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昝红宇 《沧桑》2009,(1):244-245
道情是民间说唱文学艺术中的一种,原为道士传经布道和募化时所唱的歌曲,后来与各地的曲种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艺术形式而盛行于民间。本文对目前仅见的清刻本《韩湘子九度文公全本(道情全传)》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研究了清时期道情唱本的形式和内容,揭示了道情艺术传播和演变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全集》内载"道情十首",文后了附记:"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广东省博物馆新近入藏郑燮的一个字卷,经过研究,证实是这篇"屡抹屡更"的《道情》的稿本之一。  相似文献   

3.
陇中道情     
定西地区位于甘肃中部,简称“陇中”,南临陇南,西接临夏,东靠天水,北抵兰州、白银,为丝绸之路要冲,辖定西、通渭、渭源、临洮、陇西及漳、岷等七县。道情据传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的道曲,至南宋有“道情”一词,因用渔鼓和简板伴奏,故有的地方又...  相似文献   

4.
杨丹 《神州》2014,(9):34-34
近年来,全国都在开展轰轰轰轰烈烈的申遗活动,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加入和非议的行列。在历史的发展中,河南民众创造了很多灿烂的文化,也拥有很多非遗项目,像马街书会、太康道情等。太康道情戏以起独特的表演力和浓郁的乡土味而成为太康县的一大特色,并一直流传至今。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道情戏现在处境困难,本文通过探讨道情戏的现状,来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5.
范经华 《沧桑》2008,(5):228-229
"世界上有两条路,一种有形的横着,供人前进、徘徊或倒退;一种无形的竖着,供灵魂入天堂或者下地狱,在横着的路上踏遍荆棘而无怨无悔,才能在竖着的路上与云霞为伍。"作者是真诚的也是执著的。在书写温情与人性这条道路上怀有宗教般的信仰,无怨无悔将生命中永恒的苦难化为一缕缕升腾的温暖。《起舞》中残缺之美带来的是伟大的爱。作者又一次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于物欲横流的大时代中抓住了人性的可贵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行囊     
《中国国家旅游》2012,(12):27-27
《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在路上重拾久违的幸福 “瞪界上任何角落都充斥着无聊与疲惫。你长大以后去旅行就知道了。但是,默默背负着这种无聊与疲惫,再坚持一下,再前进一步,也许才是旅行的本质。”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旅行指南,而是一部温暖的行走日记,有感性的文字和明媚的照片。去地图上没有标记的地方走走,去旅游指南上没有推荐的...  相似文献   

7.
道情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段常著的《续仙传》里曾经记载:“蓝采和手持拍板(简板)唱《踏歌行》乞于市。”这或许也是道情的最初形式。传说“八仙”中的张果老也是手捧渔鼓.倒骑在驴背上。走到哪儿唱到哪儿,希望用自己的歌声度化路人。这显然是道士唱道情的写照。在中唐时期,玄宗皇帝李隆基十分崇信道教,并将它奉为国教。甚至还与老子李耳续上了家谱,称之为“祖上”。他手下的重臣贺知章、韦韬等人都是著名道士.就连他的宠妃杨玉环也被封为“太真”道士。  相似文献   

8.
李璘 《丝绸之路》2003,(6):41-42
1949年前后,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展,革命老区的民歌,也被解放大军的各级文工团和各地的战士传唱全国,尤其是陕北一带的道情民歌。这中间就有一首《蓝花花》。我第一次听到《蓝花花》是在1950年。解放不久的家乡,出了许多新鲜事,这年夏秋间,街口的大树上突然出现了家乡父老从来没见过的高音喇叭。一到傍晚,男女老少带上小板凳或就地蹲在街道两旁听广播,我等小朋友则兴致勃勃地穿梭于人群中。高音喇叭播出的第一首歌便是《蓝花花》。于是干部、学生和许多群众都学会了哼唱,《蓝花花》高亢而优美的旋律,时时回荡于耳际。半个世纪过去,这首民歌…  相似文献   

