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域志》有新志、旧志之分,旧志是指《元丰九域志》,成书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是王存、曾肇与李德刍等人奉敕纂修的;新志是指《新定九域志》,是哲宗绍圣四年经黄裳提议,对元丰旧志的续修增补。因而《九域志》即是以《元丰九域志》和《新定九域志》这两种版本在后世演变流传。现所见《元丰九域志》版本有毛氏汲古阁宋板精抄本、钱曾藏影宋刻抄本、曹寅藏影抄写本、卢文弨抄本、绵纸黑格旧抄本、武英殿聚珍本、闽聚珍本、冯集梧校刻本、金陵书局刻本;所见《新定九域志》版本有徐乾学藏宋椠本、秦柄雁里草堂黑格抄本、张位青芝山堂影宋抄本、周梦堂旧抄本、彭元瑞藏旧抄本、袁芳瑛藏旧抄本、钱时霁藏清写本;二志流传版本众多,各成体系,但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九域志》的版本流传谱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编纂全国性总志的优良传统。全国性总志源于《禹贡》。最早的全国性总志是《隋区宇图志》。唐代有李泰修、萧德言等纂《括地志》 ,李吉甫纂《元和郡县图志》。宋代有乐史《太平寰宇记》、王存《元丰九域志》。元代创修一统志 ,名《大元大一统志》 ,明因之 ,清则三修一统志。但是 ,这些全国性总志 ,虽有“区宇”、“寰宇”、“九域”、“一统”之名 ,仍属地方志 ,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志。因为 ,全国性总志无一例外地都是分地记载 ,汇为一志。如初修《大清一统志》 ,采取分省叙次的方式 ,每省先立统部 ,冠以图表 ,有分野、建置沿革、…  相似文献   

3.
高屋建瓴——读《广西通志·政府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通志·政府志》的出版,不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件大事,在当前全国纷纷出版的新一代地方志中,也是一项光辉的记录,是值得祝贺的。广西地处边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对后进。《元丰九域志》卷九所记,广南路始分东、西。广南西路辖州二十三,军三,县六十四。都督府桂州始安郡静江节度使,治临桂县,即今桂林市。《元丰九域志》(成于元丰三年,1080年)的“广南西路”,是“广西”这个区域称谓第一次见于史籍记载,是“广西”作为一个区域的滥觞。而书内记载的所辖州、军、县,也就是明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和以后的广西省、区的…  相似文献   

4.
陕西铸钱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铸钱监考汪圣铎关于陕西的铸钱监,宋人毕仲衍《中书备对》记载了九监(铜钱三监、铁钱六监),(元丰九域志》记载了十二监(铜钱三监、铁钱九监),《宋史·地理志》记载了十一监(铜钱三监,铁钱四监,其余未说明是铜钱还是铁钱监)。前二者时间局限性较明显,而后...  相似文献   

5.
<正> 张礼,字茂中,浙江人。他和友人陈明微在宋哲宗元祜元年(1086年)闰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游历京兆城南。《游城南记》就是记述这七天的游历见闻的。宋代京兆,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三《陕西路》谓:“京兆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元丰九域志》、《宋史·食货志》、《安庆府志》等文献以及舒州历史沿革予以综合分析 ,认定宋代舒州同安监故址在今桐城练潭镇 ;继又以资源丰富、环境优越等置监铸钱的基本条件来阐述该地作为监址的可信性 ;最后通过近年来对其周边地区的考古调查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七于真宗天禧五年末记述北宋矿冶情况时说道:“产铁有四监,曰徐州之大通、利国,兖州之莱芜,相州之利成。”此处记载有误,《元丰九域志》卷一《京东西路》和《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京东西路》,只记载徐州有利国监一个铁冶监,没有  相似文献   

8.
贺次君先生点校《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卷一四“河东道三”岚州岚谷县条下云:“隋大业三年置岢岚镇、压草城、川贼路。”显然点校者是将岢岚镇、压草城、川贼路作为三处地名。据《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及《宋史·地理志》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以岚州岚谷县建为岢岚军。又阅《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七“边防”岢岚军条云:“隋大业中,置岢岚镇,捍草城川贼路。”且列出岢岚军属下“川谷城堡五”,第一便是“草城川”,并云:“川口阔一里余,川中有古城,景德中筑长城控扼贼路。”(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据…  相似文献   

9.
马强 《中国地方志》2004,(11):54-58
宋代中国地志学空前繁荣,出现了《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纪》《舆地纪胜》《方舆胜览》五部名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在中国方志学史与地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宋代地志学的兴盛首先是国家内忧外患的时代政治、军事形势的产物,其次是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内抚诸州、外控四夷的需要,同时还是古代地理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此外宋代学乡邦意识的增强以及追求博物洽闻、格物穷理的抱负也是地志学兴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舆地纪胜》卷37 《扬州·碑记》:"《大观九域志》,刘彦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59页)其《校勘记》[一二七]云:"刘彦:《校勘记》卷八:‘张氏鉴云:《九域志》非专记扬州,疑有误,按宋刘彦惇曾著《扬州图经》,‘九域’疑‘扬州’之误。但言刘彦者,以‘惇’字系光宗讳耳。"按:此为误校。宋徽宗崇宁年间诏修全国地理总志《九域图志》,也称《九域志》。为保证其书顺利撰修,曾令各地先行修撰本地地志献于朝廷,时各地所修地志均称为《九域(图)志》。  相似文献   

