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楠 《文物》2022,(9):56-58
<正>《参不韦》全篇结构与《尚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颇为类似。简文开篇言有洪作乱无刑,帝乃命参(三)不韦“定帝之德”,作“五刑则”,以抑有洪;主体部分则叙述三不韦以“五刑则”授予夏启,指导启设官建邦、祭祀祝祷、修明刑罚、敬授民时、治国理政。正如清华简《五纪》以天象历算为基础,构建宇宙神祇体系,但更大篇幅则集中在与之对应的人事行用方面,《参不韦》的主体部分也集中于三不韦指导夏启建邦治国的内容上。  相似文献   

2.
文史资料,顾名思义,一“文”二“史”。文,即文采;史,即史实或史料。如果有“文”而无“史”,纵然妙笔生花,绚丽多彩,文辞优美,语惊四壁,也不成其为“文史”;反之,假如仅有“史”而无“文”,即使史料珍贵,题材重大,也只能是鸡鱼肉蛋、萝卜白菜,一堆质地很好的材料,却未经加工,就文史而言无可读性,至少不能称之为优秀的文史资料。因此,文史资料的“文”与“史”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者互补,缺一不可。文史资料应文、史兼顾,“史”是“文”的基础;“文”是“史”的手段。“史”统帅“文”,“文”为“史”服务;“…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争”,为金文静字所从,字从从力,义为“耦耕”,是“耕”的本字。《说文》训“引”,为引申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孔子的“善者不多”观,与韩非子的“善者不多”观,截然不同。两者视角不同,所指对象不同,引出的结论迥异。一、孤、寡、不榖与“善者不多”在传统戏曲、小说里,王公自称“孤家”、“寡人”。这孤寡的含义往往被误解为王公独尊之称。其实,孤,“意谓少德之人”,寡,指“寡德之人”。这是“古代王公士大夫自谦之词”。  相似文献   

5.
鲁亮侪让官     
王济宪 《文史天地》2009,(11):46-47
这篇文章颇有些传奇的味道!但鲁亮侪对官“不跑、不送、不要”的三不行为,至少是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六礼是西周所规定的婚姻成立的条件,婚姻解除的条件则是七出三不去。其中,“七出”是解除婚姻的具体条件,“三不去”则是对“七出”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贾连翔 《文物》2022,(9):59-63
<正>清华简《参不韦》是一卷长篇佚籍,凡124简,现存2977字(重文、合文、序号以一字计)。简文内容以一套具有浓厚五行思想色彩的社会治理体系为中心[1],名之为“五刑则”,并采用了战国文献常见的“拟托”形式,围绕“帝”“参(三)不韦”“启”三方角色展开。其中帝是最高主宰,也是五刑则的创造者;三不韦是五刑则的传承者,亦是本篇的训诫者;启则是被训诫的对象。三不韦通过介绍帝之五刑则,来指导启效法五刑则去建立下界的刑则。在这拟托的背后,  相似文献   

8.
新三只猴子     
周海斌 《南京史志》2023,(11):78-79
<正>三只猴子呈半蹲姿势,模样憨态可掬。第一只用手遮住眼睛,第二只用手蒙住耳朵,第三只用手捂住嘴巴,代表的是“不看、不听、不说”。“三不猴”出自何处,有何深意?众说不一。但这并不妨碍我把它当作教育的素材。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会先传授学习的规则和方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出示“三不猴”的卡通图像,问:“同学们,看到什么了?”同学们兴致盎然:“有三只猴子,  相似文献   

9.
观钓有感     
航之 《古今谈》2005,(1):36-37,35
我养疴于故乡,家住武义熟溪南岸,面对壶山,可说是“相看三不厌,熟水与壶山”。春夏之交,骤雨时来,溪水倏忽高涨。在主流与支流缓冲处,往往出现一个暂时的渊薮,是鱼儿争趋的集合处。每当此时,便引来了不少人在这里持竿垂钓,成为一段难得的风景线。我也成为观钓不速之客。钓者无言,我却有思;钓者在鱼,我却在鱼外。  相似文献   

