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炳洁 《史学月刊》2002,(12):73-81
崇势利是秦汉之际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社会风气。它是继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后,新兴统一封建政权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化的产物,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最近采集到一枚渔措博戏镜,类型学称之为六乳纹带镜。该镜黑漆占色,形制为圆形,半圆钮、圆钮座,双凸弦纹中夹“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仙人不”十二字铭, 主纹为六组浮雕纹饰,下面分组描述。第一组:帆船纹饰主体三舱船,中舱甲板两边有护栏,后舱另一高台,前舱与中舱连结处树起一桅杆,杆上挂一帆。帆被风鼓得很满。由两羽人驾驶,一羽人掌舵抬  相似文献   

3.
兰德省 《文博》2000,(4):61-64
1976年,即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两年之后,在始皇陵东侧,俑坑的西侧上焦村一带发现马厩坑百余座,比起前者来说,后者无论在规模、建筑、内涵上都有所逊色。但作为始皇陵陪葬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秦国军人和庶民百姓作战和生活的一个真实画面,对我们分析和研究秦代社会葬仪和风俗、军事建制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因此,本文拟对两处陪葬坑作一些简单的比较,以期对二者的共性和异性有所了解和认识。 马厩坑位于秦陵和秦俑坑之间,从1976年发现至今,共计…  相似文献   

4.
六博是博戏的一种典型形式。博戏在秦汉时期十分的繁盛,受到天子和广大臣民们的喜爱。三门峡汉代墓葬出土的六博俑模型是其中的代表。博戏的种类多,秦汉时期的博戏的器具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征引《博物志》、《太平御览》等多种传世文献,并辅之以出土简帛文献,详细论证了中国民间流传的检验女子贞洁的秘方——“戏”在秦汉时期是一种风行的方术,而在魏晋时期却逐渐转向了隐秘,并对其原因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投壶——古代寓教于乐的博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玲 《文博》2008,(3):75-78
投壶是古代的一种博戏.从春秋时代的射礼衍生而来,有着教化的作用;又因其简化了射礼,降低了习射难度,可在宴饮时进行,参与者日众,故娱乐性凸现.投壶将"教"与"乐"融为一体,是对古代寓教于乐教育思想的极好诠释.它成为儒士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竞相追逐的社会时尚.在其发展的两千年中,形成了完整的"投壶礼",投壶技艺也被纳入"庙堂礼乐"之中.它"寓教于乐"的特性使它绵延两千年之久,也正是由于它"寓教于乐"功能的丧失,使得它日渐衰落,最终为现代体育所替代.  相似文献   

7.
秦陵布局这个问题是杨宽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受到这个启发,一九八二年十月,我写了《秦陵布局与兵马俑坑》一文,本意在求教于学界方家。现在,把这篇文章作了较大的修改,主要谈三个方面:一、秦俑坑产生的时代,二、秦俑坑的性质,三、秦陵布局中的秦俑坑。一、兵马俑产生于秦始皇时期兵马俑坑是什么时候制作的?一九八三年,有人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尽管秦始皇兵马俑消息传遍了世界,流行了很多年,然  相似文献   

8.
申茂盛 《文博》2001,(3):59-62
1999年秦陵考古队在秦始皇陵内外城之间的东南角百戏俑坑棚木层上发现了一青铜大鼎。对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可知此种形状的鼎流行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当时较常见的一种鼎形。该鼎发现于秦陵,但它究竟是不是秦人自己制作的本民族系统的器物?本文试就此鼎的族属以及相对制作年代做一考证。  相似文献   

9.
去多了风景名胜地,如果要去参观"教育圣地",又选择哪里好呢?山东出孔丘,东南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这两个地方不仅是儒家的圣地,而且都因为圣人的游历而闻名。  相似文献   

10.
汉代铜镜中的TLV纹,早在上个世纪之初即在日本学者原田叔人编撰的《泉屋清赏》中就被称之为规矩纹。由此可知,把铜镜中的这种纹饰首先命名为规矩镜的应是日本学者。  相似文献   

