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后,洋务思潮有了新的高涨和发展,洋务派队伍也有所扩大。洋务思潮是戊戌思潮的组成部分,洋务派也属于戊戌时期的改革派。洋务派与维新派有矛盾斗争,但性质是改革派内部之争。戊戌维新运动中,双方合作是主流,洋务派支持、参与了变法活动,推动了变法的发展和走向高潮。变法失败后,洋务派为维护改革的成果进行过努力。洋务派是维新派的同路人,不是顽固派的盟友。通过变法维新,洋务派自身逐渐转化,在其后的清末新政中,转变为立宪派。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对洋务派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判洋务思想和洋务派是梁启超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梁氏认为 ,洋务派也讲变法 ,也谈西学 ,但成效甚微 ,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变法不知“本原”;并指出 ,洋务派的病根在于“不以民为重 ,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从而击中了洋务派的要害 ,从政治上划清了维新派与洋务派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略论洋务派对于西方议会制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谈到洋务派,不少论者就很自然地认为,洋务派是坚决反对西方议会制度的,并认为洋务派的这种态度是他们区别于所谓“早期维新派”的一个重要标志。近来有的论者走到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方面,认为洋务派也具有改变封建专制制度的立宪思想。然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与戊戌政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之洞与戊戌政制改革谢放史学界一般认为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以“反对议院与民权”的姿态成为维新派的对立面。对这一“定论”,笔者认为尚可商讨。一、“西艺非要,西政为要”19世纪后期兴起的洋务运动主要限于采纳西方的军事技术和新式...  相似文献   

5.
郭嵩焘评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郭嵩焘生平与时俱进的思想历程予以实事求是的历史定位,应作如是观:他既是经世派的后劲,又是洋务派的智,更是维新派的先驱,堪称晚清史上对内谋改革、对外求开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6.
维新时期无论是维新派、洋务派,还是开明官僚以及教育界都就兴学校、改科举等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各派之间有共识也有分歧。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果是各方合力的结果,维新派功不可没,但清政府其他各种政治力量和舆论环境同样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7.
翻开中国近代史,可以看到一个闪光耀眼的名字——容闳。他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驱,是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和外交家。有关他的留学活动、教育思想,已有论著介绍,本文只阐述容闳一生思想和实践的两次飞跃。一、从洋务派向维新派的转变容闳出身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正>晚清外交史上,郭嵩焘、黄遵宪是两个不同时期极具影响力的外交家,可以说他们的外交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着洋务派与维新派。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两位外交家只进行过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敏 《黑龙江史志》2009,(11):28-29
晚清外交史上,郭嵩焘、黄遵宪是两个不同时期极具影响力的外交家,可以说他们的外交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着洋务派与维新派。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两位外交家只进行过个案研究。本文试图将其外交思想联系起来再加以考察、比较,以从中探寻两代外交家的外交理想及认识,并从他们的异同中追寻历史前进的脚步,从而进一步探讨有关晚清外交近代化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早期驻外使节对晚清经济变革的贡献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较早步出国门的官僚士大夫群体,早期驻外使节在晚清社会变革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经济变革,他们提出了涉及面极广的振兴商务的思想。其中对修造铁路、开采矿藏两项内容尤为重视,再三强调;还提出了改革税则、企业商办等具有新色彩的见解;这些思想一方面是洋务派“求富”思想的补充和深化,一方面反映了经济思想新动向,成为维新派经济思想的先声。早期使节还为民用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做出了特殊贡献。使节这些得益于其独特的身份地位及走向世界、实地考察西方社会的经历,给人们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反动人物。但是,“历史上起过重大反动作用的人物,由于他身居要津,拥有权力,处在发号施令的关键地位上,往往能左右事态的发展,影响历史的命运”。在近代中国,提倡新教育,废除旧教育是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共同主张。这些主张,袁世凯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实施,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他们是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早期的改革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王朝再次被外国侵略者打败,同时又受到太平天国革命的打击,清朝统治阶级中又进一步分化出一部分进行近代新式工业活动的洋务派。李鸿章则是洋务派中的主  相似文献   

13.
谭嗣同与盛宣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戊戌维新时期,谭嗣同与盛宣怀之间,围绕开发湖南煤矿问题曾发生过一段交往。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后,急于在湖南寻找煤矿,以供炼焦炭之用。他邀请谭嗣同协助办矿,是想利用谭在湖南的关系和影响,为其汉阳铁厂服务。而当时在南京任候补知府的谭嗣同,主动承担赴湘开矿之责,其目的是藉此机会,返湘参加维新活动,并与梁启超赴湘讲学相配合,积极推动湖南的维新变法。由于陈宝箴对聘请外国矿师及成立商办矿务公司,存在顾虑;也由于湘煤当时的状况难以满足汉阳铁厂的需要,促使盛宣怀决定舍湘煤而用赣煤,致使谭嗣同的湖南之行无功而返。谭、盛交往,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揭示了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复杂关系,也反映了湖南维新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4.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挽救危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维新派针对中国妇女被压迫和摧残的现实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初探索。  相似文献   

15.
开制度局和开懋勤殿的斗争贯穿百日维新始终,成为维新派和守旧派争夺国家权力的焦点。在维新派开制度局受挫,变法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维新官僚李端棻向光绪皇帝上《变法维新条陈当务之急折》,提出了以开懋勤殿为核心的四件关系变法全局的大事,对当时的变法斗争,特别是百日维新晚期维新派再次争取开懋勤殿的斗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戊戌政变发生后,日本朝野对中国维新派君臣开展了大力营救,康有为、梁启超东渡日本后继续为维新事业而奔走。日本援助中国维新志士不只出于对戊戌维新志士的钦佩与同情,日本积极倡导的亚洲门罗主义以及戊戌变法时期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也是日本援助中国维新派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蔡群 《文史天地》2014,(1):63-64
正虽说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维新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淡然,维新派健将"康梁"在此段的历史地位也显然不是主流。但尽管如此,戊戌变法之后二人仍然纠结于政坛,各自为实现自己心目中的"新中国",为中国的自立自强而奔走呼号。但之后,二者的关系也是由昔日的密切合作而走向了分裂,这段故事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黎庶昌在曾国藩大营作幕府数年,曾国藩评之为“外甚朴讷,内有抗心古哲、补救时艰之志”。曾是洋务派领袖之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即“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洋务派、改良派和革命派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这样的历程:洋务派以实业救国的认真努力翻开了近代中国批判理性成长的第一页;改良派在总结洋务派失败的基础上,在变革政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民族自身强大的药方,即改造民族精神,造就新一代新国民;而革命派则以强烈的勇气冲击着一切阻碍革命前进的国民劣根性,它与改良派相互辉映,把辛亥革命前中国先进人批判理性的恩潮推向一个高蝰.  相似文献   

20.
1993年11月23—27日,在广东省新会市和南海市召开了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我国首次以戊戌后的维新派为主题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历史研究》杂志、《近代史研究》杂志、广东康梁研究会、广东省社联历史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举办,莅会学者96人,其中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南朝鲜和台湾、香港、澳门的学者2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49篇。与会者围绕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和维新派的思想与活动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内容丰富,新见迭出。现择要序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