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华简《说命上》曰"说于■伐失仲","■"即"韦","失"即"豕",皆为"豕韦"简称。简文记载了武丁命傅说征伐豕韦之事,为研究三代时期"彭姓豕韦"和"刘姓豕韦"的兴衰更替、地望迁徙等问题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2.
广西有姓韩改姓韦,其远祖是汉初韩信的流传,民间流传众多,各说各的,且很神奇。如传说韩信被害后,其大子逃至广西宾州,繁衍至今已24代了。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记有“萧何匿韩信子于南粤,取韩之半,改为姓韦”。南宁晚报1996年11月25日刊登单稚琛《韦姓的来历》的小文  相似文献   

3.
《新唐书》卷一六九《韦澳传》:“帝尝曰:‘朕每遣方镇刺史,欲各悉州郡风俗者,卿为朕撰一书。’(韦)澳乃取十道四方志,手加绌次,题为《处分语》。”“十道四方志”究系何书,它与《处分语》又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4.
诸稽考     
国语郑语载周史伯对桓公有曰,“大彭豕韦为商伯矣,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韦昭解云,“大彭,陆终第三子曰(竹钱),为彭姓,封于大彭,谓之彭祖,彭城是也.”又云,“彭祖,大彭也,豕韦,诸稽,其后别封也.”按大彭,即后世之彭城,在今江苏铜山县境,前属徐州府也.豕韦,据余所考,约在今河南滑县境,前属卫辉府也.惟诸稽自来茫昧不明地望所在.间尝细思史伯之言,初谓大彭为商伯,次谓彭祖则商灭之,二名岐出,知彭祖非即大彭,其说见后,韦氏认二为一,殆失之矣.又豕韦前后兴灭无二,而大彭之兴者其一,灭者乃彭祖与诸稽为二,而亦不言大彭诸稽,颇似彭祖诸稽即由大彭分立者,怀疑甚久,辄用悬悬.后读国语吴语“越王勾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韦解云“诸稽郢,越大夫,”史记越世家作“大夫柘稽.”梁玉绳人表考四曰,“吴越春秋  相似文献   

5.
帛书《周易》三题──释“键川”、“设卦观马”、“禁民为非曰义”梁韦弦近读有关帛书《周易》思想的《周易新论》①一文,内容颇有新意,确非泛泛之论。文中指出:《周易》卦名既有"天人合一"又有"天人相分"的思想;《说卦传》纪录了北斗柄运行的轨迹;《丰》卦爻辞...  相似文献   

6.
《新唐书》卷 199《儒学中·柳冲传》引柳芳论氏族说 :“过江则为‘侨姓’ ,王、谢、袁、萧为大 ;东南则为‘吴姓’ ,朱、张、顾、陆为大 ;山东则为‘郡姓’ ,王、崔、卢、李、郑为大 ;关中亦号‘郡姓’ ,韦、裴、柳、薛、杨、杜首之 ;代北则为‘虏姓’ ,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这段话又见《唐会要》卷 3 6《氏族》类 ,惟将两个“首之”改作“为大” ,并补“各于其地 ,自尚其姓为四姓”两句。暗示柳芳是从地域分布及来源论士族姓望的。今人多称此文为《氏族论》。柳芳所论“侨姓”与“吴姓”实际上是南朝士族 ,侨姓是东晋以…  相似文献   

7.
“蒙阳”布     
“蒙阳”布高4.3厘米,宽2.5厘米,重3.65克。面文左右并列古篆两字,背有竖弦三条,无文字。此布制作精美,无锈蚀,背部微现青绿色,其余为古铜原色,故文字极清晰。此布右首一字作(?),从(?)从下。《说文》:“(?),覆也。从一下垂也。莫狄切。”今俗作幂。又《说文》:“(?)、重覆也。从(?)一。莫保切。”此两字形状接近,读音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用。《说文》:“(?)、彘也,竭其尾,故谓之豕,象头四足而后有尾。读与豨同。(?)、古文。”《说文》:“(?)、覆也,从(?)豕。莫江切。”按《汗简》豕作(?),亥作(?)或(?)。豕、亥两字在六国文字中形式相同。《说文》:“(?)、古文亥为豕,与豕同。“故亥、豕古文为同一字。《汗简》:“(?)”为蒙字,注:“出朱育集字”。此字从冃从亥与从  相似文献   

8.
过去学界多认为傅说的祖籍是傅岩(山西省平陆县),清华简《傅说之命》说"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可知北海之州与傅岩地理位置不同,北海之州是傅说的封邑所在地(家乡),而傅岩不过是他的客居之地。按照传世文献的说法,傅说擅长文治,向武丁朝夕规谏,慎于祭祀,重视教育。清华简《傅说之命》记载傅说是征伐豕韦的主将,展现了他精于军事、战功显赫的一面。清华简《傅说之命》所记武丁梦贤、君臣际遇及征伐豕韦等诸多内容,拓展了学界新知,为全面评价傅说圣人形象开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上古时期豢龙、御龙的记载。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晋国太史蔡墨说:“昔有(?)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拢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拢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氏嘉之,赐姓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淄醢之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这段话出于晋国太史之  相似文献   