9.
永济道情     
永济道情由来已久,汉代已有萌芽,沿至唐代时基本形成雏形。是流行在古蒲坂(今永济市)的小剧种之一。永济道情词句浅显易懂,曲调优雅柔和,古往今来深受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道情,源于道教。原是道士云游四方,传播道义时又唱又吟的一种劝化形式,故又称之为“道曲”、“悟声”。道教创立于东汉,盛行于隋唐。随着道教的发展,道教逐渐吸收了雅乐、散乐和民间音乐,发展成为“哼哼凋”流行各地,又和各地风土人情、方言土语、习惯爱好结合起来,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永济道情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赵媛 《沧桑》2008,(5):46-47
道情是一种俗文学和戏曲的重要曲种,渊源久远,在山西的祁县、运城、永济、洪洞、浮山、离石、临县、右玉、大同、神池、阳城、陵川等县市都有传承。列入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洪洞道情则是这些地区道情中颇具特色且最为重要的一种。本文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前提下对洪洞道情的起源及其发展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在抗战爆发前夕写有一篇《火车头的经历》(1936),是一篇科普童话,作者以“火车头”的拟人口吻自豪地介绍“京沪路上来回跑:从南京到上海,又从上海到南京。这条路上的一切景物,我闭着眼睛都说得出来。宝盖山的山洞,几个城市的各式各样的塔……”“  相似文献   

12.
《哈密县志》(以下简称《哈志》)是新疆维吾自治区最早出版的志书,在全疆乃至全国已有定评,并在自治区社会科学领域获得优秀成果奖。最近北京大学的于希贤、何海燕又发表了《记灵境之通然,志天山之春风》的评介文章,对《哈志》更是全面肯定,誉扬备至。《哈志》主编又在《〈哈密县志〉总纂问答》一文中,介绍了成功经验,并揭示了《哈志》与全疆市县志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师承关系,引发了我通读《哈志》的浓厚兴趣。为此,我在通读《哈志》的同时,与全疆已出版的10多部市县志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发现不少市县志在眼架结构上…  相似文献   

13.
1946年11月15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非法的“国大“,制定和颁布伪《中华民国宪法》。旋于1947年底用政党提名的方式, 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国大代表选举。又于1948年3月29日至5月 1日,匆匆忙忙地在南京召开了所谓“行宪“的国大会议。这次国大是“行宪“的开始,会议除了选举正、副总统外,主要企图是团结全国意志进行反共。但是,时代要前进,人民要解放,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蒋介石的黄梁美梦,在滚滚前进的历史洪流中成了幻灭的泡影。  相似文献   

14.
正民国13年(1924年),《铎报》在汕头创办,该报的宗旨是极力鼓吹孔子思想。它虽然是地方性报刊,但却把视野扩大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社长王延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既受官方尊重,又有群众威望,可以说是一呼百应。该报主笔温丹铭是岭东大儒,敢于挑战当时全国第一流学者,如梁启超、章太炎等。《铎报》论点新颖,言辞犀利,颇有理论勇气,是一家值得研究的刊物,特予评介。一、《铎报》概况《铎报》系汕头孔教总会创办,总主任(即社  相似文献   

15.
在路上     
很多人都知道《在路上》(ON THE ROAD)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而今天,在路上这三个字的意涵,已远远超出了这部作品本身的自传经历,显得更辽阔,更明亮,更深邃有力。  相似文献   

16.
道情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形式,由于它亦雅亦俗,曲调又易学易记,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流传范围十分广泛,尤以苏北里下河地区最为普遍。道情相传源于唐代布道的道曲,和道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说祖师爷是太上老君,也有说是八仙中的张果老。  相似文献   

17.
《文物》第三期所载杨荦同志的一篇文章,对郑板桥的《道情》手稿作了详细的考订;但其中有些字可能由于原稿本字迹潦草,辨识上还有不够确当之处,现提出商榷。 "列位晓得这四句诗是那里来的"句中"来"字为原稿本所无,恐是抄录时误衍。  相似文献   

18.
格言集     
每个人都需要向导。[美]巴士卡里亚《爱和生活》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法]雨果《海上劳工》格言集@卜桦~~  相似文献   

19.
<正>1958年8月,毛泽东主席视察河南、山东、河北广大农村,称赞"人民公社好",当年9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高举人民公社的红旗前进》的社论及《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之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8月  相似文献   

20.
于天池  李书 《文献》1998,(2):42-47
一 说来也怪,现在在众多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中论及郑板桥时,大都谈其诗,谈其文,而对于他的《道情》却不置一词.翻检有关郑板桥的学术论文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