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锐,原名任纬坤,是我的二姐。孙炳文和任锐结合是在1913年,刘心武的祖父刘云门先生是他们的证婚人。那时,孙炳文28岁。  相似文献   

2.
1913年2月,孙中山先生为了考察日本的实业、铁路状况和进行筑路借款活动,并试图促成中日同盟以对抗沙俄,前往日本访问。随行人员有马君武、何天炯、戴季陶等。于10日由上海启程,13日抵横滨,然后乘火车至东京。我祖父黄申乡当时在东京,任留日学生总会会长,便以留日学生代表和武昌起义将领身份前往迎接。与祖父一起前往迎接的还有田桓(田桐之弟)等人。这是我祖父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先生。湖北的革命团体,无论是共进会还是文学社,向来都是以孙中山先生为旗帜,一些革命党人对孙中山先生十分景仰,我祖父亦如此,只是无缘识见。1909年3…  相似文献   

3.
郑有慧 《世纪》2023,(5):74-77
<正>祖父郑逸梅先生,于1992年7月11日凌晨仙逝,至今已然过去31年了。我是祖父抱着长大的,祖父残存的数本日记中,常常会见到某年某月“晴转多云,买小菜,抱有慧”之类的记载,字里行间透露出祖父的舐犊之情;我和祖父共同生活38年之久,耳濡目染老人家许多趣事、艺事。  相似文献   

4.
陈弘 《文史天地》2003,(5):16-19
大雅云亡,绿水青山叙遗愿;老成凋谢,落花啼鸟总伤情。王萼华先生虽已离开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总浮现在我的心头。不思量,自难忘……(一)萼华先生生于1917年1月26日,原籍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7岁丧父,与母亲谢荃贞相依为命。12岁从祖父王敬彝(字蔬农)先生学诗。祖父是清末民国期间知名的西南诗人、学者。其精湛的学问,清健儒雅的气质,给萼华先生以极大的影响。萼华先生1937年考入国立云南大学文史系。在校期间,又受到著名语言学者闻宥、胡小石两位先生的亲炙指授,眼界大开,诗境日益开阔。胡小石先生除在诗词和书法上给予萼华先生切实的指点外,…  相似文献   

5.
张孝祥 《江淮文史》2022,(5):136-144
<正>张恨水最早起步于安徽芜湖,而对他走向文学道路影响最大的人是郝耕仁和我的祖父张九皋。我的祖父张九皋先生与郝耕仁是挚友,张恨水正是通过郝耕仁认识我祖父的。1913年张恨水在上海认识了郝耕仁,并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张恨水说,是郝耕仁改变了他的人生。而祖父张九皋则为张恨水提供了一个起步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的女儿孙穗芳为纪念祖父,宣传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决定有选择地向大、中、小学慷慨捐赠100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置放于世界各地供后世敬仰。她长期以来以研究、宣传其祖父思想为己任,到过世界许多大学演讲,出版过《我的祖父孙中山》等作品。得知相关捐赠消息后,为了赢得这次难得的捐赠机会,在民革江苏省委、民革泰州市委有关领导的  相似文献   

7.
刘长琨 《百年潮》2012,(12):53-57
我未曾谋过面的祖父我没有见过我的祖父,我出生时他早已牺牲。父亲对我祖父也没有多少直观印象,因为祖父牺牲时,他才12岁。而在这12年中,祖父一直在外面从事革命工作,很少回家,父子二人见面不多。我对祖父的印象大多是从祖母的讲述中得到的,再就是有关党史资料的记载。《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载有我祖父  相似文献   

8.
难忘的岁月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农历十二月初三, 我出生于无锡胡埭西溪大听上一个贫苦的百姓家庭. 我的祖母在我父亲两岁时就去世了, 祖父在我父亲十四岁时在逃难的路上突发急病而亡, 父亲在本村村民的帮助下把祖父安葬在异乡义塚,尸骨都没能带回家.  相似文献   

9.
《纵横》2013,(11):31-35
我1923年出生,今年已是90岁的老人了,正所谓“耄耋之年”。能够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真是没有想到。我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老师先生们,甚至与我同年的师兄弟们,多数都没有活到我这个年龄,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人老了就会很怀旧,此时此刻我的确很怀念他们。  相似文献   

10.
陈小薰 《世纪》2023,(1):48-51
<正>我祖籍浙江湖州,太祖父陈容生和陈立夫先生的祖父陈延佑是亲兄弟。我的祖父陈其文、陈立夫的父亲陈其业和沪军都督陈其美都是其字辈,从辈分来说,陈立夫算是我的伯父。说来也巧,我与伯父陈立夫的生日时隔49年,在阳历年与农历中国年竟然都是同一天,阳历的1949年8月21日,农历的七月二十七。伯父于2001年2月8日在台湾逝世,已经有二十多年。他的音容笑貌依然让我印象深刻,我想说一说我眼中和心里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以此缅怀与追思。  相似文献   

