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山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是云南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之一,在积极推进文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同样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文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很难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本文从文山少数民族地区背景八手,指出当前文山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出路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入学率普遍得到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不断普及。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有所不同,最突出的特点是由最初的关注数量以及规模的扩展,过渡到了重点关注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上,采用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作了深入的调查,并对得到的相关研究数据和资料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针对中小学教育质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文 《旅游纵览》2015,(3):265-266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就业素质较低,对民族教育中职业技术教育需求也低。近年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深感缺乏一支技术、素质优良的队伍和一个良好的现代文化氛围。迅速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水平和劳动职业技术素质迫在眉睫,薄弱的经济基础所能承受的教育压力十分有限,人才产出明显滞后。渝东南民族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任务是工业化、农业产业化问题,渝东南职业教育应该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4.
目前外出务工已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在少数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外出务工。本文将会对重庆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务工的基本状况及外出务工所带来的家庭和教育观念的变化做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和各族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脱贫奔小康之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郑重承诺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如期实现。困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陈文 《旅游纵览》2013,(10):276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对新大纲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和范畴都不够了解;对新课改理解不够透彻;学生的知识程度、年龄特征、阅读水平也难以和新课改的进度合拍,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众多的困难。那么,如何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进行阅读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着力从阅读教学的特点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论述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建议从职前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职后培训来建立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有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强调音乐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为了弘扬民族音乐,我们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实际,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我国民族地区音乐教育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苏多杰  毛芸存  王伟 《攀登》2004,23(2):35-39
本着重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创新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创新的运作途径。  相似文献   

10.
清朝初年,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几乎一片空白,随着满、汉等民族的迁入及清朝政府对这一地区行政管理的加强,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清朝前期,清朝政府对编入八旗的少数民族进行满化教育,开办八旗官学,对一些少数民族子弟进行国语骑射教育,而汉族流人则以一些满族贵族的子弟为对象进行以汉文化为主的私学教育.尽管这种教育的规模和效果很有限,但却拉开了清代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王乃明  王伟  毛芸存 《攀登》2005,24(3):73-76
科技创新作为科学技术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科技进步的前提和核心.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火车头和第一推动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必须通过科技创新,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生产方式,培育新的优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阐述沈阳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相似文献   

13.
民族教育,在中国,特指对汉族以外民族实施的教育。清代以前,无民族教育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存在有民族教育。民国时期,民族教育先后有蒙藏教育和边疆教育,在贵州则有苗民教育。民国18年(1929年),教育部设蒙藏教育司,为我国专设民族教育机构之始。民国24年(1935年),贵州省教育厅成立特种教育委员会,是我省专设的第一个民族教育机构。民族教育的名称,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才出现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30%。明清两代,少数民族所占比例更大。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边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在武力征服的同时,也比较注意“文治”,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教育事业,用儒家学说实施“教化”。可以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缺失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是一种客观事实,在民族地区的农村、牧区表现尤为明显.旨在优先、倾斜发展民族教育的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是校正民族地区教育公平缺失、提升受教育者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扶贫增收”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在资金投入、师资培养、对口支援等方面成绩显著,但仍存在着刚性保障力度不够、对农牧民脱贫增收“突破口”扶持力度尚需加大、减轻受教育者经济压力有限、实施成效缺乏跟踪评估机制等问题.在当前国家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的情况下,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一步完善民族教育优惠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能带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业、餐饮业、运输业、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能有力地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在对辽宁省少数民族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概述了全省少数民族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民族经济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的改土归流打破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封闭发展的情况,汉族经济文化开始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情况跟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带来了一种怎样的变化,这里还需要我们进行仔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对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金兰 《攀登》2003,22(4):61-63
目前,全国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还普遍存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走出贫困、迈向小康,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本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红 《攀登》2008,27(2):102-104
加快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也出现许多问题,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黔东地区的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基本上建立了以官学为主,书院和私塾为辅的地方教育体系。黔东地区教育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导致少数民族文化的丢失。  相似文献   

20.
吴秀兰 《攀登》2007,26(3):20-23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滞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必然是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从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