11.
太极 《文史天地》2021,(1):74-77
天子和诸侯混战的东周最终被强秦终结,中国历史走进了一个新时代.而此时实战中的主要武器——枪矛,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诸位学者对咸阳原上秦陵名位的探索,结合新的考古勘探资料,运用将两座战国秦陵园同唐代咸阳县址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进行勘合的思路,初步推测认为,位于严家沟村北的I号陵园是秦永陵、位于周陵镇的II号陵园是秦公陵。  相似文献   

13.
本文看起来虽然是兵马俑的考古论证,但却是“痕迹学”的综合应用.作者赵成文同志耐心而细致地“勘查现场”,捕捉细小的“痕迹”信息,加以科学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了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这一“痕迹学”的系统方法可能会对全国各地痕迹检验的同行们有所启迪,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和氏之璧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件无价之宝,号称“价值连城”,乃“天下所共传宝也”。而秦汉传国玉玺,更是“受命于天”,皇权之所系。这两件至宝之间有何关系呢?这二者究竟又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 长期以来,史学界有一种观点:即秦始  相似文献   

15.
七巧之戏     
七巧之戏源出唐代的《燕几图》。大约唐代晚期,一群文人用七张形制不一的桌几,通过不断变换座次和方位,增添饮趣,并且"燕锈之馀,以展经史,陈古玩"。  相似文献   

16.
儒林戏,是一个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剧种。明代末年,曾多年从政于四川、南京、江西、广西等后又任礼部尚书的曹学佺,因遭奸臣魏忠贤迫害,被宗藩削职退隐故里福州西郊洪塘乡。他在闲居时,组织府中僮婢办起了戏班,因系文人儒士创始,故取名儒林班。他经常邀请福州城里著名的艺伎前往曹府演唱。《福建通志》载道:“构筑石仓园,设池馆林木之胜,且蛾绿粉黛,出入肩随,歌童狎客,晨夕满座,自以为乐,一时仕宦及墨客诗人游闽者,无不倾倒。”  相似文献   

17.
所谓“早期”秦俑,是指秦陵兵马俑以前秦国的俑。从秦墓的发掘可以看出,早期秦俑出现于春秋晚期,一直延续到秦的统一,这与春秋早期的殉人秦墓在时间上相互衔接。 早期泥俑从个体上看较秦陵兵马俑要小,目前发现的不超过25厘米。另外,凤翔西村春秋墓中,风南M_(23)中,发现两件石俑,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了三件,铜川枣庙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期的秦墓中,许多墓中均有殉葬俑出土。  相似文献   

18.
旧时民间博戏使用的“骰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夏,晋西一老者,赠我12枚他珍藏多年的清代钱币,均为所谓的“异品”。可分作三种类型: 第一类为“合面钱”,共6枚。主要特征是两面皆满文“局号”,但各自的“局号”及形制有差。 1 黄铜质,小平,阔缘大样,面背著满文“宝云”(一面正书、一面侧书),铸工精好,铁径2.53、穿径0.58、郭厚0.13厘米,重4.2克。此钱数据及形制同宝云局铸造的“道光通宝”钱(图上左)。 2 黄铜质,小平。背面著满文“宝源”,异书(近似符号),制作尚属正整,平夷轻薄,钱径2.11、穿径0.67、郭厚0.11厘米,重2.5克(图上右)。  相似文献   

19.
姜生 《史学集刊》2015,(2):18-25
汉墓画像所见的六博图,是葬仪中用以对墓室进行时空仙化定性的符号,象征着墓室的另类时空属性;六博图之所在即仙界之所在。死后进入六博图所标识的空间,即是抵达异于人世的仙境时间结构之中。六博图是汉墓用以构造其生命转换功能的信仰符号之一,是汉人寻求某种特殊时空通道("洞")的一种历史呈现:仙界一刹、人间千年。汉墓六博信仰蕴涵着王质烂柯仙话、洞窟和洞天福地信仰的早期渊源形态。  相似文献   

20.
养士之风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当时,在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各国纷纷“变法”求强,社会发生剧烈的变革。“士人”是社会变革中最活跃的阶层,一国的兴衰往往取决于士人的去留,“六国之士,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丧”(王充《论衡·效力篇》)。这样,各国争相养士,养士之风蔚然兴起。养士之风有二股:一是国君养士之风,有为的国君,欲变法求强,不得不礼士尚贤,大养士人。如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