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期间,毛泽东曾四度与他进行会晤。这四次会晤成为中苏关系从蜜月到分歧、从分歧到争吵、从争吵到决裂的标志。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作为中苏两国两党的最高领导人,在各自国内的政治生活中都举足轻重,甚至一言九鼎。他们年龄相仿,但两人的政治理念和个人性格却大相径庭,因此,他们的交往给中苏两国两党的关系带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1957年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进行了大论战。在这场斗争中,邓小平展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华。“和平过渡”之争1957年11月,邓小平随同毛泽东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邓小平的主要任务是代表中共中央主持起草《莫斯科宣言》。邓小平一行到达莫斯科后,苏共中央将他们起草的《莫斯科宣言》交给了中共代表团。邓小平一看,感到失望,因为自苏共二十大以来,中苏两党在很多问题上有分歧,其中,主要分歧是关于和平过渡问题。苏共强调,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完全有可能通过合法的议…  相似文献   

3.
1965年2月11日上午,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对外联络部部长安德罗波夫(之后此人担任苏联克格勃主席)一行,这是毛泽东自赫鲁晓夫1959年10月访问中国以来,与苏联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也是最后一次。此后,中苏关系越来越紧张,毛泽东再也没有会见过苏共领导。  相似文献   

4.
辛岩 《史志研究》2000,(1):48-50
在1947年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毛泽东即曾准备访问苏联,但因故未能成行。1949年1月底、2月初,苏共中央派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访问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但他称自己是受斯大林之命带着耳朵来听意见的,并未就有关问题转达苏共中央的意见,或发表个人的看法。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1949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  相似文献   

5.
中苏联盟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对中国和俄国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沈志华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与斯大林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了战争,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派出志愿军赴朝作战。中国出兵朝鲜与中苏结成同盟有什么直接和内在...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一生中八次到苏联,其中七次都是与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打交道。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苏两党逐渐产生分歧,进而在60年代演变为空前规模的大论战,并最终导致两党关系的中断和两国关系的严重倒退。为加强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邓小平往返于中苏两国,以其聪明的才智,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苏论战中,邓小平作为中方主帅之一,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中苏关系史一直是现当代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何明、罗锋编著的《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依据许多解密档案及其他文献资料,订正了以往许多不实的史事和看  相似文献   

8.
《纵横》2013,(11):41-45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刚刚两个月,毛泽东访苏。毛泽东的第一次访苏行程长达两个月。这个数字在外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毛泽东借助为斯大林祝寿的机会展开了他智慧的外交攻略,不仅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且还获得了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工业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9.
中苏关系史一直是现当代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何明、罗锋编著的《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依据许多解密档案及其他文献资料,订正了以往许多不实的史事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其他领导人会见尤金 在毛泽东接见尤金大使后,阎明复当即返回北京,同中办翻译组的同志们连夜把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信译成中文,并将毛泽东和尤金的谈话记录整理出来,交给杨尚昆主任,在4月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前由中办机要室印发给参加政治局会议的领导同志,然后又乘飞机回到武汉,将上述文件交给了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转呈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初,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如何建立新中国,开始摆在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面前。此时,苏联共产党代表米高扬,秘密进入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与米高扬一行进行了长达7天的秘密会谈。这是中苏关系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试析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珍愚 《安徽史学》2004,(3):101-103
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中苏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分歧;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大力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出现偏差并日趋"左"倾.中苏关系的这一段曲折历史为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国际事务提供了前车之鉴,国际关系只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拥有和平有序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阎明复 《百年潮》2010,(2):13-18
中苏关系在恶化中出现缓和迹象 从1958年起,中苏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导致关系恶化的事件。1958年7月,赫鲁晓夫通过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向毛泽东提出建立“共同舰队”的建议,引起毛泽东、中共中央的坚决抵制。毛泽东指出,赫鲁晓夫“旧病复发”,  相似文献   

14.
中苏结盟是一个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由于缺乏信任,1944年中共和苏联都没有把对方作为战后合作伙伴的首选;1945年毛泽东在党内宣布苏联是中共的朋友,却遭到斯大林的白眼;1946一1948年苏共谨慎地援助中共建立起革命政权,但只限于中国北方地区;经过激烈的争论,并在毛泽东表示政治上的顺从后,斯大林决定支持中共夺取全国政权;斯大林在中苏民族利益的冲突中被迫做出重大让步,从而对毛泽东的忠诚和中苏同盟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毛泽东在极端困难和矛盾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出兵朝鲜单独对抗美国,避免了中苏同盟条约被束之高阁的命运。总之,中苏同盟并非出于意识形态的要求,尽管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中苏结盟的过程看,这种无奈的选择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同盟破裂的隐患。  相似文献   

15.
米高扬来访     
《神州》2008,(7):64-68
会见米高扬是毛主席、党中央在西柏坡的一件大事。1948年5月,斯大林致电毛泽东,准备派一位有威望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来听取中方的意见,这位代表于1949年1月31日到达平山县西柏坡中共中央所在地,就是我们早已知其名的A·米高扬。  相似文献   

16.
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谈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说:“这个条约是爱国主义的条约”。①怎样理解毛泽东概括的这个内涵丰富、言简意赅的精辟论断呢?无疑要借助胜于雄辩的事实。只要认真回顾一番从《雅尔塔协定》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再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历史,仔细考察一下蒋介石和毛泽东对《雅尔塔协定》截然相反的态度,再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特别是这两个条约的附件进行反复比较,是非便注渭分明了。1941年12月7日,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已达四年之…  相似文献   

17.
1949年12月16日到次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苏联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国事访问,签订了对当时冷战格局以及中国未来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以大国领导人的身份登上国际舞台。围绕这次访问,美、苏及国、共等各方力量在台前幕后,均展开了激烈较量,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18.
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苏之间在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新疆、蒙古和东北问题上。中苏谈判期间 ,斯大林做出两次重要让步 :一是在毛泽东的执意要求下同意废除旧条约 ,签订新条约 ;二是周恩来巧妙地把蒙古问题与东北问题拴在一起 ,迫使苏联同意按中国的要求归还中长铁路和旅顺港。中苏之间国家利益冲突的解决 ,一方面使中苏同盟关系得以在法律的基础上确立起来 ,另一方面也迫使斯大林调整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以保证苏联的亚洲利益 ,并能够继续其远东战略。  相似文献   

19.
赫鲁晓夫的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1894年出生于一个矿工之家的,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历任苏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斯大林逝世后,曾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64年被迫“辞职”。赫鲁晓夫举止比较粗鲁,脾气暴躁,在外交场合常常莽撞失礼。但他头脑反应比较灵敏,善于思考,点子不少。他当政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曾先后访问苏联,赫鲁晓夫也曾三次访问中国。此间,他和邓小平有过多次接触。特别是中苏两党论战期间,两人有过面对面…  相似文献   

20.
走向破裂(1960—1963)——中共中央如何面对中苏关系危机杨奎松“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10周年之际,围绕着如何看待中印边境冲突中中国政府的政策和是否有必要为缓和与美国的关系而主动释放在押美国犯人等问题,中苏两国领导人第一次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