11.
我祖父范鸿仙,名光启,1882年6月出生,安徽合肥人,1906年参加同盟会.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和朋友,辛亥革命的元老,著名报人,曾任铁血军总司令等职,为民国初年烈士. 我对祖父充满崇敬,从懂事时始,几十年中一直聆听着祖母和老同盟会员深情的讲述;同时我多年从事档案工作,以业务之便,得到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同仁之助,在享有中华民国时期史料宝库美誉的“二档”馆,掌握了祖父一大批珍贵的相关文章和资料.  相似文献   

12.
遵义著名学者赵乃康先生,名恺,别号(爿羊)北生,晚号平叟,遵义县南乡团溪镇(清代属平水里)人。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卒于中华民国31年(1842),享年73岁。赵氏为遵义望族,世代书香。先生伯祖父商龄字芝园,恩贡生。祖父锡龄字芷庭,副贡生,与郑子尹征君交契,郑赠诗有:  相似文献   

13.
张孝祥 《江淮文史》2016,(1):108-111
正祖父张九皋先生(1887年1月—1963年6月)原名张可铣,号鹤影,一生从事新闻事业40余年,是安徽著名的老报人。1910年,祖父和维新人士谭明卿创办了安徽历史上第一张对开大报《皖江日报》。1915年,他又独自创办了《工商报》。这两份报纸对于当时芜湖宣传辛亥革命、鼓吹新文化、响应"五四"运动起了重要作用。祖父曾说过:"我办报就是为  相似文献   

14.
我的祖父段世垣在上世纪初投身于伟大的辛亥革命,在二次革命中被袁世凯杀害,年仅32岁。祖父被害那天,我的父亲出生刚7天。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当年创办黄埔军校时,身边有三位重要助手:蒋介石、戴季陶及我祖父金诵盘。后来孙中山先生将蒋介石、戴季陶的儿子及我父亲金政分别改名为蒋经国、蒋纬国、戴安国  相似文献   

16.
柳曾符 《古籍研究》2002,(1):110-114
我自幼受祖父荫庇,多见并世巨人长德,如太仓唐治先生,绩溪胡适博士等皆是。而其中吴孟复先生的学问、道德以及对我关爱之诚挚,至今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17.
我从15岁起,就与我大伯父袁克定相处,后来随他到北京居住,直到1958年他病逝,达27年之久未曾远离。下面所述我大伯父袁克定的情况,均系我的亲见亲闻。 家 世 姻 亲 我祖父袁世凯1877年随其堂叔袁保恒(清廷户部侍郎)由北京到河南开封帮助办理赈务。1878年其堂叔突染时疫病逝,我祖父  相似文献   

18.
李琼 《贵阳文史》2008,(1):66-67
我的父亲李紫光先生,名德辉,号癯道人,别号窳翁,寓寓庵主,金竹庵主,晚晖亭主,麦北村农,城南李三等,祖籍浙江绍兴。他生长在一个清末官宦人家。我的曾祖父和祖父为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期幕僚。曾祖父和祖父都在贵州兴义做过知府。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任锐,原名任纬坤,是我的二姐。孙炳文和任锐结合是在1913年,刘心武的祖父刘云门先生是他们的证婚人。那时,孙炳文28岁。早在辛亥革命前,孙炳文就加入了同盟会,投身民主革命。武昌军兴,他被举为京津同盟会文牍部部长,一切宣言文件、往来函电都出自他手。民国后,同盟会在北京办了张《民国报》,他是总编辑,编辑、记者里有梁漱溟等人,我二姐参加编辑  相似文献   

20.
字元白,又作元伯,满族,北京人。生于公元1912年7月26日,岁次壬子;卒于2005年6月30日,岁次乙酉。1周岁时,因父病逝,便随曾祖父和祖父生活。4岁即入私塾读书。10岁时,曾祖父和祖父先后去世,家业因偿还债务和办理丧事而衰败。12岁时,祖父的两位门生酬资仗义相助,才得以插班就读于汇文学校小学部。15岁(1926年)升入中学,但高中未毕业便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在此期间及之后,曾先后随戴姜福(绥之)先生学习古典文学,随贾羲民(尔鲁)、吴镜汀、溥心畲、张大千、溥雪斋、齐白石学习中国绘画。为维持生计,曾教过家馆。1933年,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安排,任辅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