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由朝廷设立科目、统一考试、士子自由投考(有一定的推荐环节、程序)的选拔官吏的制度。举士(由朝中大臣或地方长官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民意,向朝廷推荐的人才)正式分科设目,始自西汉。汉代举人所设科目按察举(即由各级官吏自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实行的公务员制度与古代的科举制密切相连。科举制度作为古代一项涉及内容全面、环节有序、公正严明的考试和选拔人才的制度,对于现阶段的公务员制度影响重大。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务员制度和科举制度,讨论了公务员制度对古代科举制度的继承与借鉴,旨在完善现行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促进我国公众行政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自隋朝大业二年(606年)创始,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结束,历时一千三百多年。这期间共产生状元504人,其中唐代139人,五代十国时期11人,宋代118人,元代32人,明朝90人,清朝114人。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教士来华后,科举制度就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传教士对科举制度的审视,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内在弊端,增强了科举改革的紧迫性;传教士对科举改革的设想,丰富了科举改革的思想,指明了科举改革的方向;传教士的宣传活动,促进了国人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了科举改革的进程。然而,传教士毕竟不是科举改革的主角,其作用与影响终究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代以来,有过许多人才选拔制度,但主要的有周代的选贡士制,汉代的察举制度,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这些制度无疑在每朝代之初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然而,时代变化了,若不改革这些制度,就很难选到真正优秀的人才。于是才有了制度的沿革;到了当今时代,人才选拔制度也有其弊端。一些单位在选人时依旧存在各种弊端。为此,我们应当反思并找到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纵观福建历史,隋以前,福建官吏选拔办法的历史材料有限,且尚未形成特色,故笔者选择从隋朝开始作为本文的起点,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黄陂历来便是学风昌盛、人荟萃之地。从清光绪年间留下的史料中可以知道,当时县境内有私塾300余所,学生突破7000余人;此外还设有县学和官商合办的甘露书院,另有学子300余人。成千上万的黄陂读书人做着同样一个梦:金榜题名,蟾宫折桂。  相似文献   

8.
将领是军队的核心,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领的选拔培养成为军队建设的重点。历朝历代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9.
赵锋 《神州民俗》2009,(10):77-78,87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官取士制度,自隋唐发轫以来,在长达13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对中国社会结构、国家管理、官吏体系、人才选拔、教育发展、文化传承促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深刻影响。科举制度自上世纪初以来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批判,被视为扼杀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本世纪初后,不少学者也开始为科举制度“呜冤叫屈”。本文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褒贬进行反思与辨析。  相似文献   

10.
科举作为一种选官考试制度在中国实行了1300余年,它始萌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在宋朝达到鼎盛,至明清逐渐走向衰落。本文拟就科举制度在宋明时期由盛转衰的表现和原因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度的废除既是中西文化撞击的产物,也是新旧文化冲突的结果。本文从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过程入手,主要探讨了在晚清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冲击下,长期存在于中国人民心中的这块坚硬的磐石,逐渐支离破碎,直至消亡。  相似文献   

12.
王蕾 《文史天地》2006,(10):57-59
据《旧唐书·职官志》载,唐人入仕的途径主要是流外入流、门资入仕与科举考试。其中以流外入流而入仕者为人所轻且很难升迁,而以门资入仕仅限于高门子弟,因此科举便成为中下层地主阶级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唐代科举考试不断发展,除了录取规模扩大和录取人数增多外,还打破传统士  相似文献   

13.
张静 《文史月刊》2006,(11):56-57
刑讯作为中国古代断狱的一种手段,因其产生甚早,流传久远,而为中国法制史研究者所关注。然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意欲从刑讯制度的产生及其沿革入手,进而探寻刑讯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以期对该制度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刑讯者,讯问狱囚以刑求之之谓。”也  相似文献   

14.
李世愉的《清代科举制度考辩》一书,是由十个相对独立的专题组合而成,但它们又都围绕清代科举制度这个大题目进行,所以又互有联系。全书偏重释疑,颇多考证。作者在自序中说:“我所选择的,只是我认为目前尚未研究,或研究尚未深入而又有研究价值的题目。”我想,这就是此书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童禅福 《古今谈》2010,(3):62-64
千岛湖美丽诱人,可淳安贫困落后。这是许多人的评识。实际不然,淳安有她的辉煌。淳安曾是浙江省的甲级县,上世纪土改之后,据国家科委南方考察组报告:淳安县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量、向国家投售商品粮曾跃为浙西13县之首。历来,淳安这片土地人杰地灵,据淳安中学创立80周年纪念会上披露的信息:淳安中学自从建立高中部后,曾为北京大学输送学子25名。翻开中国的历史,淳安更是骄人。杭州市历史上曾出了15位状元,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是我国封建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制度之一,已成为我国建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这么长时间,科举制度的废除对我国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那它是否也有合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1905年,在中国行之千余年的科举制度骤然停罢,对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对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社会整合弱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粗浅的探讨和研究。不当之处,敬请赐正。……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度是盛行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官吏选任制度。科举以其相对开放和公正的考试取才的方式,突破了古代宗法制度对人才选拔的垄断,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科举开世界职业文官治理之先河,是人类古代文明的结晶。进入近代,科举制度与科举考试的规范化与程式化,促使其走向极端封闭与衰亡。这些合理内涵后来为西方所引进,融合进入它们的文官考试制度之中,成为西方官员任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文史春秋》2008,(1):15-15
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时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相似文献   

20.
<正>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为适应统一政权的需要,相应的人才选拔制度不断出现,相应的官制制度也在不断完善。近年来,关于中国的官制制度已有不少专著出现,据粗略估计,大约有6本。专门的论文有30篇。本文就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研究做一综述,从两汉选拔人才的角度出发,以利于从古代选官制度中找到适合当今公务员选拔的思想启示。一、选官方式赖华明《汉代察举制度概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