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廷弼,明代万历年间江夏籍人氏,字飞白,号芝冈,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熊廷弼出生于江夏修贤里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从小牧牛读书.五岁善对,苦学之志.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熊廷弼乡试夺魁.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考中进士,初任保定推官.是时官场贪污成风,熊廷弼则秋毫无犯,曾卖袍拯饥.衙门草菅人命成习,熊廷弼则亲躬下向,明断冤错案150余起,被荐为天下理官第一.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熊廷弼36岁,提升为工部主事.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奉命巡抚辽东时,弹劾巡抚赵楫及总兵李成梁弃地驱民之罪,建议在边境屯田及修缮城垣,建筑堡垒等,均准允施行.后因与巡按御史荆养乔不睦而被罢职.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熊奉命督学南畿(南京),此为东林党发祥之地,一党独尊.熊到任后力矫其枉,所拔皆名士,所进皆寒微,所黜皆乡绅津要子弟,而东林子弟居多.当时叶向高入阁,多倚江南余玉立财力,熊廷弼对余痛彻打击,故与叶向高多隙,因此又深为东林攻讦.熊廷弼两袖清风,坦然归里.归里后时逢水灾连年,熊廷弼深感民间疾苦,时年45岁的熊廷弼在听勘归里的这段岁月里与江夏水利发生了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更正     
读了《武汉史资料》2004年第9期上的《熊廷弼传略》后,令我回忆起童年时听江夏纸坊家乡老辈人说熊襄愍公、熊芝岗的故事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上世纪80年代,我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从事明清历史研究,曾读到过有关熊廷弼在明末清初,明王朝没落、清王朝强大,以致崇祯自缢、清军人关的历史局面中的作为和遭遇。  相似文献   

3.
正熊廷弼(1569—1625)是明末将领,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进士。曾在江南主持科考,凡是有真才实学的考生,不论出身如何,他都统统加以提拔,绝不因为门第而遗漏一个。《三言二拍》的作者、苏州文人冯梦龙就是在他主考的时候考中的,成为他的门生。清林慧如《明代轶闻》记载了一件冯梦龙求助熊廷弼的故事:为生活所迫,冯梦龙平日里喜欢收集整理民歌等内容,然后卖给书坊换点钱养家糊口,他写的《挂枝儿小曲》和《叶子新斗谱》  相似文献   

4.
读了<武汉文史资料>2004年第9期上的<熊廷弼传略>后,令我回忆起童年时听江夏纸坊家乡老辈人说熊襄愍公、熊芝岗的故事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上世纪80年代,我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从事明清历史研究,曾读到过有关熊廷弼在明末清初,明王朝没落、清王朝强大,以致崇祯自缢、清军入关的历史局面中的作为和遭遇.深感这位历史人物值得后人景仰,特别是作为他的家乡人,更应该知道得更多些.  相似文献   

5.
江夏因夏水(汉水)而得名。 江夏建制很早,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于荆州之南郡部分置江夏郡,是汉高祖刘邦新建立的郡,辖十四县,所辖的沙羡县(今江夏区)是其中心,沙羡县县治涂口(今江夏区金口镇)是江夏区建制之始。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沙羡县划入汝南县,属江夏郡。隋开皇九年  相似文献   

6.
古之江夏,历史悠久,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至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在长达13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留下许许多多吟唱江夏的诗词歌赋,而且也留下不少传之千古的佳联妙对.  相似文献   

7.
武昌老城 武汉三镇,武昌历史最为悠久,东汉末年,吴主孙权在今天的武昌蛇山(当时称江夏山)建城,名夏口,归属江夏郡,下辖涂口(今金口).隋文帝时,江夏郡改名为鄂州,属下的汝南县(今金口)则改名江夏县.清康熙时设武昌府,下辖江夏、武昌、咸宁、蒲圻、崇阳、兴国、大冶等十个县(其中江夏县下辖金口、纸坊、青山矶等五个镇).民国元年(1912年),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相邻的"武昌县".民国2年(1913年),东边的古武昌县改名寿昌县,第二年更名为鄂城县;西边的武昌县于1926年12月归定为省辖武昌市,1927年与省辖汉口市合并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直辖市--武汉市.  相似文献   

8.
后记     
《江夏春秋·风物集》在古江夏地区的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和武昌县四区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共同协作下,终于问世与读者见面了.这是自1990年起联合征集出版《江夏春秋》丛书,继《往事篇》、《风云录》、《人物选》之后出版的又一本江夏地方文史资料专辑.它对于帮助人们了解、研究古江夏的历史,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情、市情教育,无疑是一本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武汉的地名中,江夏一带的军事地名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其中有一系列地名与赤壁大战直接有关,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江夏赤壁山(即赤矶山)。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记载:“江水左径百人山(又名纱帽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百人山、赤壁山就是当时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军事地名。  相似文献   

