国外交政策制  相似文献   

19.
张曙光 《世界历史》2007,46(3):58-65
冷战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以西方(主要是美国)学者为主体的冷战研究,如果依据学术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加以考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发展冷战研究体系,本文提出的思路是:打破传统的外交史的治学界限,将冷战研究的触角拓宽加大,依据多方面的历史资料,采取多元素、多层次的深度比较方法,力求使得这一领域由较为单一、传统的研究逐渐加强多元化和提升理论性。对此,本文以美国对华冷战研究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拓展冷战研究——兼论中美关系的“多元多层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以西方(主要是美国)学者为主体的冷战研究,如果依据学术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加以考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发展冷战研究体系,本文提出的思路是:打破传统的外交史的治学界限,将冷战研究的触角拓宽加大,依据多方面的历史资料,采取多元素、多层次的深度比较方法,力求使得这一领域由较为单一、传统的研究逐渐加强多元化和提升理论性。对此,本文以美国对华冷战研究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