10.
很多家长为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而苦恼,我建议不妨先从“三不四要”开始做起。“三不”是:1.不要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2.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挂在嘴边。家长重复  相似文献   

11.
柏川 《文史天地》2006,(8):19-24
他身为国民政府主席,但却被不少国民党人看作是“国府看印的”。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为官处世却奉行“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他就是林森,一个将被历史记住的人。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的命题形式,比较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它不仅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文”可做,一句话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话题作文成了这些年来各地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形式之一。那么如何认识话题作文,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话题”写作中要努力做到“三不”。  相似文献   

13.
《宋刑统》规定:“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不相安谐”就是夫妻性格合不来,“和离”就是双方私下协议离婚,不必惊动官府。但在封建社会,离姻习俗同样受封建制度制约,妻子如犯了“七出”之罪,就要理所当然地被丈夫休、弃、去、出。“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这些条件,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家长制和夫妻权的,从而使妇女处于被压迫地位。而妻子则是不能随便提出离婚  相似文献   

14.
根据《唐律疏议》所规定的法定离婚理由来划分,唐人的离婚有和离、义绝和七出三种类型。鉴于时人对和离、义绝的研究已多,本文不再赘述。这里仅从立法与司法的角度对七出三不去的离婚制度加以剖析,以求揭示出唐代社会的本质和风貌。七出之法是中国封建法律制度中颇具特色的一种离婚制度。它的涵义是妻犯有七项事由之一便可以为夫所离异。这七项事由按照唐律的规定便是:“一无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否,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在七出之外,唐律还规定了“三不去”来对七出加以限制,这便是:“三不去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华遗产》2012,(6):8-9
“文化不能一味‘啃老’。” ——近年来,各城市打造“名人榜”的现象蔚然成风,“争死人不如争名人,争名人不如争虚拟人物”。对此,专家表示“善待传统文化的遗存,需要今人的钻研与承袭,而非利益驱动下的‘啃老’式的挥霍与利用,否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文化破坏!”  相似文献   

16.
“良史莫不工文”,地方志虽是资料性文献,但仍需有一定的文采。从事史志著述,必定借助于文辞。正确理解“文人不可与修志”与“良史莫不工文”的区别,志书不可无“文”,又不可滥“文”。新方志集诸体成一书,以记述为主,要建立朴实、简练、流畅的地方志文风。  相似文献   

17.
产品争新质量争优服务争好──郑州金牛集团成功的“三大法宝”文/王桂真,郭天桥郑州金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郑州柴油机厂)是一家在全国很有名气的老牌农机企业,已有40多年生产中小型柴油机的辉煌历史。该公司生产的"金牛"牌柴油机畅销全国,被农民朋友称之为"...  相似文献   

18.
李斌 《铁军》2020,(1):40-4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赞扬抗美援朝特级英雄杨根思烈士,号召发扬杨根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精神。烈士的家乡——泰兴市根思乡弘扬“三不”精神,多措并举抓推进,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新高地。  相似文献   

19.
吴亚莉 《神州》2011,(7X):59-59
“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每一个“创造之人”。  相似文献   

20.
婚姻包括结婚和离婚。有关结婚方面的论著举不胜举,而对于离婚的专题研究迄今却如凤毛麟角。有鉴于此,本文就20世纪20年代山西省的离婚状况试作浅析,希望能为中国近代婚姻史研究的深入略尽微力。一中国传统社会离婚是男子的特权。古代男子休妻有七大理由,即所谓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盗窃。但也有“三不去”之说:当更三年丧,不去,不忘恩也;贱取(娶)贵不去,不背德也;有所受无所归,不去,不穷穷也。一般来说,法律所允许的纳妾制度以及“离婚有损门楣”的观念使男子不敢轻言“休妻”。鸦片战争后,中国在痛苦中开始了近代化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