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中日趋活跃的新学科分支--法律地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以法律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犯罪行为为例,研究了中国不同典型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犯罪行为的区域差异特征,尝试探讨中国法律地理学建设和发展的现实可行性,以图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面向国家未来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人文地理学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复兴与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仍要继续围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这一核心,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把人地关系的研究向纵深层次推进,发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实践应用的人文地理学,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突出新的实践形式,把全球化与本土化、全国化与地方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体化与同城化、中心化与空心化、信息化与可视化、生态化与低碳化、科学化与现代化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未来研究的8大方向。在人文地理学科建设过程中,敢于挑战经典理论,尤其是西方传统的经典理论,敢于直面现实,学会向权力讲授真理,敢于当科学勇士,倡导科学精神,不可变成官场的奴隶。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人文地理学中的时弊,澄清了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运用哲学的思想剖析了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及融合性的学科发展趋势;指明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区域,区域的核心是城市,示明了人文地理学对城市宏微观研究的领域;最后文章从方法论角度详细论述了模式探求对人文地理学的价值,指出正确对待人文地理学的计量化,增强人文地理学的实用性效能。  相似文献   

4.
马亚华 《人文地理》2001,16(4):34-38
笔者首先引入库恩的范式理论和科学进步模式,并用协同学理论对之改造,以此作为本文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紧接着,尝试用该模式剖析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指出每阶段的大致时间区间、发展特点、重要的历史贡献和代表人物,并用自组织原理阐述科学危机和科学革命发生的机理,从而为第四部分分析当今地理学危机作理论铺垫。然后,以人文地理学为例总结地理学的科学范式,从而形成当今地理学发展总的图景。再之,本文指出当今地理学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两个:地理学范式逻辑结构松散和信息革命的挑战。危机是革命的先导,继计量革命和行为革命之后,(人文)地理学领域将要发生战后的第三次较大的革命,(人文)地理学范式将得以重塑,(人文)地理学共同体的地理思维、地理行为将随之变化。最后,本文引申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地理学的两大发展任务和地理哲学领域的两大前沿课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青山 《人文地理》2002,17(2):90-93
近20年来,西方区域地理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从8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区域地理学。与传统区域地理学相比,新区域地理学倾向于结构主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维。强调区域的个性,强调人的能力及角色与社会结构在区域特性的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新区域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地方”、“行为主体”、“体系”。在具体的区域研究中,它不仅注重当地的人及其它因素的重要性,也很重视“人”的各种行为背景,并且也重视来自“体系”的外部大环境的影响。本认为,新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观点和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地理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并主张在我国的区域研究中,应从对“地”的关注转向对“人”及“人地关系”的关注,发展中国的新区域地理学。  相似文献   

6.
贺智波 《人文地理》1988,3(1):90-91
行为地理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在美国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不同阶段、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在各种环境下所作的行为和决策。具体地说,它主要研究人的主观因素(如心理状态、感觉经验、感应环境和理性思维等)对地理环境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影响。行为地理学不仅是地理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还是人文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同时代表了人文地理学的综合研究方向--用心理学方法、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七十年代以来,欧美行为地理学迅速发展,并以新的面貌为人文地理学研究"创造"出许多"全新"的内容,成为近年来世界上社会科学"行为革命"的主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征与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云刚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06,21(6):6-10,96
日本人文地理学多年来在吸收欧美人文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点。包括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区域调查,在研究体制上强调社会分工,在研究成果的评价上重质而轻量等等。二战后,日本人文地理学由于远离应用而导致学会规模缩小、影响力下降,对中国人文地理学是一个前车之鉴。但同时,其成熟的研究规范和富有东方特色的研究体制也是中国同行学习的对象。本文结合笔者的留学经验,概述了日本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向,并分析了其对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展望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吴传钧 《人文地理》1996,11(Z1):1-10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文地理学得到了复兴,在理论、方法和研究内容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尤以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的进展较快,原先被视为禁区的政治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社会地理学,也开始出现了一批可喜的成果。目前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新形势下,中国人文地理学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即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迈入21世纪时,作者建议中国人文地理学着重研究以下各课题:
(1)为充实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2)为配合(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研究全国和各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以土地利用为中心来研究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4)从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出发,研究地区自然资源系统;
(5)为发扬中国地理学的传统,更认真地为农业服务,研究促进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问题;
(6)从理论和方法上提高区域地理研究的水平、并配合国家任务,开展区域综合发展的研究,包括国家和各省经济建设的重点区、海域、生态脆弱区等。  相似文献   