10.
熊廷弼公园     
沿纸坊青龙路,经过武昌县师范,就可以看到一座金碧辉煌的仿古牌楼.牌楼上有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熊廷弼公园”五个馏金大字.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元222年,孙权在武昌(今鄂州)称王即位。孙权深知夏口对武昌“据之而存,失之而亡”的重要性,“孙氏都武昌,非不知其危险,仅持一水之限也。以江夏迫临江汉,形势险露,特设重镇以外拒,而武昌退处于后,可以从容而图应援耳。名为都武昌,实为保江夏也,未有江夏破而武昌无可事者”“于是城夏口,都武昌”[1]。称王建国之初,便在黄鹄山上修筑了夏口城。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51,(12)
甲、各省市立图书馆 (一) 中南图书馆该馆设武昌熊廷弼路九五号,原名湖北省立人民图书馆,新式建筑,书库系钢骨水泥建筑,内分四层。藏书三四八、三九六册,有大阅览室一,整天开放,并举行图书外借。组织分採编、阅藏两股,正、副馆长为马西藩、曾竹君,共有工作干部十六人(其中三系向省文委会  相似文献   

13.
清末重臣张之洞是洋务派人士,位高权重,才华横溢,因而待人接物也就傲慢异常,尤其是对那些头角未展的后生晚辈。 一次,正帮助光绪皇帝变法的梁启超经过湖北江夏(今湖北武汉),顺路去拜访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一见对方乳腥未干,张之洞的傲慢劲儿又如江水上涨自然漫出,他缓缓道:“听说先生才华横溢文采出众,老夫倒想见识  相似文献   

14.
杨果  陈曦 《江汉考古》2005,(3):77-82
宋代是我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宋代制瓷业发展的历史中,江夏地区名不见经传,相关文献资料缺乏。本文主要依据考古资料,考察了宋代江夏地区制瓷业的发展与特点,并从自然与社会条件方面探讨了该地区制瓷业兴起、繁荣,及走向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福建连江定海所城前身是"亭角澳巡检司",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德八年(1304年)四月,为防倭患与海贼,增设"定海千户所"。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建定海所城。洪武二十一年,定海所城竣工后,改称"定海守御千户所"。景泰三年(1452年),为防倭内侵,镇守尚书薛希琏增设小埕水寨于定海守御千户所前,为当时闽海五大军事要寨。倭寇侵扰我国沿海200余年,定海所城一直是闽东沿海抗倭斗争的重要堡垒。  相似文献   

16.
陆逊之孙, 陆抗之子的陆机, 在《辩亡论》中指出赤壁之战曹军的进军路线是:“浮邓塞之舟, 下汉阴之众”, 邓塞是今襄樊市市区; 与陈寿“公自江陵征备, 至巴丘, ……公至赤壁”吻合, 因为江陵为汉县, 包括今荆州市市区和江陵县, 荆门市市区和沙洋县, 以及潜江市; 巴丘乃云梦泽的古称, 正好循古代夏口至江陵走夏水航线一致。加之文聘为江夏郡太守, 郡址先沔口 (今汉阳), 后石阳 (今黄陂), 所以赤壁之战战址是黄州。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辛亥革命八十周年。1911年(辛亥)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光复之际,人心未定,地方流痞,时有骚扰。为严整军政法纪,安定社会秩序,巩固起义成果,维护民众利益,司法部长张知本咨请军政府核议,并经都督批准,首先筹备“中华民国江夏(今武昌)临时审判所”,并委任前清北京法律学堂毕业、湖南长沙人谢震为所长兼刑庭长。现将军政府司法部于民国元年六月向原湖北革命实录馆送交之《开办江夏临时审判所之经过》一文予以发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8.
人物名片:毛志红,江夏区政协常委、区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区文联主席. 在北京,我跟随军人父亲在部队大院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父亲博学多闻,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经常站在他身边一边研墨,一边欣赏.我10岁那年,父亲转业回到家乡江夏(当时的武昌县),进入宣传部,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那是改革开发初期,我们回到这个"君子...  相似文献   

19.
<正>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新出曾侯钟铭文涉及曾国始封、族姓等,内容重要,本文兹就相关问题略作考述。M1:1曾侯钟全铭共一百六十余字1,铭文内容如下:唯王五月,吉日甲午,曾侯曰:伯适上(哲),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奠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纳土,君此(庇)淮夷,临有江夏。周室之既庳,吾用燮謞(骄)楚。吴恃有众庶行乱,西征南伐,乃加于楚。荆邦既爝,而天命将误(虞),有严曾侯,业业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江夏梁子湖窑和斧头湖窑于2001年6月被国家公布为重点物保护单位,统一称之为湖泗窑址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