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常英 《史学月刊》2004,(5):113-117
2003年底在浙江湖州召开的“中国江南市镇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学们提交的论涉及市镇研究的多个层面,有宏观研究,也有中观、微观研究,有关注经济的,还有关注社会的,展示了近一时期我国江南市镇研究的最新成果。但目前市镇研究有很多空白点,大有章可做,有待学们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鲁讯 《民俗研究》2003,(4):208-208
2003年10月27日,“梁祝文化在济宁专家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宁市运河宾馆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魁立,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贺学君,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教授李万鹏,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民俗研究》杂志主编、  相似文献   

3.
春水 《民俗研究》2000,(1):190-191
由中国民俗学会、黑龙江省文联及民间文艺家协会、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牡丹江市文联及民间文艺家协会、绥芬河市委宣传部联合发起,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与深圳特区文化  相似文献   

4.
比较正轨的中国留学生研究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但成果有限;50到70年代,受特殊的政治气候的制约,基本停止;80年代在改革开放尤其是留学大潮的推进下,又重新为学界所关注;90年代则进一步拓展,从研究成果到研究队伍都有长足的进步。近几年,又有所升温,  相似文献   

5.
侯杰  林绪武 《史学月刊》2004,(4):104-109
在首届“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发表了各自有关梁启超的最新研究成果,涉及梁启超的国民和性别观、思想和文化观、哲学和科学观、政法、经济和社会观、民族和宗教观、史学和文学观、新闻、舆论和教育观以及梁启超和同时代重要人物、事件的关系等诸多领域。选题广泛而细微,视角独特而开阔,或对传统看法进行了再审视,或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多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发现和运用了新的史料,充分体现了学术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史学科学化:中国史学走向近代的新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相比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是研究近代史学史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西北边疆民族学术研讨会既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2002年3月24-26日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四川、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江苏、陕西等8个省市区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8.
为了弘扬蒙古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交流近年来蒙古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在新时期蒙古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 0 0 3年1 0月3日至5日,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及蒙古学研究院、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国蒙古史学会、云南省通海县政府等单位,在云南昆明联合举办了中国蒙古族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引起了蒙古族研究界的极大兴趣。我国内蒙古、云南、新疆、青海、北京、香港和台湾等省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1 2 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代表们各抒己见,讨…  相似文献   

9.
我很高兴应邀来参加中国人类学会与厦门社会科学联合会合办的2000年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也很高兴能在这次大会及同场举办的第五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做一次讲话。据会议的组织人说,两个会议商定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存发展”。刚刚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已经年过  相似文献   

10.
2005年8月3~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政协武汉市委员会和江汉大学在武汉联合召开“救亡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法国、日本、香港和大陆各地的学12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80多篇。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第九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11月6—12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召开。徐州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受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与澳中理事会的委托主办本届会议。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速,并日益为中外学术界所关注。因  相似文献   

12.
东办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15(1):120-122,149
2004年12月21日至22日,“高句丽文化的历史价值”中韩学术讨论会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韩国高句丽研究财团联合主办,来自中、韩两国的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论文10篇。会议在友好合作、坦诚相见、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进行,发表的论文具有学术前沿的水平和诸多创新内容,取得了重要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3.
自晚清以迄民国,一批批青年学子远渡重洋,前往欧美留学,待他们归国时,随身带回两种形式的西方文化:一是在西国学校里学到的西学书本知识,二是在异域生活中体验的西方生活方式。前者是建设近代科技文化事业的专业知识,是显性的文本文化;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30日至7月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与会学者百余人,提交学术论文70篇。现就本次会议讨论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一、近代文化与社会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它的发展变化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乃至国际环境都紧密相联。研究中国近代文化离不开对中国历史与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的考察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耿云志考察了清末以来的文化转型与社会变革的关系问题,论述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觉醒带动文化趋新…  相似文献   

15.
曲洪波 《史学月刊》2007,(8):102-102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协办的“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94人,分别来自全国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提交学术论文70余篇。著名学者金冲及、李文海、胡绳武、龚书  相似文献   

16.
孟广林 《史学月刊》2004,(2):115-115
自上个世纪 80年代“比较研究热”在中国滥觞以来 ,比较史学的学术理路一直受到史学界的关注。 2 0 0 3年 10月下旬在京举行的“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学术论坛” ,以其浓烈的学术氛围展示 ,我国史学界的历史比较研究 ,正在日益凸显出新的学术广度与深度。这一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清史研究所与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汇聚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约 70名正式代表 ,收到学术论文及学术综述文章 5 0多篇。不少史学名家以及一批具有学术影响的中青年学者作了主题发言。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纷纷指出 ,随着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福建文化的发展相当晚,直到东汉,福建仍似孤悬海上的化外之地而有“闽在海中”之称。总体上町以说,包括士人在内的北方汉人的入闽,才带动了福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唐代贞元以后,福建学术文化逐步改观,至宋代,福建文化在全国已可以算是走在前列了。这可以从科举考试中窥见一二。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开始.至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科举结束,历时1298年.全闻共举行670次进士考试,录取进士102000余人(特奏名除外),其中闽人10800余人,约占九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史学与中外史学交流”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18—20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20世纪中国史学与中外史学交流”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内地、台湾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新闻出版单位以及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学者八十余人出  相似文献   

19.
“保守”与“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1990年代以来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发了接连不断的讨论。然而,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中国近代思想史乃至整个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史学观念,自古以来以经世明道为主,然而到了20世纪初,这种历史观受到了冲击。20世纪初至五四时期之后,在学术领域中,出现了一股鼓吹“求真”与非功利主义的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