10.
卜千秋墓猪头神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头人身之神的图象首见于洛阳西汉卜千秋壁画墓西壁正中(见《文物》1977年第6期,图版壹)。卜墓多绘仙圣神怪,猪头神者孙作云先生以为“猪头方相”,文献无据。傅朗云先生等以为即“豕韦”,亦即契丹族神。但豕韦彭姓,义与猪皮蒙鼓彭彭发声有关,非即“豕首”。《楚辞·大招》西方之怪有“豕首纵目,被发(?)只”王注:“言西方有神,其状猪头从目,被发(?)”。与卜墓猪头神出现于西壁正合。原始信仰,神怪多易位,善恶可转化。例如《续汉书·礼仪志》里的狒胃(狒  相似文献   

11.
关宏 《收藏家》2016,(8):85-90
一、关于北宋官窑的文献记载 宋代文献中涉及北宋官窑的史料只有两笔,其一是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撰《南村辍耕录》中所收宋叶寘《坦斋笔衡》,另一是同为陶宗仪撰《说郛》中所收宋顾文荐《负暄杂录》。两书所载略同,但有小异。据《南村辍耕录》①卷二十九引《坦斋笔衡》"窑器"条云:  相似文献   

12.
先秦货币二考白秦川一、朋无定数商周时期,以贝为货币。货币要有单位,贝的单位是什么呢?王毓铨先生在《我国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一书中说:“当作货币用的贝,在使用上有三种计算法,按数目,按重量,或按‘朋’。”①按数目计算的例子有:甲骨文:“豕二贝”②。金文:...  相似文献   

13.
清初硕学朱彝尊(1629-1709)《曝书亭集》卷44《桂林风土记跋》说该书“虽非足本,中载张固、卢顺之、张丛、元晦、路单、韦瓘、欧阳膑、李渤诸人诗。采唐音者均未著于录,洽闻之君子亟当发其幽光也”。清代敕修《四库全书总目》卷70《史部&;#183;地理类三》录《桂林风土记》,继朱说曰:“今观诸诗外,尚有杨尚书、陆宏休二首,亦唐代轶篇,为他书之所未载。  相似文献   

14.
“九”在古中国从我国历史上看,在"一到九"九个数字中,最受宠的首推九。中国古代以九为最大的阳数。《素问·三部九侯论》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凡是高、大、众、多的事物,总喜欢用九来描述。请看:天之巅为九重、九霄;地之冥曰九地;纵横万千的江河...  相似文献   

15.
南京茶馆溯源文/马学仁茶馆.又称茶肆、茶坊、茶舍等,是供顾客饮茶的店铺,一般都兼售点心之类,具有休闲、娱乐、交易、联络四大功能。关于南京茶馆起源,有以下三条记载:一、明朝顾起元《客座赘语》"徐十郎茶肆"条曰:"徐常侍铉无子,其弟锴有后,居金陵摄山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空墓     
中国的空墓茂木雅博著朱亮译中国的陵墓是寿陵,这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后汉书》中业已阐明。杨宽认为,中国坟丘墓的出现是在春秋末期①。《水经注》进一步指出:"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②。"可以说以山陵为中心的陵墓制完成于秦始皇的骊山。例如...  相似文献   

17.
“田畯”“后稷”考张希峰"田"一词,《诗》凡三见,曰《七月》、《甫田》、《大田》。三诗皆述农事,有套语"彼南亩,田至喜。"《七月》毛传:"田,田大夫也。"郑笺:"……耕者之妇子,俱以来,至于南亩之中,其见田大夫,又为设酒食焉。"朱熹《诗集传》:"田,...  相似文献   

18.
川东,四川的重要产盐地之一。早在秦统一巴蜀前,就有利用自然盐泉从事盐业生产的记载。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巴氏之子……是为廪君,……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止凛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及秦惠玉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汉书·地理志》亦有“夷水出巫(山),东入(长)江”的记载。上述史料说明,川东盐业始于秦惠王并巴中(公元前316年)以前。云阳、巫溪(即大宁盐场)是川东的主要盐产地。汉代,云阳地区开始凿井采卤,生产食盐。云阳盐业的起源,一说“始于汉高…  相似文献   

19.
泛指义、特指义与古汉语词汇研究邓明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具有泛指和特指的不同。如:《说文》:"鸟,长尾禽总名也。"段注:"短尾名隹,长尾名鸟,析言则然,浑言则不别也。"又《说文》:"祀,祭无已也。"段注:"统言则祭、把不别也。析言则祭无已曰祀。""浑言...  相似文献   

20.
管仲与榷铁无关孟广军管仲榷铁之说在一些中国史论著中较为流行①这种论点,显然是根据《管子·轻重五海王》。现摘录如下:桓公曰:"然则吾何以为国?"管子对曰:"唯官山海可耳。"桓公曰:"何谓官山海?"管子对曰:"海王之国,谨正盐。"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