9.
陈林  刘云刚 《人文地理》2021,36(4):29-36
本文梳理近代以来日本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知识生产特征,探讨其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应用的关系,以期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提供借鉴。日本地理学注重区域知识的生产,良好的学术生产分工促进了区域地理学和系统地理学的相互融合。大学评价体系鼓励年轻学者生产基于区域调查的研究成果,对中坚地理学者注重原创性学术理论体系形成和地理学知识的代际传承。日本地理学的区域知识生产在政策制定、市民时空间观形成和地理学终生学习等社会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代日本地理学在欧美地理学影响下快速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地理学研究,然而近年与国际地理学界的交流放缓所引起的诸多问题也值得中国地理学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汤茂林  金其铭 《人文地理》2011,26(4):153-160
李旭旦先生是人文地理学家、区域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地理教育和科学研究,培养了几代地理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他才思敏捷,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执着,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学术上他强调人地协调论和统一地理学,提倡区域研究,致力于地理教育理论的建设,创办《地理知识》杂志,曾任德国《GeoJournal》杂志编委,主编《人文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分册)、《人文地理学论丛》、《人文地理学概说》,提出白龙江是我国西部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科学论断,主张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主攻方向,重视野外调查,晚年他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倡议,把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他是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1.
国外交通地理学研究的知识图谱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一直充满着活力与多样性,获得人文地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采用Web of Science中收录1982-2014年的4840篇交通地理学论文作为原始数据,梳理了近30年的研究脉络,绘制了学科发展的知识图谱,系统地归纳了学科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交通地理学研究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国外交通地理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日趋多元化,研究视角趋向微观化,质性研究突显;初步形成城市规划学派、理论地理学派、时间地理学派等六大学术共同体;出现社会、行为、文化和流动的诸多转向,呈现出人本导向、信息导向和交叉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的进展与"文化转向"以来的流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兴中  刘永刚 《人文地理》2007,22(3):1-6,11
欧美发达国家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已成系统。本文以国外文献与著名人文地理学者论点为依据,以现代人文地理学哲学思潮与衍生的研究方法论为基础,探讨了方法论与衍生的研究方法与其拓展的研究领域及其动力关系,追索并总结出前沿研究与研究流派脉络,以及探讨不同流派不断延伸的具体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乔家君 《人文地理》2004,19(3):78-83,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研究逐步走向多元化,从不同视角、不同技术手段进行不同区域、不同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指出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微观研究有待加强;②人文地理基础理论研究薄弱;③人文地理地位不高,且仍在下降;④人文地理研究方法增多,但运用力度不够;⑤人文地理研究风气尚需要斧正。21世纪以来,人文地理研究出现新的研究趋向:研究成果更具综合性、边缘性、可操作性、可视性,与实际应用结合更加紧密,且理论研究有所深入。根据问题,建议:①做扎扎实实的工作,克服浮躁情绪,潜心钻研;②加大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借用力度;③加强人文地理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④加强人文地理学中的研究创新;⑤适时开展人文地理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背景下国内人文地理研究进展与方法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梳理人文地理领域杂志近年大数据文章解释其与大数据应用的关系,强调其应用给人文地理学研究带来机遇和挑战:①大数据作为研究方法,不能代替传统人文地理研究范式,而是对现研究方法的补充。大数据和小数据需对话交流;②大数据本身是一种话语权,嵌入人文地理研究系统。保证人文地理学多样性,避免过度依赖大数据,需在批判角度审视和运用;③需关注大数据对于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思想的影响;④运用大数据解读地理和空间过程复杂性的同时,应看到大数据应用对公共服务的潜力,思考其结果如何更好的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金波  蔡运龙 《人文地理》2002,17(3):34-39
国内旅游地理学研究比西方国家晚了整整60年,全面了解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国内相关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全面回顾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最后对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研究进行了总结: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学科地位,开始朝着成熟阶段发展;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研究是随着现代旅游现象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而发展;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者脱离地理系的事实,严重影响了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学科内的发展,这种趋势一定要引起国内学界人士的警惕。  相似文献   

16.
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小建 《人文地理》2004,19(1):27-31
近一、二十年来,以英美地理学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地理学界开始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柔性专业化、网络与根植性、集聚与集群,区域管制等概念,频聚出现于国际主导地理刊物和国际会议讨论之中。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引进这些相关理论并结合中国实例作了一些可喜的探索。这种引进理论--中国实际研究--理论总结的研究模式,推动着上世纪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但是,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角度考虑,还应该探索其他研究思路。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背景,有一些在世界十分独特,如最大的且近20多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不相一致,体制变革、文化传统的特殊影响,人口与资源的尖锐矛盾,区域差异巨大,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地位的特殊性等。根据这些背景,中国经济地理学需要冷静地审视国际学术动向和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实际,加强国际交流,凝练解释中国特殊经济地理现象的理论观点,逐渐培育国际经济地理学界中的中国流派。  相似文献   

17.
《人文地理》期刊是我国唯一专门介绍和研究人文地理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反映我国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和研究热点的重要平台。利用能够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可视化工具CiteSpace与文献管理工具NoteExpress,对《人文地理》期刊自1986年创刊至2015年30年间刊载的3522篇论文的选题、资助情况、作者及机构情况、论文被引情况等进行了计量分析,绘制了作者所属机构合作共现网络,甄选出了核心作者和高引论文,通过关键词的频率、中心性、突变性等指标探讨了近30年间《人文地理》期刊载文反映出的学科研究热点及阶段性特征,并依据发文量演变趋势将学科前沿领域划分为趋弱型、渐高型和回落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Tourism Geographies》是国外旅游地理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期刊之一,及时回顾国外旅游地理研究最新进展可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首先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绘制软件统计分析了《Tourism Geographies》2008-2017年的449篇文献,从历年发文量与被引用情况、作者、研究机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热点等方面阐述了国外旅游地理研究特征与研究趋势;其次,系统综述了旅游目的地、旅游者行为、旅游影响、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旅游市场营销等热点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国外旅游地理学未来的研究趋势;最后,依据国内外旅游地理研究差异,从研究方法、研究尺度以及研究范式等方面阐述了国外旅游地理研究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社会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型的内涵与研究前沿方向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根据国外名学的观点与权威献,论述社会地理学社会—化转型的学科内涵,重点探讨了“新”社会地理学的理念、研究的主体内容与前沿方向。全从社会—化转型的角度认定“新”人地理学是一门探索性的社会科学,它的社会—化空间性为其他社会科学挖掘其学科内涵拓展了思路,并为它们指引空间延伸的方向与内容。第二,探索性地总结了“新”社会地理学主体研究内容、结构及其目标。即“社会空闻结构”的综合理念及其进展。第三,探讨了新社会地理学与其他“新”人地理学分支学科交叉研究的前沿方向,及其相关的较为成熟的学科内容及其研究框架。全揭示学科边沿性越来越模糊的新社会地理学的基础原理是人地理学其它分支学科分析与探讨问题的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