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横》2013,(11):31-35
我1923年出生,今年已是90岁的老人了,正所谓“耄耋之年”。能够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真是没有想到。我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老师先生们,甚至与我同年的师兄弟们,多数都没有活到我这个年龄,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人老了就会很怀旧,此时此刻我的确很怀念他们。  相似文献   

2.
卢晓蓉 《纵横》2011,(3):14-15
我和祖父同处于人世的时间,终止于1952年2月8日。那天夜晚,他毅然决然去了彼岸世界,走得果断从容,犹如他转战于自己所开拓的每一项事业之间。那一年,他59岁,我6岁。他在重庆,我在香港。他最后离开香港的时候,我才4岁多,所以我对他直接的印象已很模糊。但是,儿时的片段记忆和长辈们断断续续讲给我听的往事,却清晰地伴随了我一辈子。  相似文献   

3.
我从15岁起,就与我大伯父袁克定相处,后来随他到北京居住,直到1958年他病逝,达27年之久未曾远离。下面所述我大伯父袁克定的情况,均系我的亲见亲闻。 家 世 姻 亲 我祖父袁世凯1877年随其堂叔袁保恒(清廷户部侍郎)由北京到河南开封帮助办理赈务。1878年其堂叔突染时疫病逝,我祖父  相似文献   

4.
刘长琨 《百年潮》2012,(12):53-57
我未曾谋过面的祖父我没有见过我的祖父,我出生时他早已牺牲。父亲对我祖父也没有多少直观印象,因为祖父牺牲时,他才12岁。而在这12年中,祖父一直在外面从事革命工作,很少回家,父子二人见面不多。我对祖父的印象大多是从祖母的讲述中得到的,再就是有关党史资料的记载。《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载有我祖父  相似文献   

5.
我的老祖父于1900年出生,1990年逝世,终年90岁。祖父在20年代末期,通过他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才智,扎实地掌握了古文基础知识。那时,他还在广东惠州市。常常面对年纪大小不同的人,一起吟诗对对。从不甘落后于他人。大家都赞扬祖父的诗、词语言高雅,又充满乡土气息。后来祖父从惠州到广州.被聘任为广州第七十小学语文教师,教六年级学生。开始时祖父还有点担心,不料教起来却颇为容易。学生们认为秦老师讲课灵活动听,学得很轻松。  相似文献   

6.
儿子腾腾今年五岁,他从小就跟爷爷、奶奶长大。到了三岁,我们把他接回来上幼儿园。可是,腾腾非常割舍不下对老家的情结,尤其是对两位老人的感情。时常,儿子就会在我们面前讲起爷爷奶奶的故事,以及他的一些小伙伴们,讲着讲着,儿子就眉飞色舞,异常兴奋。老人住在近郊,不算太远的路程,平时,我一个月几乎都要回去两三次,看望老人。每次回去,我都要带上儿子,让他高兴地玩上一天,正好老人也想看看日夜想念的孙子。这一阶段,我发现他养成了不少坏毛病,我很恼火,总觉得老人的溺爱会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性。如果再这样下去,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于是,为…  相似文献   

7.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不久前访问了北京。这位几十年未曾离开台湾的学者,小时候曾在北京居住过。他在对媒体谈到上个世纪40年代的北京时,提到那时他对北海公园的滑冰场面印象深刻,并说,那时他见过一位银须白发的滑冰老人,花样滑冰非常精彩,很吸引人,使他至今难忘。但他并未说出这位滑冰老人的名字。在这里我想告诉李敖先生,当年我也见过这位滑冰老人,而且知道他的名字叫吴桐轩。这幅老照片,是半个多世纪前我为滑冰老人吴桐轩拍摄的,他正和一位外国女士携手滑冰。说起吴桐轩的滑冰历史,可以上推到清代光绪年间。每逢严冬时节,慈禧太后就组织一些…  相似文献   

8.
<正>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湖北宜都人,五十岁时曾在黄州筑邻苏园藏书,故晚年别署邻苏老人。 杨守敬于清道光十九年春生于宜都一个商人家庭,家里开设几个店铺,由祖父和父亲经营。不过他父亲在他4岁那年就去世,  相似文献   

9.
<正>从近三百年晋商由壮大到消逝的历史长河中看,我父亲是由传统晋商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第一代,因此他是一个极具晋商文化意识的现代知识分子。这在晋商后人的发展模式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父亲渠川祜,字寿田,又作受天,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于山西祁县渠家大院,祖父渠仁甫为他取乳名“如心”,由此可以看出祖父对他的疼爱。父亲5岁时祖母去世,祖父又当爹又当妈把他拉扯大。从7岁开始,祖父从《三字经》手把手教他念书识字,逐步到“四书五经”《古文观止》《昭明文选》等,同时教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珠算。  相似文献   

10.
祖父万福华先生,字绍武,安徽合肥人.生于清同治四年闰五月二十八日(1865年7月20日).曾祖父年青时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四处奔波,很少顾家,太平军失败后,回乡教私塾避居.祖父10岁时,曾祖父去世,全靠曾祖母为人缝纫洗衣服维持生活.曾祖母白天劳累,夜晚督促祖父读书.他少年时就很富有民族革命意识,喜欢听老人给他讲洪(秀全)杨(秀清)遗事.年纪稍大,家里生活更加困难,被送往中药店习医药.学徒期间,白天要干很多杂活,没有时间学习,便偷空深夜自己阅书,不懂处记下,翌日请教他人.如是3年,进步很快,稍通医道之外,已能诗.  相似文献   