11.
针对读者提出的九域图志局设立时间的质疑,作者通过查找史料,还是坚持己说,即:九域图志局的成立是在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以前,很可能是在熙宁七年(1074年)。并指出朝廷修志机构最早出现在隋大业年间(605~616年)。  相似文献   

12.
正一同安监、宿松监及其铸币舒州是宋代设于江淮之间的府州之一,州治在今安徽省潜山市城区。据《元丰九域志》载,宋初,华夏版图分为十五路,舒州属于淮南路,至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为安庆府,领五县一监:怀宁、桐城、宿松、望江、太湖、同安。到南宋中后期,府治经几次搬迁,  相似文献   

13.
《巴蜀史志》2015,(1):39-44
两宋眉山进士群体现象就像一面镜子,对于今天的社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宋眉山进士群体特征 现在的眉山市辖一区五县,即东坡区(原眉山县)、彭山区、丹棱县、青神县、洪雅县和仁寿县。宋时眉山建制,据《元丰九域志》载,除仁寿县之外,其他五县均隶属眉州,其中洪雅县在宋太宗淳化四年(993)隶嘉州。  相似文献   

14.
牵渠的由来     
宋《元丰九域志》卷1介绍京西北路“古迹”,其中有一条关于“牵渠”的内容记载如下:“牵渠,《方舆记》云,牵招,字子经,为广武太守。郡中井多盐苦,人远汲水,招乃望势,凿原开渠,注水入城中,人赖之,号曰‘牵渠’。”依据上述记载,牵渠应属京西北路,位置当在今日河南郑州附近。牵渠  相似文献   

15.
北宋在今甘肃省通渭县境内所筑甘谷城,清代以来不少学者认为在今甘谷县大石镇杨家城子。这种说法不仅与《元丰九域志》等史籍的记载明显不符,而且与通渭县境内宋代堡寨遗址的分布也明显抵牾。2013年在通渭县城郊区出土了南宋建炎二年(1128)“秦州甘谷城”地券一件,可以证明宋代甘谷城在今通渭县城区。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书S.529《诸山圣迹志》记载了五代时期敦煌僧人巡礼全国所见"圣迹"。根据其中记载汴州入淮行进方向、里程,认为其所走路线是淮颍(蔡)水道,并非传统大运河通济渠段,文书中所载汴州到寿州一千里也符合事实,可勘正《元丰九域志》记载汴州至寿州九百里之误。根据汴州入淮水路的变化,也可以证明唐末五代时期南北交通的变革,淮颍(蔡)水道逐渐成为和通济渠同等重要的南北交通要道。  相似文献   

17.
正灵蛇山,这座古志书记载的闽西"第一山",是今人研究古代闽越族蛇图腾必提的名山,千百年来蒙着神秘面纱。它究竟在何方?近日,笔者结合文献记载、田野探寻和族谱记载,试着破解这个难题。现知最早记载灵蛇山的文献,为北宋初地理总志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长汀县",其载"灵蛇山,在州南三百八十里"。~((1))北宋中叶《元丰九域志》卷九"长汀县",载县之山水唯此"有灵蛇山、鄞江溪"~((2))一句,略后欧阳忞《舆地广记》"长汀县"所载与此  相似文献   

18.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货 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北宋朝廷在全国曾先 后设置过43钱监,其中铁钱监9个,其他 监8个,大部分为铜钱监。而其中尤以饶州 永平、池州永丰、江州广宁、建州丰国、韶 州永通、惠州阜民等钱监产量较高,时间较 长。据《惠州府志》,《元丰九域志》记载: 惠州归善有一阜民钱监。但现存资料极少, 因此对惠州阜民监进行考证,对于研究中国 古代金融史及惠州的经济发展史具有重要意 义。 一、惠州阜民钱监的设置及罢铸时间 关于惠州阜民监的设置时间,《宋会要 辑稿》职官二七之九及《玉海》卷一八 《开宝钱…  相似文献   

19.
《续资治通鉴长编》 (简称《长编》)卷五四 ,咸平六年三月乙卯 :环庆都部署张凝言 :“……臣领兵离木波镇 ,由新开路径至八州原下寨 ,招降得岑移等三十三族 ,又从淮安镇入分水岭…… ①其中 ,“八州”与“原下寨”各划横线以示为州名、寨名。北宋为对抗西夏 ,于西北地区修筑堡寨 ,数目众多 ,“原下寨”或为其一 ,无从考证亦不足为怪。但是 ,作为环庆路下属的“八州”也不见于其他史籍 ,则不免令人生疑。《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宋史·地理志》等地志均无“八州”的相关记载。《宋史》卷二七九《张凝传》在记述这段历史时称 :“又…  相似文献   

20.
黄凤昇  段方 《收藏家》2009,(10):18-20
耀州窑是我国的历史名窑,耀瓷不仅在民间有广阔的市场,也曾被当时宫廷、官府看中,令其作为“贡品”上贡朝廷作御用器。宋代王存《元丰九域志》有耀州华原郡上贡瓷器五十事的记载。《宋史·地理志》陕西条载:“耀州……宗宁户一十万二千六百六十七……贡瓷器”,前后约有数十年上贡历史。在耀州窑遗址发现的五代时期的“官”字款标本、宋代的龙风纹残片以及有些器底刻划“龙”字标记的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