11.
在怀师饭桌上认识杨麟先生将近20年了。最初他每年在台湾、美国、上海和香港飞来飞去,到香港就必定到怀师的寓所来。今年85岁的杨先生人高马大,面容沉峻、气宇轩昂。只要杨麟一到,怀师就特别高兴。从杨麟的祖父算起,到他的孙辈,  相似文献   

12.
祖父     
同学说他祖父去世了,寿终正寝。他请了一周假回了趟湖南的老家,精神略显疲惫,但聊起来一点不悲伤。他说,我和祖父没什么感情。中国人和祖辈的关系总是这样走极端:要么感情深挚,要么没什么感情。我很能理解,因为我和我的祖父也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笔峰与勉园,我是听我祖父程立恒讲的。他自始至终参加了文笔峰的修建,开始时他是做附工,后来转做泥工。他同大伙一道,辛勤工作了三年多,直到光绪庚辰年,才把文笔峰建成。据我的祖父讲:京山城水南门街有户姓曾的人家,户主叫曾庆兰,在光绪年间做了小京官,当时人们都尊称他为曾二大人。曾二大人由京回乡后,为了突出文人的高尚,也为了个人的私誉,决定在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的小山上建造文笔峰。这里原先是一片肥沃的旱地,农民种着烟叶,很有名气。烟叶片大而金黄,香味扑鼻,成为京山城关有名的特产。每到春天,这里道路两旁…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     
程治平 《文史春秋》2008,(11):25-28
2005年7月28日清晨8点,我担任主编的《凤凰早班车》节目直播刚刚结束,正要召集工作例会,手机响了起来。显示屏出现了北京医院的电话号码,心里不禁一沉。前些日子到北京探望父亲,在病榻上的他,情况已经不太好。医生年初时跟我们说,97岁的老人,在使用呼吸器的情况下坚持了3年已经是奇迹。但是,今年就很难捱过去了。  相似文献   

15.
卢晓蓉 《纵横》2008,(5):48-50
父亲去世了,他的身影还常常在我眼前晃动。父亲如果再坚持一个半月,就能过上"米寿"的生日。他原本和母亲商量好,一定要相依相伴活到100岁,这样就可以看到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看到他们疼爱的外曾孙和曾孙女考上大学。父亲一生恪尽职守,但因战乱和人祸,一腔热血和抱负难有实现的机会。可是他却有个业绩昭著,令世人敬仰的父亲,即我的祖父卢作孚。祖父刚59岁就离开人世,但他的事业却已登上了生命的巅峰。他留下的"民  相似文献   

16.
难忘的岁月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农历十二月初三, 我出生于无锡胡埭西溪大听上一个贫苦的百姓家庭. 我的祖母在我父亲两岁时就去世了, 祖父在我父亲十四岁时在逃难的路上突发急病而亡, 父亲在本村村民的帮助下把祖父安葬在异乡义塚,尸骨都没能带回家.  相似文献   

17.
赵征 《古今谈》2005,(1):44-46
2004年春节过后,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来到杭州我家里,一见面他就紧紧握住我的手,动情地说:“我一定要来看看赵福鑫的儿子……你父亲是个好同志,他牺牲时很年轻,太可惜了!”我心头一热,一下子就热泪盈眶,说:“能够见到父亲抗日时期的战友,我心里不知多高兴!”  相似文献   

18.
正一我家从祖父那一代开始,清末的时候就从武汉到南京来了,那时候做小生意。我是在南京长大的,就住在现在中华门外的大报恩寺后面。我4岁就在那里住,一直住到1967年,单位里给了我一套房子,我就搬家了。现在那个老房子还在,因为我一个人不能住了,那里只好空着,就在朝天宫西街,黄鹂新村。我的亲生父亲叫余必福。因为舅舅家没有男孩子,我4岁时过继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月4日,著名哲学家、翻译家王玖兴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7岁。 王玖兴先生和我祖父是赣榆县简易师范的前后届校友。我在童年时代就常听祖父讲,兴庄出了个大学者王玖兴,19岁全省师范会考获第一名。1987年春,我调到县志办公室工作,因修志业务  相似文献   

20.
1970年春,英国爱丁堡,一位气息奄奄的老人躺在病床上,握着他夫人的手,很吃力地说“我能回无锡太湖边去吗?我想回去。”说罢,老人安然地告别人世,永远地走了。这位老人,就是二十年代跟鲁迅争论的北京大学教授陈源先生,夫人就是女作家凌叔华。陈源,字通伯,笔名西滢、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教授。1896年5月10日出生于无锡市中心崇安寺陈宅。他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祖父行医,喜爱陈源。陈源自小受到诗书的熏陶,幼年随父母在上海读书于文明小学,三年级又转入南洋公学附属小学读书,成绩优秀,对语文与英语似有特异的禀赋,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